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为孩子的教育打开了一扇大门。
如果科学从容地准备,
博览群书,拓展视野,
孩子可以从这扇大门
优雅地走进去。
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一样,
习惯性地,姿势难看地
从窗户“爬”进去。
-七年迈克
教育的问题,大部分时候没有唯一解,没有最佳答案。
一是因为,个体的差异;二是因为,教育不可复盘比较。
所以,可行的方式是,在听取大家的意见讨论后,形成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孩子具体情况的决策。
所以,有了《七年大讨论》。
从这次大讨论开始,我们会持续和大家探讨孩子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
讨论的大本营在七年群。
七年大讨论( I )
体制内外选择之辩?
迈克提问:昨天和一个家长交流,谈到一个话题,今天来组织一个群内讨论:孩子在体制内学习,学业压力太大,是否尽在转入国际体系或者提前留学是最好的出路?听一听大家的讨论。
七年群讨论合集
VivianSXY 12:55
我不太同意,压力两边都有,国际体系压力不比国内体系小多少,单纯为了躲避压力去国际体系,不可取
剑锋 13:06
要看看孩子的特点和压力的来源,如果孩子的特点是好学知识面广兴趣广泛不喜欢公立学校的刷题,可以转国际,如果孩子的特点是专注力不高效率不高导致的压力,转到哪里都一样。
ChRisA 雨晨 14:16
我觉得还是要看孩子的情况。
如果孩子是偏安静,能够忍受枯燥,愿意重复做一件事情,那就比较适合体制内的学习。
反之,孩子好奇心重,思维发散,追求新鲜,那就更适合国外开放的学习环境。
并非因为哪边的学习更轻松,而是因为评价标准不同,对于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对待。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信心,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有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学校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要靠家长的发掘和引导。
体制内和体制外,都有利有弊,在体系内学习的,也要家长在家庭中加入体制外的一些培养方法,而选择体制外学习的,也要适当运用一些体制内的方法,如此才能更好的平衡,更完善的学习。
总之,我觉得培养孩子这件事,不是轻松的靠哪一类学校就能完成好的,还需考虑各种其他因素。
wxid_p8tb23ngcy8b21 15:01
我孩子的同学在普陀第一名私校里(体制内),七年级,学校每天要求被50个英文单词,中考考纲里的英语语法已经刷题三遍了。
动作快的孩子,每天作业10点半做完,动作慢点要搞到12点。
孩子每天长时间的学习,有时毅力和自律不够,要靠父母的陪伴学习来坚持下去。
[尴尬]孩子对学习和生活上好奇心被磨的所剩无几,郭德纲的相声来排解苦闷和放松情绪。
我就说些事实吧。
人在旅途 16:42
@泽邸迈克 ,我家女儿国际体系11年级,虽然不在美高,不过学校教育也算是华南地区比较纯粹的美式教育了。
用孩子的原话来参与下讨论吧:
9年级开学半学年后,孩子说:其实美式教育一点儿也不轻松,非常多的事情,做好一份paper,不知要查阅多少资料,还要参与各种活动,很忙也很累!不过这种忙和累,不是体制内的那种心累,不会让人心里烦躁。
今年是她的申请年,这周末回家她恰好说过这句话:现在谁要是和我说国际体系多轻松,我直接飞起一脚踢飞ta[偷笑]
人在旅途 17:48
分享下我做为家长的这两年多的亲身感受和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吧:
出国的路真心不好走,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承受着各自不同的压力,这个过程,家长不仅仅是要陪伴孩子成长,还要不断自我学习和成长。
在目前国内仍然非常功利的大教育环境中(体制内还是出国体系均是),家长要不断学习,保持清醒的思维,不要被裹挟,才能在各个关键点给孩子有价值的建议。
这一路,一定要陪伴孩子走,千万不要动不动说:让孩子自己决定吧!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但是关键的点不能全交给孩子,应该家长做和思考的事情,一定不能偷懒!
