随着出国留学朝着“低龄化”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从本科甚至高中阶段就出国留学。
本期,简清就为同学请到了刚刚拿到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建筑专业offer的S同学,让她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申请本科会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注意事项,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等。想要去国外读本科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这次与S同学近距离对话的机会。
1. S同学高中就读于哪里,当初为什么选择出国外读本科?
我高中就读于英国的一所公立学校。当时中考失利,进入的高中并不理想,文理分科也不对口。正好当时我哥在国外读珠宝设计,于是就心痒痒,在高一下半年决定出国读高中。
当时选公立高中,是因为英国私立高中花费高,一年要五十万左右。不过还是建议大家,条件允许还是要选私立高中,和公立院校天差地别。
因为在英国读高中,也拿到了A-level成绩,所以顺理成章,就想继续在英国读本科。
2. 本科共申请了几所院校,为什么申请这几所学校,目前拿到了哪些学校的offer?
我一共申请了6所院校,分别是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西英格兰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林肯大学,还有系统外的AA。
这几所学校中,我最想去的是AA,因为学校在伦敦,而且我极其享受和别人吵吵(自由辩论)的过程。我认为AA人的设计想法都很疯狂,我也是一样的性格,所以感觉能玩到一起。
不过最后AA没给我下offer,说因为我的Critical Thinking没达到他们的要求。
林肯大学是我最可爱的产品设计老师极力推荐的,所以就申了,也拿到了offer。
至于谢哈,原因很简单,我哥在那里学珠宝设计,我也给自己留条退路,如果中途对珠宝的兴趣压过了建筑,我就转专业学珠宝了,毕竟人家谢哈的珠宝很厉害呀。
在国外读本科的好处在于,可以在这个阶段尽情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自己未来研究生的学习方向。谢哈算是一个过渡吧,我对AA有执念,准备将来再战。
3. 为什么会对建筑这个专业如此“情有独钟”?
首先,我爸妈都毕业于某建筑工程学院,爸妈搞设计,我算是从小耳濡目染。听妈妈说,我很小就开始和她讨论建筑风格了。上初中后,都是泡在我妈的单位,对行业也开始慢慢了解。之后,顺理成章,踏上了学建筑的“不归路”。
4. 高中期间有没有为申请建筑专业做过哪些准备?你对未来申请本科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我高中“太浪”了,不过也还是接触了不少专业上的东西,比如综合材料、手绘,还有一定的摄影技法。但是我的软件简直是人间惨剧,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手工建模技法了,对建模材料还算熟悉,能够熟练运用。
说到建议,毕竟国外与国内高中差别较大,对国外读高中的同学来说,建议大家趁着在外的时间,抓紧去旅行,看看世界。另外多学软件,多读英文书;对国内高中学弟学妹而言,国内基础教育很厉害,建议文科生抓好地理和历史,理科生深刻锻炼逻辑思维,因为学习建筑,逻辑好非常重要。
5. 既然S同学在国外读高中,报名H·ART是通过线上授课吗?接触项目指导后,感觉自己的不足有哪些,有获得了哪些提升?
我属于半线上,半面受。
感觉自己最大的不足是思维太跳跃,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思维导向,有时太浮躁。另外,我一直在凭直觉作艺术,这也导致我的作品后期走不长久。
来H·ART后,张老师和马老师是我系统学习建筑的领路人,他们带给我的建筑入门级思想,颠覆了我原来的思考方式,并给予我前瞻性导向,让我知道,任何表现形式都可以很建筑。
自从跟张老师学习以来,生活都变得有“批判性”,他一直告诉我从小事入手,我现在穿鞋都要想想鞋和脚的相互作用关系。
另外,来H·ART获得提升不仅在专业上,还有学习态度上。特别是马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本身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传递给我这样的信号,就算平时再“浪”,做作品集必须投入几倍的精力。
以至于我慢慢建立了对自己的高要求,什么作品都必须仔仔细细,有一点不满意都不会交给老师看。
6. 申请准备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我的懒惰和deadline的临近。还记得到后期,时间紧张,马老师直接把我扣在那里赶图,一天只睡两个小时。那段时间虽然难熬,出来的图却是整个作品集里质量最高的。
7. S同学对未来接受专业辅导的同学有什么建议?比如时间规划、对待作品集的认真程度等?
首先,利用好机构的资源,包括老师资源和专业材料。
其次,建议同学们留出充分时间做前期准备,像我只准备了半年时间,感觉时间太短,总有一种时间仓促准备不够充分的不自信。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