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化学复习第一期:The BigPicture
大家好!欢迎来到钾樭橙!
在开始复习每个Topic之前,可以先从整体把握,将这些Topics按以下领域划分为四大类,以便大家理清思路和更好地复习:
⒈结构化学(Structural Chemistry )
⒉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
⒊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 )
⒋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
⒌化学计量(Stoichiometry )
然后再把每一个Topic 按其特征或功能分别归入到以上四个大类下面(对每个领域在这里只能做简单描述,不准确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见谅):
一、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 )主要研究“微观粒子( Atoms & Molecules )运动特征”,“原子(Atoms )、分子( Molecules )和晶体(Ionic Lattice, Metallic Lattice, Giant Covalent Lattice, Simple MolecularLattice )的微观结构”,以及“这些微观结构与物质所表现出来的宏观性能( Physicalproperties & Chemical Properties )之间的关系”。
按照该说法,IGCSEChemistry 中可归为此类的Topics 有:
⑴States of matter
⑵Atomic structure and thePeriodic Table
⑶Bonding and structure
二、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运用潜在物理概念( 如Energetics/Thermodynamics)及实验技术( 如Measuring Energy Changes ),来深入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如 Exothermic / EndothermicReaction的特征),从而归纳出基本化学规律与理论( 如BondEnergy/ Enthalpy 理论)。
简单说就是用物理来辅助研究化学反应,目的还是化学。
IG中属于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范畴的有以下5个Topics:
⑴Redox reactions
⑵Electrolysis and simple cell
⑶Energy changes in reactions
⑷Rates of reaction
⑸Reversible reactions andequilibrium
三、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 与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 相对,主要研究元素(Element )及其化合物( 一般指不含有C-H的化合物)性质和他们的反应规律。
IG阶段的无机化学有以下5个主题:
⑴Acids, bases and salts
⑵The Periodic Table
⑶Metals
⑷Air and water
⑸Sulfur and nitrogen
四、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
有机化学是关于含碳( Carbon )物质的化学,尤其在1828年德国化学家Friedrich Wohler首次人工合成尿素( Urea, 又称碳酰胺, Carbamide , structural formula: CO(NH2)2 )之后,这一划分得以进一步确定。
当然在IG阶段我们已经知道,一氧化碳( CO, Carbon monoxide )、二氧化碳(CO2, Carbon dioxide )、碳酸盐( CO32-,Carbonate)不属于有机。
据此,IGCSE所学有机包含以下7个方面:
⑴Crude oil
⑵Alkanes
⑶Alkenes
⑷Alcohols
⑸Carboxylic acids
⑹Synthetic polymers
⑺Natural polymers
五、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y )
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y )不是化学分支,只是一个学科工具。
但是计算每年在Paper 2和Paper4 中都占有一定分值,所以大家在复习时有必要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加以系统归纳与练习。
这部分主要有以下两个点:
⑴Ratio and amounts in reactions
⑵The mole
在心里面明晰这个Big Picture之后,大家就可以自己试着在每个Topic下面列出所属 Subsection了。
刷题不在多,复习笔记整理的好,事半功倍;复习得充分到位,对于考什么大家也会更有信心。
建议大家自己整理笔记,别人写得再好在高大上,那是按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所做,终究不符合咱们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风格。
所以我这里也只是给大家一个思路,关键还是在大家!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