人在旅途 20:13
@8G双胞胎毛妈-上海-2017 @5G杨新晴-深圳-2017 @6Blily-上海-2017 ,抱歉,刚有空。
不过我对初中孩子的关键点不是很有体会,因为我孩子是从9年级开始的。
初中孩子我听到的关键点,就出国这事来说,比如是在国内读国际体系还是出去读美高;读什么样的学校适合孩子;当孩子和你说喜欢什么事情时,你的态度;当孩子和你谈异性时,你怎么回应等等吧……个人看法[抱拳]
冰糖 13:46
其实都容易,感觉更适合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有另一次的机会,或者成绩很好的孩子,冲击世界级别的名校。
成绩中等的还是中规中矩比较高,毕竟出国这条路是有机会成本的,变数也比较大。
国家得留学政策,汇率上的变化……
erin 14:07
难道国外的教育就轻松快乐了?我不认为若孩子因为觉得体制内教育压力大不能适应而出国留学就能获得成功,我孩子现在就读是传统公校,计划今年出国,
计划了好几年,不是因为他不适应,相反是因为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和努力,他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自控能力都较强,我们才放心送他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我们也跟他明言利弊,
出国了要重新适应重头再来,留着国内反而会舒服很多……
太多朋友的孩子出去镀金了,回来还是老样子,当然朋友们都是物质丰富,权当孩子一趟旅游增长见闻……所以自以为只有对孩子
自身能力和家庭状况有了客观的认识和清晰的定位,才能向上寻求突破,若仅仅寄望于改变环境至改变命运,则前景堪忧。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Jenny 14:12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两个维度:
一是孩子的目标定位。
感觉体制内压力大,其实留学压力并不小啊!成绩只是最最基础的部分,还有那么多看不见的软实力要历练呢。
就看自己想冲击什么样的学校,好学校无论体制内外压力都一样。
二是看孩子的特点。
两者考核的侧重不同,考核方式不同,适合自己性格和优势的就是好的。
想想国外名校的毕业淘汰率,留学并不是规避压力的途径。
此外还有一个感觉,不论高考还是留学,将来到了一定层面,PK也好合作也罢,最终都是同一批孩子,大家殊途同归。
雅霜(陆咏) 00:38
如果孩子自己没有出国读书的意愿,外语基础又较差,生活无法完全自理且心智尚未成熟的话,要去适应文化、价值观等不同于中国的陌生国度的学习生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相当大,低龄出国留学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如果家长认为付出了高昂的留学费用,希望未来在孩子身上看到投资回报,又对孩子寄予较大的期望的话,孩子又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家庭如有让孩子出国读书想法的话,建议家长提前规划,至少要让孩子对所去的国家有所了解,提前打好外语基础。
初中低龄留学的话,最好父母中有一人陪伴在孩子身边。
初夏 13:53
体制内学习压力大,那咋还那么多人在体制内呢!因为体制内学习是最省事的,对家长孩子要求最少的,只要跟着学校老师走,熬过初高中,就有大学上,
这在目前中国,是最省钱省事性价比高的,高考后可以自己选择国内还是国外读书;而国际学校对家长孩子要求更高,因为所有事都要自己摸索,标化考试活动中介等,是更难走的一条路,而且没有退路;当然两者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好的国际学校确实受益;
国外大学也确实更锻炼孩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国内一般大学就是养老式大学 反而合作办学,如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等是更有性价比的选择,或者港大之类
初夏 14:24
那天和一个温哥华回来的大学同学聚餐了,聊了很多,她在那边亚历山大学院做中国区招生市场推广10年了,已经拿到加拿大国籍了。
我问了去念高中的利弊,她就问了一句:你去陪读不?
我说不,她说那不用纠结了,她说在那边见过太多失败的例子了,3点放学后在住家房间里打游戏,没有监管失控,因为陪读还能领孩子补课啥的,独自的孩子是没有父母管的,寄宿家庭不可能管这些,
加上国际生融入问题,学业压力,最后可多高中都毕不了业,她说这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发生,她认为16岁到18岁时孩子心理成熟变化最大的两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且她认为过去念高二太晚了,两年重新学业压力,升大学时间太紧了对孩子,如果初中毕业还多一年
时间磨合,压力还不会那么大
初夏 14:24
我同学她说了一句最经典的话:中介都是夸大了美化了国外教育中好的一面,而没对你展示不好的一面!
