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教育升学制度新政频出,从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学术活动证书、学科学术活动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到高考招生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科技类学术活动、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家长们是既如释重负,又十分迷茫:这些都不考了,孩子如何考进好的学校?到底该教他什么内容?今天“大咖育儿论坛”分享的是计算机科学家、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的教育理念,他将告诉你“教育要回归本质,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通识教育”。
吴军
著名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
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曾任Google语言处理专家、腾讯副总裁。
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和《文明之光》等书。
吴军曾因为女儿申请大学的原因,走遍了英美两国的名校,并将考察心得总结成了一本书——《大学之路》。
观察了这么多顶级学府的教育,他总结给孩子的启蒙教育,一定要重视通识教育,学好四门课程:语文、数学、历史和科学。
下面是他的演讲原文。
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每年感恩节前,我会和我女儿的每一门课的老师做一对一交谈,一些老师会在交谈中告诉家长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其中,她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文学博士,她不会直接和家长讲,而是会先和孩子聊,而且她给孩子提的问题很有启发性,会让孩子们想想自己和过去相比今年有哪些进步。
我们把语文放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有什么作用?语文对你这一步步的成长起什么作用?后来我的女儿就跟她头脑风暴,聊了很多,下面就是她们俩讨论出来的观点。
1理解问题和表达思想
学语文不是为了一点儿简单的文采,是要理解问题和表达思想。
很多人讲东西讲不清楚,不仅是学生讲不清楚,很多老师讲课也讲不清楚。
因为他们的语文太差了,不善于把自己的想法用合适的语言对合适的观众表达出来。
我们在职场中要做职业化的人,可是好多工程师写邮件写不明白,讲半天自己的意思也讲不清楚,这样会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个人不职业化,希望我做什么,半天说不清楚。
2语文是职业化的基本训练
语文是你成为一个职业化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把一个东西写清楚,正式地告诉他人,这就是一个职业化的训练。
我们都希望我们找的会计师、律师、医生等是个职业化的人,而不是业余的,如果你的语文不好,永远给别人一种业余的印象。
3语文能体现你的社会地位
如果看一些美国原版电影你会发现,黑人说话就是这样的(模仿)。
比如,在公对公的对话中,一个律师说话用词是不一样的,黑人就有一些“哈哈哈”的语言,不同阶层用词是完全不一样的。
学好语文是你说出来的话、用的词,能够达意准确。
有的人为什么叫他“土豪”?因为他说来说去就是那些基本词汇,完全没有文采,这是语文的重要性。
比如,很多人表达好就会一个词——好,没了。
有些时候你都不知道他说好是真的好,还是他知道这件事了。
这也是语文的作用,你想进阶,往上走,语文必须好。
高等教育在最早的时候,像哈佛、耶鲁这些大学只教拉丁文,为什么?三个原因:
读懂拉丁文的《圣经》。
那时的学术语言是拉丁文,就是要训练你做事的职业化。
你学会拉丁文,就学会了上流社会的语言。
就像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得会文言文一样:白话文早就有了,但只有读书人会写文言文,文言文就是你进入更高阶层的敲门砖。
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
数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培养科学的常识和基本的素养,讲究逻辑和方法。
每一种解决数学题的法,都是可以用于工作和创业。
当你遇到一个不会解决的问题,以前那些解数学题的逻辑全都用得上。
为什么很多人学不好、考不好数学?有一天,我女儿有些数学题做不出来。
我把我自己的成绩单拿来看,我高中的数学平均99分,就是期中期末考试加起来平均分99分。
后来我就在想,我俩在学数学上到底有什么差别:
读题。
很多人题就读错了,或者是没读懂。
那这是语文的问题,说白了数学不好是因为你的语文不好,这个因素占了三分之一。
基础知识。
你真得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否则肯定不会做题。
比如说勾股定理你不知道,好多几何题就都不会做。
老师天天让你做练习题,只能帮助你解决基础知识的问题。
逻辑。
把题读懂了,从已知到未知,读懂题就是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未来要去哪儿。
分析和逻辑就是找到这条路,基本知识是你的工具。
你的逻辑就是这条道路,你得自己学会把它走通了。
学好数学就是这三条,很遗憾,大部分人学数学只知道学第二条。
仔细想想,数学学术活动题做不出来,并不是老师教得不好,老师把第二条全教给你了,关键是你题也没读懂,也没找到逻辑。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中国老说以史为鉴,这件事其实不容易。
真要是有以史为鉴,当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是为了以史为鉴,让皇帝们不要做荒唐事,司马光之后的昏君照样数不胜数,比明君不知道多多少,所以为什么不能简单地以史为鉴呢?因为条件是在变化的,什么事都是在变化的。
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吧?就是明英宗去打蒙古,被人围在土木堡了,全军覆没,蒙古人就打到了北京城下,你说怎么办?当时大家说逃吧,于谦就说要坚守,结果一仗把蒙古人打败了,把明朝救了。
到了崇祯皇帝,他也这么干,李自成快打来了,说逃吧?不行,不能逃,要守,结果自己到梅山上吊死了。
情况看上去差不多,以史为鉴并没有用,因为条件变了。
那学历史是为了什么呢?主要是这么几件事:
把历史当做研究。
那么怎么学历史才是做研究呢?就是给你一个问题,你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你自己去找一些证据,发表你的观点、证实你的观点,这就是做研究。
比如,华盛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抄历史书是没用的,他是美国的国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等等,而且搞民主政治,那些都不是你研究的成果。
你要写这个,在美国的历史课是会不及格的。
你可以说他是一个英雄,可以,有什么什么证据。
你也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白人奴隶主,也可以,只要你有证据。
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研究做得好和不好,所以历史是可以培养做研究的。
历史是第二写作课。
