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养孩子的时候,一个教育界前辈借给我几本池莉的小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太阳出世》和《立》。
那位前辈特别要求我好好读一下《立》,我知道她自己才经历了女儿高考、就业、出国、进修等等一系列的折腾。
看完《立》之后,正在执教实验班的我,看着襁褓中还只会吃的小奶娃就开了深深的教育焦虑,甚至高考焦虑。
在《立》中,池莉的女儿在这位资深作家妈妈的调教下,博览群书、阳光开朗、积极上进,而且考上了武汉的外国语学校的尖子生班。
进入尖子生班后,孩子还是一样的努力、上进和拼命读书,也只能在班级排名在中等偏后。
按照目前国内的高考现实:在尖子班中如果不能排名前五,
几乎就和清华北大无缘了;如果不能排名前十名,上复旦同济人大中山也几乎没戏。
池莉看着女儿的绝望和无助,感觉很心疼。
于是,她做了一个当时人们还不太接受的决定,让女儿从外国语学校尖子生班修学,在家准备申请到美国读高中,通过三年美国的高中学习,成功的考上了巴黎大学(在国际上排名远高于清北)。
更重要的是,她女儿通过海外学习,重新找回了学习的自信,从而也找回了做人的自信。
执教五年本地的实验班(尖子生班),我亲历了很多资质非常好的孩子,却面对高考残酷的事实,不得不看着梦想破碎的三年历程。
我明白池莉所描述的那种愤怒和无助,于是偷偷地打听了一下到美国读高中需要多少钱?如果不挑学校而且紧巴巴地过日子,每年大约需要20-30W;
如果考上了美国大学,拮据点过日子,每年大约需要60W;我有个发财的亲戚把女儿送到英国读私立公学,三年大约300W。
这还得先要在你的账户上存上60万的资金保证一年不动用,以此来证明你申请留学的经济实力。
这一笔笔价格不菲的留学费用,让我又开始觉得没戏了。
三年前,我们学校另一个实验班中,一个高二的学生通过自学,在美国的SAT II 中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然后又经过一年的面试申请,最终录取了麻省理工学院。
这似乎又燃起了我的一点妄念:貌似我们可以通过SAT考试外加托福雅思成绩,在国内报考美国的名校。
直到昨天,我在公众号里贴了一篇我以为自己在做新西兰高考作文题,我还在感慨这新西兰高考中的语文题目怎么这么难。
一大早,就收到了新西兰朋友的一大堆信息轰炸:你搞错了,那不是新西兰高考,那是IB考试 (全称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的题目。
IB考试不是为了在新西兰读大学,而是为了从新西兰去申请美国的大学。
华人孩子如果要读个新西兰的大学,至于那么费力吗?
我这才意识到IB考试是比较被美国名校认可的考试系统,通过它,中国的孩子也可以去申请美国的名校,国内很多国际化高中用的就是这个体系。
这又一次燃起来突围高考焦虑,寻找不一样的求学途径的希望。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恶补了一下关于IBDP系统考试的介绍和规则,突然有了以下两方面的认知:
第一,我突然明白国内目前所推行的2017年全国新高考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一言以蔽之,就是IB考试的中国版。
IBDP课程分为六大门类,分别是语言、外语、数学、个人与社会学、实验科学、艺术与选修六大类。
IB的分数来自于六门课程、两篇论文和CAS活动。
六门课程中,每门课的最低为1分,最高为7分;两篇论文加起来,最高为3分,这样,7x6+3=45,满分45分。
CAS活动虽然不占分,但是不做是拿不到证书的。
据说,38分以上,就有可能申请到美国境内的一流大学。
201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正式出炉:
语文180分,数学150分,英语多考,综合320分
学生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社会化的统考,外语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的高考成绩。
语数两科设定在6月7、8中的一天统考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
参照这两种体系,我们可以设想国内一个热爱文学艺术而且博览群书的青年小明,他参加国内的高考,语文180分占了明显优势,英语的100分也不会吃亏,
综合选考的时候他可以选择考历史、生物和政治,真正会让他为难的估计是数学,但比起目前的考试模式,他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自己不太擅长的学科。
同样是这个小明,他如果选择IB考试的话,选择中文为语言类考试,而且选考ChineseA,那种需要文学批评级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
数学选择standard level 不用挑战太难的数学题(还有一种high level的further mathematics)。
外语门类选择英语做第二外语。
个人与社会学门类选择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或者哲学、国际政治、世界宗教这样的学科)。
实验科学选一个环境与社会,或者计算机技术。
艺术与选修就更好办了,中国孩子从小就在钢琴声乐绘画的培训班里长大,到时候还能选择电影或者媒体制作这样的科目。
相比较之下,文学青年小明可以在第二个系统中更加如鱼得水一点,但在这两种系统之中,都不太吃亏。
下图是一个新西兰华人学生的IB考试选修科目表:
第二点认知:无论是新高考系统,还是美国的IBDP系统,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都至关重要。
语文似乎会升级称为所有科目中最重要的科目,没有之一。
两个系统中,语文的分值都站到了绝对优势,尤其是IB中那个让我看着都有点头疼的ChineseA。
要在那样的题目中拿到6-7分的高分,你必须有半个中文系优等生的素养。
不但要博览全书,还要熟知文学理论,同时,还要会搞创作,能够写得出文艺批评和作品综述。
其次,其他科目的成绩,或多或少的都和你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直接相关。
也就是说,不论你选考那一科,只读一本教科书肯定都不够,需要有阅读课外资料、相关专著,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再次,IB系统中Extend Essay拓展论文写作,也需要语文写作能力的支撑。
IB考试中的拓展论文可以用中文写,4000字左右。
IB系统中另一个科目Tok(Theory of knowledge)理论知识,那里面的东西要想弄明白,其实和语文的论述文阅读理解能力是直接相关的。
因此,比较完两个系统之后,我突然很欣喜的看到,作为母语,作为思维的外衣存在的语言教学,其实是很重要的。
若你的孩子是一个正为数理化苦不堪言的爱书少年,也许新高考和IB考试能给你带来一线生机或者一些希望。
若如我的孩子那样,刚刚开始准备读小学,我打算花大力气教他识字、英语、阅读课外书和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些基本技能,将在未来的考试系统中,给他带来更多的优势和先机。
如下链接是优酷上看到的关于国内IBDP课程教育的视频链接,好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读这样的高中呀,只是估计学费不便宜,哎......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4Mzk3MDUyMA==.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