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自2016年夏天单枪匹马的带队体验过英国夏校(当时营里的孩子们最小的9岁,最大的17岁,在夏校一共上了18天课)之后,2017年夏,CEO 天使姐Angel再次亲自带队赴英,长驻英国并作为主力server之一,和同事们一起组团工作。
今年,坚果派(和天使姐)已经是第三年认真做夏校。
至此,2018年的夏校报名工作已经过半,春节之前我们为大家奉上了一系列夏校讲座,都是跟夏校有关的主题,以方便大家了解夏校的方方面面。
接下来,我们请2017年“实战”在一线的夏校领队们从夏校生活、学习、融合等各个角度跟大家再现一下孩子们在夏校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有话题都是真实的,涉及故事和案例是来自坚果派的孩子们、其他中国孩子们、其它国家的孩子们。
希望这些话题能帮助家长和孩子们一点点的进入夏校心理状态,对夏天的这几周快乐生活「心中有数」。
所有故事都是真实的,方便家长了解夏校生活细节。
但是所有夏校的官方信息,还请家长和孩子们务必
以夏校工作组发出的「官方文件」为准
丢东西 不大不小的麻烦
怎么办
不论是游学营还是夏校生活,对于单独出门的孩子们来说,丢东西是常常会出现的情况之一。
尤其夏校生活,通常以周为单位的,这样丢东西的情况相对就更多见。
今天跟大家说说夏校生活中的个人物品管理:
孩子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吗
在坚果派游学营的群里,常常能看到有家长拿着照片在群里问,这件衣服是谁家的、那顶帽子是谁落下的,……有时候是到家了之后才发现不小心多装了这个那个,就要再帮忙寄回主人家里去。
这样的(丢东西)情况,相对多发于单飞的孩子身上,孩子不太习惯独立管理自己的物品时,就比较容易丢东西。
在夏校里,孩子们基本都是单飞离开父母家人几周时间,期间都要独立生活和管理自己的物品,真实的情况怎么样?
在夏校生活中
我们的领队老师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孩子们在两到四周的夏校生活中,马虎丢东西是正常的事情,通常可以总结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没有看好自己的东西
因为马虎而丢的丢东西,常常会在学校设立的失物招领处找到,通常来说孩子们找不到东西时,可以先到那里去看一看。
不过,如果是自己“主动”丢的,就另当别论了。
比如坚果派的领队老师们遇到过的、不止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案例,是这样的:
夏校每个学校都有洗衣服务,通常是每周洗一次衣服,孩子们要把自己需要洗的衣服整理好之后交给老师统一去洗,洗好之后再领回来。
在这方面,有的孩子可以做到递出去几件衣服,拿回来的时候还是几件。
但有的孩子洗完衣服之后拿回来的数量就只有1/3了。
(后来我们了解到,有些家长自己是知道的,孩子管理物品是要稍马虎一些)
第二种情况:对自己的物品管理没有足够的习惯。
因为独立在群体生活的经历并不算太丰富,所以孩子们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概念有时并不清晰,以至于有时会发生误会。
领队老师遇到的案例是这样的:有个孩子说,自己新买的杯子被(夏校)老师给用了,所以不是太开心。
经过了解之后领队老师发现,孩子新买的东西被老师拿这个事情,一个是孩子对物品的自我管理能力,一个是两国文化的不同。
比如,孩子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习惯把自己的东西随便一放,杯子往公共区一放,可是在夏校,一旦东西进入了公共区,老师就会把它当成本来就是公共使用的,所以会拿走-再放进公共的收纳区去,供大家使用。
孩子不懂得把物品收归到自己的私人区,这就造成误会:老师是不经我允许拿走/使用了我的东西。
这就是「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认知问题,如果再遇上孩子本身不太习惯用英文沟通时,他可能也不会去找老师去说,在有语言沟通的差异时,孩子会更愿意跟领队老师说。
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 怎么做更好呢?
不管是不是针对丢东西这件事来说,我们都建议家长能够跟孩子灌输一个信息,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们的”。
这样,让孩子能够在进入一个寄宿的公共宿舍环境中时,分清楚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关系。
而丢东西的情况,就洗衣服这个案例 - 我们领队老师的建议是这样的:家长可以给孩子们衣服上绣/缝好名字,这样孩子即便不熟悉自己的衣服,找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
孩子在夏校呆多少天,就给TA准备多少衣服,按包封好,孩子只需要“按顺序”把所有衣服穿一遍,就可以回家了,以避免因为洗衣服时丢衣服的可能性。
不管怎么说,夏校生活都是孩子们体验集体生活、感受异国生活的一个非常好的过程/机会。
个人自理能力、学习能力、融合力……这些,都是夏校生活的不同面,它们一起,构成了夏校生活的全部内容。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