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者-他们可以日日夜夜开趴,因为他们没有课(classes,可翻译成课,同可译为“阶级”)图片来源:deviantart.com
作者用阶级斗争的原理设计了一套有趣而精密的桌游类游戏,并在美国的课堂上欢乐“开黑”。老铁,了解一下?
作者 | 周德宇
编辑 | 大蘑菇
美编 | 黄山
微信编辑 | 侯丽
导师今年给本科生开了一堂马克思主义的课程,于是前几天,作为博士生的我以助教的角色,带着他的学生们玩了自己前些年设计的阶级斗争游戏,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氛围。
接下来,我将会介绍这个游戏的规则与反思,以及游戏产生的有趣结果。
游戏规则
学生们随机分配为资本家和工人,资本家的游戏目标是积累最多的资本避免被市场淘汰,同时还要尽可能防止工人的革命;而工人则既可以试图赚最多的工资赢得自己个人的胜利,也可以选择通过革命斗争来争取全体工人的胜利。
游戏开始时,每个资本家都会分配到两名工人。
每一回合中,资本家都有一个价值100元的项目需要工人的帮助来完成。资本家先给出一个工资水平,而两名工人要选择是否接受这样的工资,或者选择拒绝并罢工。工人可以相互协商,但是做出决定的时候是各自独立的,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选择。
接下来,将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如果两名工人都选择接受,那么项目顺利进行,工人得到资本家提供的工资,资本家则得到100元的项目收益再减去支付的工资。
第二,如果一名工人认为工资太低而选择罢工,而另一个工人选择了当一名工贼继续工作,那么项目仍然得以顺利进行,罢工者一分钱也得不到,而工贼则由于他的双倍劳动得到了双倍的薪酬,把罢工者应得的工资收入了囊中,而资本家照样得到100元再减去支付的工资。
第三,如果两名工人同时选择了拒绝工作,而此时场上有失业工人,那么资本家可以向失业工人们招工,如果有两名失业工人接受了资本家提出的工资水平,那么这两名失业工人将取代资本家原有的罢工者,使项目顺利进行。失业工人得到资本家承诺的工资,资本家仍然得到项目的收益减去工资成本,而资本家原来的两名工人则被开除,成为失业工人,被迫加入到了劳动后备军。
如果两名工人同时选择了拒绝工作,而场上没有失业工人或资本家无法招募到两名失业工人,那么罢工就成功发动了。两名罢工者此时需要协商出一个新的工资水平告知资本家,如果资本家同意这一工资水平,那么劳资谈判成功,项目顺利进行,工人得到自己争取到的工资,而资本家则获得项目的收益并减去新的工资成本。
如果资本家拒绝了罢工工人的提议,那么资本家需要投入资金动用武力镇压工人罢工,工人也将进行武装斗争反抗资本家。此时资本家是否能够镇压武装斗争取决于资本家投入的资金,投入的资金越多,工人的武装斗争的胜利概率就越低。但是资本家对镇压的投入是有上限的,工人总会有一定的概率获得胜利。
在我们实际的游戏中,我们掷骰子来决定胜负。具体这样操作:我们设定资本家每多投入5元资金,就会增加1/6的几率成功镇压罢工,但是资本家最多只能投入25元进行镇压,于是工人总有1/6的概率获胜。比如,若一名资本家选择了投入20元进行镇压,那么他有2/3的概率成功镇压罢工。此时需要掷一个6面骰子,掷到1、2、3、4则资本家获胜,掷到5、6则为工人获胜。
如果资本家成功镇压了工人的罢工,那么工人将被迫劳动完成项目,并接受资本家所支付的任何工资水平,而资本家的盈利=100元项目收益-给工人的工资-镇压成本。
反过来,如果资本家镇压失败,那么工人就取得了一次武装斗争胜利。在本回合中,工人将强迫资本家支付工人所要求的工资水平,而资本家盈利=100元项目收益-工人所要求的工资再-镇压成本。
重复三个回合的劳资博弈与资本、工资的积累。全场的所有资本家都要相互比较累积下来的资本,资本积累最少的资本家就将遭到市场无情的淘汰,他以及他手下的工人都将沦落为失业工人。(这里回合数和淘汰的资本家数量都需要根据游戏时长和人数进行调整,比如我们玩的时候班里有三十人,一共十个资本家,就选择了每三个回合淘汰两名资本家。)
在若干轮游戏之后,经过不断的市场淘汰,最后积累资本最多的资本家便获得胜利,而赚得工资最多的工人也将获得自己的个人胜利。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资本家之间斗得你死我活,而工人与工人之间也在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竞争。
快餐行业的工人罢工中 图片来源:http://www.slate.com/
不过,工人还有另一个胜利条件。假如在游戏中,工人们发动了足够多的成功的武装斗争,那么工人赢得革命胜利,游戏直接结束,所有工人立刻获胜,而所有资本家立刻失败。具体次数根据游戏人数和游戏难度进行调整,比如三十个人玩的时候,我们设定的胜利目标是12次成功斗争。于是在此时,阶级斗争的逻辑作为暗线将贯穿整个游戏,相互竞争的资本家需要共同防范工人革命来维持资本主义秩序,而工人们也需要联合自己的阶级兄弟争取最后的胜利。
在游戏的过程中,虽然大部分的互动都发生在资本家和自己的工人之间,但是任何工人之间,任何资本家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
关于游戏设计的反思
不过需要提到的是,这个游戏无法完全复制实际当中的状况。
为了课堂教学用,规则必须相对简单并能够示范理论,且使之兼具一定的可玩性,其中很多的设计是妥协后的结果。比如游戏中工人实际上没有生计之忧,可以不断罢工,就是拿不到工资也无所谓,如此一来并不能够非常好地模拟实际工人的处境。再比如,游戏中对于工人革命的设定也是比较粗糙的。从现实来讲,一场罢工跟革命之间的距离还是很遥远的,但是为了方便,游戏中且将罢工视作一种革命了。
另外,何种罢工才能对革命有贡献也是有争议的。如果按照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只有暴力斗争才能推动进步的,那么如果只把资本家镇压之后还能成功的罢工计入革命,此时资本家对工人的妥协实际上是有利于整体的资本主义秩序。而如果按照修正主义的理解,和平手段也可以推动社会主义,那么罢工之后成功的劳资谈判也可以计入革命,那么资本家对工人的妥协虽然可能满足了自己一时的利益,但反而可以视为对资本主义秩序造成了侵蚀……
总而言之,游戏的规则上还有很多可以调整的地方,具体如何调整取决于想要让游戏模拟怎样的理论和现实,想要对玩家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我个人设计这个游戏的时候还曾经担心过可玩性不够,于是还加入了一些技能卡随机分配给玩家,让他们的策略可以更有变化一些。不过由于课堂上时间紧张,再加上规则不能太复杂,这些技能卡就没有用上,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本科生比博士生更激进?
