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中都开始了AP、IB经济学课程,有很多学生也报了AP的经济学考试,不少人也是希望能考一个高分来抵大学的学分!然而,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出身并且教过IB经济学的老师,我对于这种“速成”的学习经济学的方式深表忧虑!
在此,我想发自内心地给初学者一些建议:
思想比计算更重要
可能对于要考AP或者IB的同学来说,如何做对那些考试练习题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如果你想真正感受到这门学科的魅力,想让自己通过学习这门课让自己得到更大的收获,你应该更多地理解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想、视角。
经济学最核心的两个概念就是“优化”和“均衡”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用英文表达即是“Optimization”和“Equilibrium”。
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都是在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和自己的预算约束下做最优选择。
市场上的双方:消费者选择如此,生产者选择也是如此。
双方博弈的结果会出现某种“均衡”。
而且是“短缺”和“过剩”并不能否定“均衡”的力量,而在我看来,他们只是“均衡”的某种表现而已。
“心”和“脑”要分开
央视经济频道曾经有一个栏目叫《对手》,它以辩论体的方式呈现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有一期节目双方的辩题是“热点旅游景区该不该涨价”。
其中反方的学者提出了一个观点:旅游景区应该免费开放给公众,这样才能让更多低收入者欣赏到好的旅游资源。
这里我想表达一下我的看法:我相信这位学者的“心”是好的,是希望为穷苦大众代言的,但是她的“脑”这里是不工作的,以至于她提出的建议无法实现自己的意愿。
我们来分析一下:热点的旅游景点是稀缺资源,相对于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说,毫无疑问热点旅游景区是供不应求的,也就是会出现短缺,在出现短缺的情况下,还主张免费,也就是不能通过涨价来调节,那么会出现什么后果,市场机制真的不发挥总用吗?
其实不然。
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旅游景区的容量是有限的,在需求远超过供给的情况下,价格又不发挥总用,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调节需要。
比如预约、排队,比如行政分配。
而只要一种稀缺的东西通过非市场的方式来配置,就一定会有“寻租行为”,在中国社会里尤其明显,说白了这么做反而是给管理者创造“经济租”,等着有人来寻租。
那么谁将能够会最终获得稀缺的资源呢?
那一定是那些出的“租”最高的人(“租”可以表现为钱、时间、礼物、人情关系、天生的优越身份等等……)
总而言之,底层低收入者得到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在以前中国计划体制下短缺发生时已经无数次地印证过。
)。
本以为免费不用付出成本就能获得稀缺的旅游资源,但其实得到这些所付出的“价格”更高。
通过付出更高的“价格”来实现“均衡”。
以前热门旅游景点通过高门票来调节需求的时候,低收入者通过辛苦攒钱至少还是有机会去一下热门旅游景区的,但现在他们获得这种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那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旅游景点都是免费然后通过电话预约来分配的。
我只能说:第一、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资源的分配上确实没有中国供需矛盾这么突出,这么短缺;第二、西方发达国家没有中国社会这么多的特权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年春运不管开发出来多少种售票渠道,总有人能拿到“内部票”的原因。
一颗普世的心,谁都应该有,但是分析问题不能用“心”,要用“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实现好的意愿的政策。
其实大家可以分析一下“中国的大学学费是否太低?”“粮食应不应该有保护价”等等,这些问题都 临“心”和“脑”的矛盾。
把经济学的很多思想和人生选择联系起来
我一直觉得经济学的很多思想和原则对于生活很有启发意义。
在经济学消费者选择理论里,我们都知道消费者是按照着以下的原则:选择最优点( optimum )的:在既定的预算约束(restraint, 选择集合)里找出一个与代表偏好(preference)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tangent point)。
在遇到外生冲击(预算线内移,选择集合变小)时,改变的并不是找最优的原则(还是找相切的点),改变的只是最优点。
其实,人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外生冲击如困难、寂寞、挫折的时候也应该是这样。
但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我们在顺境的时候知道按最优原则去做选择,但遇到外生的冲击的时候,我们本来还是应该在既定的选择集下做出最优的选择,改变的只是最优点,而不是选择的原则,但很多人往往是改变了选择的原则。
比如遇到一些失败、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最优的选择原则应该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去挽回、去查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善,从而到达了外生冲击发生后所能达到的最优点,而我们很多人往往是在失败、挫折、寂寞的时候选择了自暴自弃,选择了放纵,结果选择的点将会更加糟糕,把自己带到了更加不利的境地。
人在一生中经历一些挫折真的很正常,在经历挫折的时候你可以流泪,但千万不可以颓废,因为当你振作的时候你的运气会随着你的精神一起振作,而当你颓废时你的灵魂会随着你的运气一起颓废。
你可以让自己暂时停下来缓冲调整,但千万不能停留太长的时间,因为那样你将很难再有追赶的勇气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