她说只有两年,即使孩子再开朗,在国外高中不同学业压力和升大学压力下,很难融入国外学生群体,容易被排外,所以出问题的几率很大,这也是为啥要去就初中毕业早去还得有陪读的原因!
实际她最建议在国内读大学,到国外读研,性价比最高;但对于我们来说,她认为去国外读大学是最早的选择了,毕竟国外大学教育质量很高!
她很推崇国内基础教育,认为国外那高中数学啥的都可弱者了,太简单了和国内比
马立新 16:27
我孩子小学在体制内,初中开始转到了国际学校。
目前高二。
对比一下我个人认为两个体制各有利弊。
关键在于孩子适合。
我孩子小学成绩也很好。
但是年级越高她对于体质内的教学越来越抵触。
对于反复刷题不喜欢。
所以成绩总是不能排在最前面。
因为她总是对所有未知的东西感兴趣,包括学习知识和知识之外的运动,艺术等。
所以初中转去国际学校后如鱼得水非常快乐。
参加了学校很多活动。
成了学校的优秀学生,变得很自信开朗。
说到压力,国际学校的压力一点也不小。
因为参加的活动多作业也经常会到很晚才能完成。
遇到比赛拉课还要自己找同学或老师去补。
总之没有人管你一切都要自己安排自我管理好。
到了高中,前两年IGCSE,后两年IB压力加大。
正常情况11,12点睡觉。
甚至更晚。
有时候写报告或论文到晚上2,3点也是常事。
还有一点就是教学内容的完全不同,体制内的教学的确非常扎实,而且也会学的比较深。
国际学校的内容非常广泛,更加注重实用。
比如孩子初中开始就用电脑完成作业。
上网查资料,写报告,做PPT。
剪辑图片,使用制图软件等全部自学。
而且还会出现多个学科混搭风格的讨论。
挺有意义。
还是那个话。
我认为哪条路更好,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家长一定要好好看看吧。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挪威森林 08:04
两种体制的不同除了给孩子的学习压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不同之外,还有给家长的不通的压力。
现在体制内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基本要家长重新活一遍了,除了上课,事事都要家长参与,学校把成绩和学生表现的压力大大的转嫁到家长身上来,还有课外补习的要求……这些在国际学校是不大会有的。
我觉得体制内的很多学校太“懒”,又贪成绩,所以用的招数越来越low。
我家小朋友不喜欢再继续体制内学校她给了我两个原因:一不喜欢标准答案的做法;二不喜欢刷题,我觉得都没毛病。
所以刚转入国际学校的初三的时候,她在第一月告诉我说,压力很大很累,但是觉得这一个月学习到的知识的比初中前三年学的都多,累也值了。
唐僧 13:27
不太清楚国外的教学水准,好像一直在说的是,国外的学科是成体系的国内的学科是死记硬背,事后扔掉,百无一用的,不知道区别是不是在这里。
至于成绩好坏跟各人天分和努力的关系,当然在哪都是一样,但是学科体系的认知会不会不一样?不是特别了解。
杨冬梅-未来你好 13:30
这里面有三个要素,个体、 环境和培养结果,不管是国内和国外体系,都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孩子如何?与环境的匹配如何?与家长的培养目标如何?三个问题如果能找到一致的答案和方向,个体在体系内或体系外就都不会成为选择的难题
Sharon 13:34
课程内容不一样,国外不强调刷题,但是难度并不简单,不努力光靠聪明也是不行的。
只是国际体系并不把标准化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孩子的标准,不是死做题。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可以挖掘的特长和闪光点。
所以很多在体制内不适应的孩子到了国际体系会很好地适应。
但也不能完全说体制内学的百无一用,两边都有好的地方,作为家长要在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做好平衡。
L'Arôme 芳芳 14:07
我女儿经历过国内小学四年,是很适应的那种孩子,做作业准时,上课认真,成绩也还不错,老师也很喜欢,出国后语言挑战多,需要补课,日程排得比国内满,
而且学校不仅仅重视学术成绩,在创造力方面更有要求,她反而没有在国内那么有优势和轻松,但她还是喜欢加拿大的学校,因为课程更有探索性,更有趣,她觉得自己学的东西和真正的生活和世界有关。
以上给大家一个参考。