有趣的是,同样的游戏放在博士生和本科生的课堂上,游戏的结果却发生了极大的不同。
我在自己的博士生课堂上跟我的同学们玩了几次,每一次都出现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的一面:试图给工人高工资的仁慈的资本家如同马克思所预料的一样,很快因为利润不够而被市场淘汰。我观察到,女生当资本家的时候,给出的工资往往比其他资本家要高,直接导致她们都很早被淘汰。(不过样本量太少,这背后的原因我也还并没有深究,因此不能够说明什么。)但相对应的,最后胜出的资本家都是对工人极其残酷的。他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往往只有1或者2,而工人们由于担心被工贼背叛,又惧怕镇压的后果,往往连这样低廉的工资都得以接受。更令人惊讶的是,劳动后备军中很多的失业工人因为好几轮都没有收入,实际上已经没有赢得个人胜利的可能,但是他们依然愿意接受微薄的薪水以求得一份工作,如同马克思所描述的一样,(工人)间接帮助了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而不是试图支持罢工来寻求全体工人的胜利。
高智商人群玩桌游。图片来源:美剧《生活大爆炸》
博士生课堂实施的游戏中,我们部分模拟出来了马克思所描绘的资本主义世界。一方面,资本家的残酷与资本家的个人意愿无关,即便资本家试图变得仁慈,他也会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而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家掌握着游戏中唯一的生产资料,还可以得到产业后备军和暴力机构的帮助,对于工人来说,罢工几乎不可能成功,于是他们自觉地接受了资本家的任何条件。在这样权力不平等的条件下,即便资本家没有工人的帮助根本无法实现利润,工人仍然只能获得他们劳动成果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虽然从游戏设计的角度讲,上述结果正是我想达到的效果,但我还是为罢工如此罕见而感到震惊。从游戏的机制上看,因为游戏中的工人也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们完全可以一直罢工而不受任何损害,所以罢工实际上要比现实中容易很多。更何况,大家可是在课上刚刚学过了马克思的理论啊,很清楚他们在游戏中所面对的剥削。但看起来,可能我的同学们都过于入戏,对工作的渴望高过了理智……当然,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为,我的同学们毕竟也不是真的工人,所以他们并未经历工人所遭受的磨难,于是无法在游戏中培养起统一的阶级意识和反抗精神。
不过当我把这个游戏搬到了本科生的课堂上,就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本科生扮演的工人明显比我们博士生的工人更有战斗性。虽然仁慈的资本家仍然早早出局,但留下来的资本家根本不敢提出低于10元的薪酬,跟博士生们1、2元的薪酬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工人们对罢工的坚持,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任何低薪而不用担心背叛,甚至失业工人们也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对试图破坏罢工的工人施加无形的压力。最后的结果是,与博士生们几乎不罢工的状况相反,本科生们几乎每回合都会罢工,很快就达到了12次成功的武装斗争,赢得了全体工人的胜利。而在此之前,根据博士课堂的经验,我还以为12次是一个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呢。于是这场本科生的游戏又呈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面。尽管游戏设定的环境对工人很不利,但是只要全体工人可以组织起来,意识到斗争的重要性,抵抗资本家就是有希望的。
对于本科生和博士生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极大差异,我的导师认为是理论教育的成果。毕竟在博士生课堂上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们是在上博士的政治理论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只是整个学期的课程中极小的一部分;而这些本科生们则是在上专门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在玩游戏之前已经接受了两个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因而会更加的激进。
另一方面,政治理论课是我们的必修课,所以我的美国同学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本来也没有太多好感,他们只是为了上课罢了。而我导师在本科开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是选修,所以可以预想,这些来上课的学生们本身就比其他人要激进一些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博士生都年龄比较大了,思想相对保守。我的这些博士同学们基本都是民主党建制派的,当初都是支持希拉里的,而年轻的本科生们很多都是伯尼·桑德斯(注:美国左翼政治家,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2015年以民主党人身份参与角逐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最终败给希拉里·克林顿)的拥护者。
不过我倒是觉得,以上这些理由恐怕都是次要的,主要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们博士生过得太苦逼了。毕竟本科生还不能理解,我们这些博士们整天想着找工作的怨念。
作者为美国匹兹堡大学政治学博士生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