因为你做完研究后,还要写一个十页纸的报告(初三的学生),你自己要到图书馆查资料,要有自己的观点,结论还要和前提、论据能够自洽。
历史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有好与坏。
这是历史训练你做研究。
了解过去有助于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这个有点儿像我们中国说的以史为鉴。
因为历史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线看问题的,从历史出发,你有可能了解未来。
我在写《智能时代》时就讲,你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会造成什么结果,你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一模一样的结果,第三次照样也是一模一样的结果,你就能知道第四次智能革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你不想成为被淘汰的人,应该怎么做就很清楚了,这就是能知道未来,让自己处于更优势的位置上。
中国人研究历史和美国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中国人一般会分析一件事的真相,就是进行考古发现,当年光绪皇帝就是给毒死的,这个很重要,这是真相。
当年朱允炆就是没死,不知道跑道哪儿去了,研究出这个结论就是为了发表论文的。
去年有一本书叫做《地质时代的中国史》,是剑桥大学出的。
这个书是很有趣的,有两个大特点:
特点一:根本不管中国是5000年历史还是3000年历史,以前搞不清楚历史就不写了,从秦汉开始写,2000多年的历史。
但是他会把每个历史事件放在这2000多年的时代里,来看这件事到底有多大意义。
特点二:把中国这个历史事放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去看它的意义有多大,而不是孤立地写中国这一件事。
这就体现了美国人研究历史很重要的特点。
回想到我刚才一开始说的,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你把语文放到所有的学科里看有什么好处。
语文你去年什么水平、今年什么水平?从长远来看学语文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思路是很重要的。
学历史你还会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会变得更包容。
学了历史,你才知道这个世界是多样化的,并不像我们周围的生活这么简单。
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
什么是科学的素养?今天看到很多说法,就是我们信仰科学,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科学从来不是信仰,科学是怀疑,宗教才是信仰。
你说信仰科学,那是宗教,不是科学。
科学是要不断被证伪的,今天看上去正确的结论,明天可能就会过时了。
但是你不能瞎怀疑,科学是说这个真理成立是有条件的,研究科学就要看在环境变化的时候,或者说过去对条件不够了解的时候,得到的结论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广的范围内是否还成立。
比如,过去是生活在比较慢速度的环境下的,自然觉得牛顿定律是千真万确的事,当你到了光速的时候,发现好像牛顿定律不成立了,这就是环境变化产生的变化。
最早的时候德国有一个化学家发明了两种药:阿司匹林和海洛因。
这是一个人发明的,拜耳公司的。
刚开始的时候海洛因是个不得了的药,为什么呢?它可以让人戒掉吗啡,后来发现它的危害比吗啡还大。
刚开始出现阿司匹林的时候,大家说这是一个坏得不得了的药,因为它的副作用太大,后来把它做成了肠溶片,不要在胃里溶解,到肠子里溶解就没事了。
所以,原来觉得很正确的事,换一个新的环境,就会有新的认知,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进步的。
科学不是迷信,不是说某一个院士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
你要依照一定的方法来得到这个结论,这是你学科学的目的,学会了这套方法,可以使你成为一个不迷信的人、一个理性的人。
我们说“教育改变命运”,那么,究竟受教育和没受教育的差别在哪里呢?
这就在于科学和经验是不同的。
经验往往在于个人的悟性,而科学则可以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得到延续和发展,并且能够一直往前走。
譬如你小学时候学习过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初中又读了几何原本,你学会了几何,这是2000年前欧几里得写下的知识,你能够学习到并且传承。
如果你是一个数学天才,还能在他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定理,让几何更加完美,之后的人在你的基础上又可以继续推出新的定理,这样几何这样一门科学就一直在发展,随时时代在向前走。
今天任何一个三甲医院主任级的医生,他都敢拍着胸脯讲:我比50年前全世界最好的名医都要好。
这是因为科学是一个积累,过去的医学成就他都学到了,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和接受教育的原因。
我们受教育的目的是能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积累。
你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就能主动地来做事情。
我们知道人类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一件事是工业革命。
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全世界发展2000年平均GDP就是600—800美元。
中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人均GDP只有180美元,这是没有工业化的结果。
今天中国的GD将近人均9000美元,因为我们工业化、现代化了。
所以,工业革命很重要,那么工业革命是靠蒸汽机起来的?对蒸汽机贡献最大的人是瓦特,他改进了蒸汽机,制造出了万能蒸汽机。
在瓦特之前的发明家,都只是工匠。
他们只凭经验做事。
没有办法把经验传承给他人,如果他死了,可能他的技术就失传了。
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这样的,发明、失传、再发明、再失传,这就是工匠式的发明。
而瓦特不是这样的,他是有一套科学知识来指导他。
瓦特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爸爸是一个名商人,只是后来生意赔了导致瓦特没有读大学。
但是,他在大学工作,大学里的课他都上过,只是没有学位而已。
当时,瓦特工作的大学里的蒸汽机坏了,需要他去修。
在维修过程中,他看到了很多蒸汽机的不足之处。
因为他在大学里学了所有力学和热力学的课程,在此基础上,他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成功改进了蒸汽机。
之后,我们就知道要做一件事,首先需要具备科学指导,这也使人类在工业革命以后发明的速度变得非常快速,与以前的完全靠经验积累发展相比,进步飞速。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的原因,因为教育是你获得进步的捷径,你不能靠着工匠式的积累,那个太慢了。
学习前人的经验是最快进步的路径,这是我们要接受教育,而且一辈子接受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