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北京的国际学校和一些世界顶级大学,这些完全对接了精英教育理念的学校做深刻研究的话,会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当中,运动、艺术、科技或者业余爱好这些方面,都是副科。
副科的含义就是在主科开始有考试或其他重要情况的时候,副科能够被牺牲。
而在这些精英学校里,体育艺术等不但不会被舍弃,而是成为正科和重点。
它们的成绩完全和数理化之类的放在一起,被并列看待。
并且在那些精英学校或顶尖学校里,那些体育好、艺术好的学生往往更受欢迎。
无论学生之间,甚至老师以及学校主管,都更喜欢这类型的学生。
如果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就能找到一个规律,即精英学校屹立百年的经济基础,所谓的发展储备金。
美国小藤校的帐上动辄就是十几个亿的美金,而那些大藤校,比如哈佛耶鲁的帐面上,都有几百亿美金。
这些钱都是在该校学习过的功成名就的校友捐赠的。
这些美国的好学校无一例外,都是私立学校,即没有财政资金,主要靠自己发展,支撑着庞大的支出,请最好的教授,聚集最好的资源。
然后还有着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发展储备金。
这些钱都是由那些成功的校友捐赠的。
这些学校无一例外地希望自己的学生在经过学校的培育后,在未来的社会当中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直白一点儿说,当成功人士。
鼎石的校长推荐了一本书《how to succeed》,就是教孩子如何成功。
介绍了3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毅力,二是无尽的求知欲望,三是性格的隐形力量。
所有现象联系到一起看,我发现精英学校,或者说好学校都高度重视孩子的全人发展,即除了智商之外,某种意义上更重视情商的发育。
所以好学校,提倡的几乎是一致的,就是全人发展的理念。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