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语境中,国际学校仅为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外籍学生开办,实施外国学制,不受中国教育主管部门约束。
中国籍学生,则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一个涉及到“教育主权”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教育领域的开放始终呈审慎态度,2014年,北京教委甚至明确表态暂停公立高中国际部的审批,然而这些都未能抵挡住入学需求的高涨和教育机构的办学热情。
五花八门的国际学校、国际班使得不少人以为中加学校、君谊中学等是国际学校,而对真正的国际学校,如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京西国际学校等不甚了解,甚至闻所未闻。
那么这些国际学校都有什么异同?
早在80年代,使馆区出现了外交人员子女学校,例如大韩国际学校、巴基斯坦使馆学校、德国国际学校等等,前期主要为大使馆的孩子提供服务,后来扩展到了在京的外国人。
到了90年代,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出现了,在北京大约有20所左右,最著名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是由大使馆办的外交人员子女学校演化而来,还有京西国际学校、哈罗国际学校、耀中国际学校等。
哈罗为中国普罗大众熟知的过程最为有趣。
哈罗的闻名不是因为它出过拜伦、张伯伦、丘吉尔、尼赫鲁、侯赛因等一众名校友,而是有报道称“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薄瓜瓜乃是哈罗公学500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学生。
包括哈罗在内的国际学校,都要求学生必须是外籍或者持外国绿卡,有些甚至对父母的国籍都有要求。
有些学校要求也不是那么严,学生以正在办理移民等为由,也能成功申请。
由此可见,以上两类学校基本和中国家庭没什么关系,老板也都是外籍。
而第三类国际学校的老板则都是中国人,中外学生同堂,被称之为“提供国际课程的中国民办学校”。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