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排版丨康乃馨
写在前面:引知今天想通过还原采访问答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引知学员,Vivian Xu同学在早申阶段被耶鲁录取的申请故事。
虽说每个人的申请经历不可复制,但或许别人的故事能成为你之后的借鉴,可以带给自己一点启发和思考。
耶鲁今年的早申结果,在中国大陆录取的学生不足十位。
喜欢传媒、对K-pop韩国流行文化感兴趣的Vivian究竟哪里特别?她和引知有怎样的故事?她做了哪些活动最终打动了耶鲁?快和我们一起来认识她吧!
被耶鲁REA录取学员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感兴趣领域:传媒
喜欢韩国音乐和文化,曾去韩国夏校交流热爱唱歌 | 进阶的女rapper |话痨狮子女坚信“交流和沟通是消除误解和隔阂的最好方式”
(下文统一用Q代替引知提问,下文统一用A代替Vivian回答)
知道被耶鲁录取后的心情?
Q:首先恭喜Vivian被耶鲁录取了!!心情怎么样?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情况?
A :心情比较懵。
因为我当时一直在睡觉,睡到天昏地暗,起来看到我妈我老师都在夺命连环call,我妈还给我发微信说我们学校已经有同学被录了,叫我赶紧查成绩。
听见已经有同学被录了,我就觉得可能没我什么事儿了吧,准备点一首凉凉送给我自己,然后我开始没什么心理负担地查结果。
没想到自己被耶鲁录取了!!然后我就抱着室友尖叫了好几分钟。
(笑)
从国际关系到创意媒体人
Q:能讲讲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传媒”这个方向开始感兴趣的吗?围绕这个专业,你在高中做了哪些活动?
A:哎说起来全是泪。
其实传媒并不是我的第一选项,我一直就喜欢国际关系,政治方面的课程,所以一心想申请这些专业很强的大学,包括从初中开始我就参加模拟联合国。
奈何我父母就是不同意,他们倒是希望我能学理科,但我知道自己肯定没有办法学理科,所以经过各种妥协和沟通吧,我们都退了一步,最后把自己的方向定在了传媒。
这个时候我已经升上11年级了,所以其实留给我的准备时间也不多了。
< Q: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你这种情况,本来选定了一个专业,但因为各种外界的因素没有办法坚持,只能重定方向和策略。
尤其像你的例子,换方向之后你已经11年级了,你是如何利用这不多的时间来准备申请的呢?
A:这个时候我通过朋友的推荐,签约了引知。
引知为我匹配的前招生官顾问详细了解了我之前的活动情况,除了模联,我还一直参加阿卡贝拉,无伴奏人声合唱团,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表演;我还办过自己的公众号,召集身边的朋友给我们投稿英文写作作品,我们给公众号的定位是中英文化的传播者。
所以跟导师交流过后,我发现原来我内心对语言、对文化交流是非常热爱的。
包括一直做模联,也是因为我可以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才让我一直有激情做下去。
这样看来,传媒反而是一个更适合、也更能让我出挑的这么一个专业方向。
和导师把之前的活动理过一遍之后,我们决定就围绕一到两项课外活动来做,巩固加深自己“创意媒体人”的这么一个申请形象。
关注文化交流的“哈韩族”
Q:采访你之前,我把你的朋友圈都“偷窥”了一遍,发现你真得!很!喜!欢!韩!国!韩国的明星音乐文化,你都如数家珍,你介意人家说你是一个“哈韩脑残粉”吗?什么时候开始对韩国感兴趣的?这份痴迷有没有在你的申请中体现出来?
A:See?看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了吧!如果不了解一个国家以及它的文化,人们就很容易对这个族群有既定的刻板印象。
比如我喜欢韩国,你不了解,你就会觉得我是“脑残韩粉”。
虽然我系统接触学习韩语的时间不长,也就一年左右吧,但其实我的家庭跟韩国还挺有渊源的。
我父母在韩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在家经常提起曾经在韩国的种种和回忆,对韩国文化在国内的传播也十分上心。
更过分的是,他们在家要是有小秘密不想让我知道的话,就会用韩语交流!这也算是我开始关注韩国、学习韩语的一个原因吧,交流要从身边人开始嘛哈哈。
总之我觉得一切都挺巧合的,换成了传媒方向之后,我也开始深层地接触韩国文化,没想到这两者结合地还挺好。
而且耶鲁也要求学生要学习第二外语,所以我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Q:是是是,你说得对!摒弃刻板印象从我做起!OK,我们了解到你在韩国上过夏校,体验怎么样?学到了些什么?
