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婉宁老师说”的第11篇原创文章。
写这篇文章,来回答一个很多家长来咨询时问的问题,请问何时转入国际学校或者国际班最合适。
在给出答复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个对国际教育的认识的误区。
大家普遍认识的狭义的国际教育,是在国家公立教育体系外的,以出国留学为目标的国际学校或者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全日制教育。
无论是在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学校的国际部,相对于传统的公立教育体系,我们的学生将获得相对更多的选课自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依照自己的兴趣来发展。
以兴趣为导向的国际教育,不是“快乐教育”。
如果抱着为孩子“减负”的目的而转入国际教育的体系,恐怕要失望。
我们不难从常识来理解,任何人从自发的兴趣过渡到任何形式值得称道的成就的过程中,都需要长时间的刻意练习,都需要受苦受挫,并在困难面前持续坚持。
在国际教育的体系里想获得成功是一样的。
最初广泛接触各个领域后,学生确定少数几个自己感兴趣探究的问题,理解和接受规则,在非母语的环境中学习和提问,并在新的文化里追求卓越。
转入国际教育体系前需要做的准备在写这部分内容之前,我回顾了学生们在国际教育体系里遇到的困难,和得心应手的学生们的特点。
希望可以为还没有走上这条路的家庭提供一个考虑这个决定时的清单。
学生准备
• 英文能力
对于目标是转入国际学校的学生而言,英文能力发展得再好也不为过。
理想的情况下,学生最好能在转入国际教育的体系之前,完成从“学习英文这门语言“ 到 ”可以用英文来学习“的这个过渡。
在大多数美国学校,为外国学生教英文的教师需要获得专门的ESL/TESOL的硕士学位。
因为教授英文给非英语母语的学生需要特殊的方法和评估。
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一般的以英文为母语的人所具备的。
在中国的国际学校,其实所有用英文授课的外教都应帮助英文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的书写和表达规范以及对应学科的专有名词。
因此,我建议家长在转入国际学校前,评估自己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英文来学习和探究。
同时在考察国际学校时,关注该校获得ESL/TESOL硕士学位或证书的外籍教师比例,做到依照自己孩子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国际学校。
• 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
学生在进入到国际学校以后,会拥有较多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
国际学校的老师普遍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责任,他们不会在微信群里催着学生和家长交作业。
何时安排完成哪项作业,如何在1-2周的时间内把一项大的作业打散成可以各个击破的小任务,并启动完成任务的过程,这方面要靠学生自己摸索着学习。
我对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判断,是看TA能否做到不需经人催促和提醒,可以回家先写作业,再做别的。
能做到这点的学生说明TA可以推迟满足,拒绝干扰,启动自己进入到完成任务的模式,同时说明TA能分清什么是重点。
自我管理,除了管理时间和任务外,还包括管理自己的饮食起居和健身。
这对于在寄宿学校读书的学生更有现实的意义。
家长准备
• 资金
以北京国际学校云集的顺义区为例,一个家庭为一个孩子每一年交给国际学校的费用和交给校外的费用总和,小学阶段约为30-40万人民币,初中阶段40-60万人民币,高中阶段50-70万人民币。
尽管学费是明码标价,每年小幅上调,与国际教育相伴的隐性费用,也给很多家庭带来压力。
因此,从家庭财务规划的角度,家长需要量力而行,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做出财务牺牲而在孩子的教育上急于求成的不良心态。
• 父母对孩子成为一个中国人的预期
成为一个中国人,意味着可以使用中文为母语,并且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里的价值观。
从小学阶段就进入国际教育体系的学生,很多由于接触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时间和深度不够,而对自己的文化产生陌生感。
如果家庭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需要在这方面早做考虑。
如果迫于户籍等现实因素只能从小在国际学校长大,父母可以从家庭熏陶和假期安排着手来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
• 父母对西方文化的适应性
对西方文化的适应性,主要是指父母能够理解和接受国际学校教育所依托的西方文化价值观。
我认为在这一方面,父母并不需要强迫自己几年内速成英文,达到能和孩子学校老师谈笑风生的境地。
英文没有达到流利程度的父母,不必为自己的英文而感到自卑。
我也有父母不会说英文,学生依然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顺利在国际学校读书,并且最终考取理想大学的例子。
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到父母对新奇事物的开放心态,以及和孩子在家庭里的平等沟通和共同决策。
能做到这两点的父母,即使只能说两三句英文,也已经为孩子在国际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 独立思考,接受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独特道路
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今天信息过剩和交流工具空前发达的时代,难能可贵。
可怜天下父母心,焦虑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被落下,因此非常关注各个热门的学校、辅导班和课外活动。
从追捧最热的,到认识自己孩子的独特现状,从而接受和选择最适合的,需要父母的认知升级,也需要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抵制朋辈压力的自我约束能力。
独立思考,是未来大学和雇主对学生的21世纪能力的要求。
在这方面,如果父母目前还无法为孩子做出榜样,也可以先立个小目标,和孩子一起进步吧!
转入国际教育体系的最佳时间下面我会阐述我的观点,希望家长能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断。
对于一位生活在中国、父母均为中国护照、希望通过接受国际教育而成长为世界公民的中国学生,我的建议是小学1至5、6年级:
• 在公立学校打下扎实的汉字和算数基础
• 平时课外和暑期集中,增加英文的语言输入,培养对英文语音的敏感耳朵
• 培养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 广泛接触各个类型的运动、艺术和课外活动
初中6至9年级:
• 在公立学校打下代数和几何扎实基础,接触文言文,获得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常识知识
• 平时课外和暑期集中,加强英文的语言输入。
这个阶段的英文学习,以过单词和语法关为主要突破点
• 巩固和加强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 在运动、艺术和课外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天资和兴趣
高中9至12年级:
•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最早进入国际教育体系的最佳年龄
• 考察国际教育体系内学校的各种可能 (美高、公立学校国际部或国内成熟的国际学校),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国际课程(IB、A-Level、AP和Common Core)
• 为大学升学规划高中选课和参加标准化考试的时间
• 在选定的1-3个天资和兴趣方向上,结合校内外资源突出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
结语 图片来自网络
为子女规划选校,是一个复杂的决定。
家长在斟酌考虑这个决定时,一定要面对自己孩子的独特情况,选择最适合Ta这个个体的发展环境。
如果说 “兴趣导向” 是挂在孩子前面的胡萝卜,“学习习惯和刻意练习” 是拍在后面的小鞭子,这两者在孩子发展过程中得适时地平衡使用,才能到达最佳效果。
祝福每一个家庭都能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