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是技术活。
现在出国留学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很多家长在孩子中学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就想把孩子送出国,但又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国外生活,于是很多家长选择陪读,但陪读并非只是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延伸到国外,这其中家长更应该明确孩子留学的目的,对陪读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也就是要把握好“陪”的边界。
照顾孩子生活但也要注意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孩子在未成年出国留学,对外界不良信息的抵抗力比较弱,又处在一个陌生的文化氛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影响。
另外,孩子独自离开家,在生活上也缺乏自理能力。
家长陪读,在心理上对孩子是一个安慰和保障,一方面能够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同时多跟孩子交流,明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苦难,能够及时解决。
不过,家长陪读,虽然减轻了陌生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却同时也减轻了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会始终觉得还有人可以依赖,还有家可以避风,在处理很多事情时,还是会向父母求助。
这样一来,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目的就不能完全达成。
所以,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在保证对孩子生活照顾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帮助孩子适应文化差异但不能成为孩子累赘
孩子在未成年出国留学,可能会因为异族文化差异,情绪变化比较大,如果没有父母的及时指导,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很多父母在陪读的过程中,不仅照顾孩子的起居,还和他们一起学习,辅导他们的功课,积极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从而能够帮助孩子尽快度过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
但从一方面来说,孩子如果适应了新的环境,很快就会被新的文化氛围所影响,融入异国生活的速度也较快。
相比之下,陪读父母由于语言不通,没法很好地与外界沟通,他们只能把自己限制在家中。
时间一长,家长就会出现“慢半拍”的情况,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可能会逐渐扩大。
这种时候,家长反而成了孩子的累赘。
所以,当孩子在不断适应留学生活时,作为陪读家长也要有意识的加强对异国文化的关注和理解,与孩子一同成长。
与孩子保持互动但也要适当抽离
家长随孩子到国外陪读,能够对孩子在生活、学习乃至是心理、思想方面的波动和变化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和互动,使孩子在一种家庭的熟悉感中从容应对各种不适。
不过,孩子们在遇到一些超出他们处理范围的问题时,家长的帮助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空间,让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身的问题。
如果孩子不断地向家长寻求帮助,说明他们没有活在当下,也没有完全沉浸在周围的文化中。
孩子与家长的密切互动使他们错过了周围很多有趣的事情。
所以,陪读家长要保持适当的抽离,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才能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探索他们的周围环境,专注于学习语言或文化,尽快适应国外生活。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