A:我是去韩国高丽大学上的夏校,当时也选择了跟传媒有关的课程。
我觉得夏校经历回答了我“在大学上传媒课是一种什么体验”的疑问。
我选的课上,班里只有12个人左右,属于小班授课,研讨形式的上课类型,不得不说我真得非常喜欢这种形式。
在韩国的夏校体验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原来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传媒也这么有趣! < 还有的收获就是我也更了解自己了吧,我发现我更适合研讨形式的小班课堂,这对我之后的选校范围有很大的帮助。
而我也逐渐从心底开始接受并喜欢上传媒这个专业。
在韩国这段交流的经历我也写进了申请的主文书里——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如何在韩国之行中探寻和搭建中韩文化交流的桥梁的。
当时因为韩国萨德导弹的问题,中韩的局势很紧张,我父母都劝我不要在这个时候去韩国,也不要在申请中过多地谈论敏感的话题。
但我最后还是去了,也在文书中谈了。
我觉得选择在这个时候去韩国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Q:哪方面的意义?)文化交流,我真得很重视这个话题,尤其是中韩之间。
>Vivian在韩国的点点滴滴
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我发现其实韩国人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排斥中国,我们只是少了一些契机,去了解对方、倾听彼此。
我,作为一个愿意去了解韩国文化的中国人,他们是非常欢迎且心怀感激的,而且其实我在韩国收到了很多素昧平生韩国人的照顾和关心,这点让我很受触动。
所以我会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责任,我是一名“文化的交流者”,人们对文化交流的渴求会将人们连接在一起。
媒体人的选题:社交网络VS美韩大选
Q:你刚刚提到和引知的导师商量之后,决定选择一到两项围绕传媒主题的活动来打造自己的申请形象。
韩国夏校的经历算一个,还有别的活动想和大家分享吗?
A:这个时候请让我为引知的学术研习项目打call!我是一个社交媒体重度使用者,再加上那段时间“推特特朗普”的新闻特别多,再联系到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受贿的新闻最开始也是从社交媒体上曝出来的,我就特别想探讨社交媒体对政治、对大选的影响。
引知为我匹配了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传媒学的博士作为我的学术导师。
导师很赞同我的这个主题,也给了我许多资源和资料,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自由让我自己去搜索新闻、整合信息,每次视频会议的时候,导师再给到我详细精准的反馈,让我了解到一篇大学水准的论文应该具备怎样的框架和内容。
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写了一篇长达11页的研究报告,主要讨论假新闻对大选的影响、总统候选人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塑造自己的申请形象,也是非常有成就感了。
而且我的导师曾经在耶鲁攻读博士后,最后他还为我写了一封推荐信(虽然没用上)。
我知道自己被录取后也第一时间告诉了他,导师非常开心, 引知带给我的这段缘分真得很奇妙!
Q:最后和我们聊聊当时选校的策略吧。
耶鲁从一开始就是你的梦校吗?
A:说到选校,又是一段心路历程(擦泪)。
我其实是一个不怎么喜欢争抢的人,我觉得“良性竞争”是不存在的,只要有竞争,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会出现很多负面的东西。
再加上我之前不是一直想读国际关系嘛,所以耶鲁一开始不是我的梦校,主要是因为耶鲁太“女神校”了,我觉得自己根本够不着,导致选校过程中的我又纠结,又不自信。
到了最后的早申阶段,引知的毕业生导师告诉我,如果有自己非常喜欢的学校,就不应该在早申的时候ED一所自己不够喜欢的。
因为耶鲁是REA,不能同时申请私立大学的EA,和导师讨论之后,我决定申请一所公立大学的EA和两所香港的大学。
也是经过了一番挣扎,我还是决定赌一把,很幸运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拿到了“女神校”的录取通知。
真得很感谢引知的帮助,感谢申请过程中所有支持我鼓励我的大家!
Vivian要对学弟学妹说的话
诚然,我的父母没能同意我读国际关系我觉得很遗憾,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有时候退一步说不定能看见更广阔的天空。
就像传媒带给我的惊喜,如果不是最初的妥协和之后一步步的探索,我没有办法知道,原来传媒是这么适合我,更没有办法想象,曾经的“备胎”专业,竟能为我敲开女神校的大门。
我不是最优秀的申请者,我只是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也正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可能学习理科,所以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传媒反而更容易让我接受,最后还“曲线救国”地让我被耶鲁录取。
如果和父母在讨论专业和学校的时候出现分歧,即使你无法马上明确自己的心之所向,也希望大家能底气十足地指出自己不喜欢的理由,这样才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另外我还想跟大家说,不要轻视安全学校的选择!即使它是你备胎中的备胎,也一定要是你自己喜欢的,并愿意去那里上学的学校,这样最后的心态才不会崩。
即使收获不了梦校的offer,也有其他心仪的学校等着自己。
最后,感谢Vivian接受我们的采访,大家一起祝愿Vivian在耶鲁的学习生活一切顺利!希望你能在耶鲁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做一位全球化的“文化交流者”!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