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有什么类型?美国高等教育为全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合格人才, 课程设置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学,还包括对诸多人文要素的高度重视和通识教育的大力推行。基于此种愿景,美国大学课程体系在悠久的历史中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4种类型,流行于不同的美国大学校园。
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分布必修型课程体系(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核心课程体系(Core Curriculum)
开放课程体系(Open Curriculum)
名著课程体系(Great Books Program/Curriculum)
这几种课程体系各有不同,但同时也都呈现了美国本科通识教育为主体的共同特点:重视通识教育,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强调课程设置的个体化和国际化。
01 分布必修型课程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分布必修型课程(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是目前美国最受欢迎的课程设置模式,据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统计(AAC&U),约有70%的美国大学采用这种模式。
在分布必修型课程设置模式下,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研修指定的学科领域,通常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主要领域的科目,并且对各领域内至少应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数)都有规定。
分布必修型课程设置模式包括分布必修课程、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三个部分:
必修课程对实现通识教育十分重要,分布于某几个学科领域,一般占课程总数的1/4或1/3;
主修课程是学生在某个学科领域必须修习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1/3;
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课程,一般占课程总数的1/5。
所有学生必须要选修外语及写作相关课程。
分布必修模式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才,学生除了主修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也需要对其他领域的基本知识能够有所了解,而不局限于专业知识范畴。
对于跨学科的必修要求,也是为了帮助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精神。
代表学校: 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巴纳德学院、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
02 核心课程体系 Core Curriculum
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为本科生提供的以共同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它不等同于专业课程,而大多数为一些跨学科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思辨能力,加强人文、道德、艺术和逻辑方面的培育。
这些核心课程的设置也是通过多年的改革、酝酿和探索,才得以实施,并且期望通过这些博雅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思维、世界视野、伦理情操和负责任的公民。
核心课程体系(Core Curriculum)综合了传统独立学科中的基本内容,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的一套知识背景,要花费学生差不多一学年的时间完成。
它包括:
一组专为全校学生接受通识教育而设置的核心课程;
一组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任课教师来自不同系科、学术基础深厚的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与研讨课并重。
虽然核心课程体系看起来与分布必修型课程体系有些相似,但后者课程多为某一学科领域的入门课,而核心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所以核心课程多以某一社会问题或者学科问题为基础、多学科交叉为组织形式。
代表学校: 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等
03 开放课程体系 Open Curriculum
美国大学的“开放式课程”奉行的是自由教育的理念,主张并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尽可能探索更多的专业领域,这种课程体系几乎没有硬性规定,没有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以及基本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的束缚。
开放课程体系几乎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哪些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学或者感兴趣的领域。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贯彻自由教育的理念,鼓励学生们在本科学习阶段可以探索学习更多的领域,同时也给予追求精钻的学生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开放性课程并不意味着没有学分的要求,一些开放式课程的大学会让学生提供一份关于学业的提案或论文,学生还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并申报,如果不达到专业的最低要求,也是无法毕业的。
代表学校: 布朗大学、阿默斯特学院、维克森林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维思大学、史密斯学院等
04 名著课程体系 Great Books Curriculum
名著课程,也称“巨著课程”(Great Book), 更接近于古希腊时期的贵族教育,主张学生具有渊博的学识。
名著课程体系对学生没有主修要求,只为学生设计了一套必读的名著教材,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到自然科学、艺术、宗教全覆盖。作者也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家,如柏拉图、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黑格尔、马克思等等。
宗教课程在美国博雅教育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多所著名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在创校之初都以培养传教士为目的,在其后数百年的演变中,虽然其使命和愿景已经完全改变。
但这些名校一直将宗教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核心,培养学生的价值追求,关怀世界的视野,尊重生命以及人性尊严等。事实上,美国大部分的私立大学都将宗教、哲学以及历史和人文课程作为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
虽然实行范围比较小,但是名著课程作为一种崇尚精神追求的课程模式,也赢得了一些大学的青睐。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圣约翰学院外,美国许多大学的课程中也包含此类课程体系。
例如:圣母大学的“Program of Liberal Studies”、波士顿学院的“Perspectives Program”以及圣奥拉夫学院的“Conversation”项目等等。
代表学校: 圣约翰学院
美国大学无可替代的优势
1、注重通识教育
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是通识教育的发源地,20世纪上半期科南特在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使“通识教育”在美国名声鹊起,如今,通识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
正如各个大学在其目标陈述中表达的“通识教育在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的同时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哈佛大学也在其“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中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全面、视野广阔、教养博雅和人格完整的人。”
2、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各类美国大学中,无论是课程的类型、选课的方式,还是教师授课的形式,都给学生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同一类别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或爱好的课程。
正是基于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在中国大学并不常见的转专业甚至转学,或者学生们第一年先广泛了解各个领域,然后大二后再选专业,在美国大学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3、强调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高等教育结构拥有利用国际化来填补‘知识空白’和丰富各国人民及各种文化之间对话的很大优势”,报告还将“国际合作”首次列为大学基本职能之一。
美国大学相信包容并鉴赏本国以外的人类文明,才能正确对待本土文化,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美国大学在构建各自的课程设置模式时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如布朗大学课程设置中有“美国文化”、“非洲研究”、“中东研究”,杜克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有“拉丁美洲研究”、“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而哈佛大学则设有“当代视角的文化中国”、“法国革命:原因、过程和结果”、“非洲资本主义的危机”等等。
美国大学的自由学术氛围与尊重个体独特性,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争相奔赴。虽然同学们对理想的大学生活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大学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却能为每个人提供同样广阔的成长舞台。
如果在留学申请和面试方面,需要支持和帮助的话
欢迎扫码联系我们,还能免费获得一对一学术活动规划!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