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都是在累家长
中美小学教育有啥不同
这两天有一个热词:“减负”。
孩子放学已经从下午四点半改到三点半了,他自己非常高兴,而我已经开始默默寻找更多的辅导班,准备开始进一步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赢在起点,美国的教育是赢在终点,而且起点很轻松。
这话说的似乎美国孩子在初级教育阶段就是傻玩,十以内加减法掰着手指头都不会算的感觉,其实真相不是这样的,想让孩子出息,从小就得努力,
特别是中产及以上阶层,美国爸妈一样开着车带着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疲于奔命,没时间的还得找小饭桌,一打开相关网站也都是各类课后辅导班的宣传广告。
加州一所公立小学在做课堂作业
一、从作业的内容、形式和总量来看,中国式教育机制和理念与美国差异巨大
美国小学生的作业量比中国小学生的大多了,原因是,美国小学生的作业分为每天的家庭作业、每周作业和每月作业。
其中,既有和社会科学、历史、自然相关的讨论题和观察题,也有单词拼写、算术这些讲究重复训练的题目,还有读书和阅读理解作业。
尤其是数学作业,每个月都是厚厚的一大叠练习题。
在中国很多城市,5岁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美国的同龄小朋友已经在小学里了(美国的公立Kindergarten教育设立在小学,所以通常说从学前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
而当美国的幼儿园已经开始教授英语和数学时,北京公立幼儿园的大班为了“去小学化”,是不许教授学业知识的,多数时间还是在老师带领下排排坐分果果。
具体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中美两国相差就更大了。
最大的差别是,美国小学非常强调动用孩子的多感官来完成作业,很多作业都和绘画、手工挂钩。
一方面是为了让练习显得更有趣,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
中国的作业就比较中规中矩了,基本上都是单项练习。
数学就是运算题,语文就是抄写生字和做考卷,英语就是听写和单词学习。
尽管习题形式也日益丰富活泼,但都局限于自己的科目,很少跨界。
想一想做中国家长还是幸福的,小学初年级那点简单的东西谁都能指导一下;
在美国,陪孩子写作业可比在中国要累的多,美国爸妈的工作绝不仅仅是签字和陪同,也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再确认,而是需要引导孩子讨论、思考、观察以及行动。
同时,老师因为时间和能力有限,会借力家长来辅助教学(这一点中美挺像),但是,美国老师是为了有时间和精力在更广阔的领域设计作业,也同时赋予家长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来帮助孩子。
加州一所公立小学的营养早餐
二、美国家长在课外班的参与程度是中国家长不能比的
送孩子去辅导班,不少家长都有体会,除了接送起不到啥作用,一般也不大关心非学校主课的学习效果;而美国家长自己也会参与、互动;
美国孩子的作业涉及历史、社交能力、科学多个学科,都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一方面国内小学生减少作业量的指令年年下达,另一方面中国的课外培训机构大大繁荣,家长和学生被裹挟前行,在课外学术活动的风暴下,压力越来越大。
这和美国的思路是从根本上不同的。
美国人觉得,要真正解放学生,只减少做作业量远不够科学合理,而是要先解放老师,给老师更多的自由和发挥、设计的空间,也许会带来不同的变化。
美国家长多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
三、美国小学的“包干制”
不同于中国医疗体制的“流水线”,美国医生是主治医生负责到底。
美国小学也有点像美国医生,也是包干制,通常一个教室(或班级)只有一个主课老师;这个老师会教英语、数学、体育、美术多门课程;教室就是老师的办公室。
这样的制度好不好,是不是老师因为不能深入学习和研究某个学科,会影响该学科的教学呢。
美国人认为,初等教育或启蒙教育并没有在学术上那么专业化,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上会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尤其是可以融合各种课程进行教学,所谓融会贯通,能通过一项作业同时锻炼孩子多项学科能力。
这和中国目前的很多学校,从小学就分很多课任老师的思路完全不同。
美国小学作业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希望让孩子爱上学习。
而中国小学主要是在减负政策下减少绝对的作业量;美国的课外辅导确确实实是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塑造良好个性,增加修养,增加孩子未来制造幸福感的能力,
而中国目前的课外班基本是“看孩子”,或者是在愈加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不得已的选择。
中美教育的差别并不是简单的素质和应试之分,而是不同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下发展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不同。
减负当然要减,可减的不应该是在校时间,而是把那些应试的时间拿出来学习更多生活技能以及发展兴趣开阔思维,
而这一点我们最应该向美国教育模式学习和看齐,让孩子的课后时间变得真正有趣和富有活力,能够学习更多生活技能以及发展兴趣开阔思维。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