Ying WANG 20:39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整体更先进 但是适应不适应另说。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 城里再好 乡村长大的 去了各种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适应的有 适应了还如鱼得水 过的比城里人过的还“好”的也有 。
总的来说 以后想在西方扎根的 越早去越好 想在国内扎根的 高中或者往后去好。
不确定的 双语体系国内学好 因为语言不行的话 谈幸福 怎么都难。
谷雨 23:36
了解孩子是基础,基础总是越扎实越好,亲子关系越紧密越容易了解。
总结自己家庭的教育理念是核心,没有指导方针,容易受他人左右,不一定做出对自己最适合的决定。
最后才是择校之类现实层面的技术问题。
Helen晓钰 23:43
大家放轻松点吧,人生是条长河,不要仅仅盯着考大学吧,一些本质的事情上,三观上把握好方向,孩子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我们不要以我们这一辈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孩子啦,
未来我们不可知,是不,只要对生活饱含热情,懂的什么是坚毅,他们的人生不会不精
彩,只是我们要学会认知到精彩的标准不是只有一个[调皮]
谷雨 23:58
其实选择不太多的孩子,有时更容易坚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哪怕再苦他们也熬得过去。
选择多了,假如父母眼花缭乱,孩子就更无所适从啦。
父母有自己的功课,他人是极难代替的。
除非是做相关咨询的从业者,也许会去为每个有能力负担他们服务的家庭量身定做,一般的他人意见,多半局限于自身经验(亲身的或旁观的),
而听取意见的家长本身也自带偏见(即便是未经提炼的教育观,大多数人也总还是有自己观点滴),所以最终会听的,还是与家长自己观点一致或大体一致的那些意见。
所以教育这件事,其实没办法为人提建议的,即便要提,其实也不过是帮助别人厘清自己思路罢了。
真提个与人观念彻底南辕北辙的东西出来,别人还能接受,那真是极其极其罕见的结果。
正巧等一个文件,就多发了两句言,各位晚安!
倪占玲 13:43
看学业压力的原因是什么,对因治疗:是不适应体制内的授课、管理、作息方式,自身学习能力不差,那就跳出体制,具体应该去国际学校还是提前出国留学,看孩子的自制力和家庭的经济能力。
如果是体制内的内容搞不定,那应该变换心态和要求标准,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可能去国际学校和出国都更有利一些,跳出体制,进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起码,孩子的自信力不受损害。
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金钱,能负担的起的话,很值得!
马晓宇 13:44
我觉得想让孩子自由发展,还是办个移民吧。
否则你为了轻松去走国际路线,回来之后又多了一个父母花几十万上百万送孩子出去,孩子回来一个月收入三五千的反面教材
3G池君-上海-2017 13:52
1, 1000个孩子就有1000个相对应适合孩子自身的教育方法,每种教育方法只有适合自己孩子与否,不存在对与错问题;
2, 首先是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机基础上,拟订合适的教育路径,并保持定期修订,与时俱进。
千万不要与人比较;
3, 学校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学校对于考核标准是不同,没有必要横向比较。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最重要,不仅在学校里,对于今后踏入社会都有重大意义;
4, 出国留学只是一个选项而已,对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结果,在孩子成熟和独立基础上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和规划。
因为对于人生而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重分别为10%: 20%: 70%,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最重要的环节,当然包括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气氛,读书环境等等。
以上为拙见,肯定存在很多的不成熟之处,还望多多见谅。
coco 14:03
我侄女小学国内公办 初中北京英国国际学校 高中回美国读的 现在读美国十一年级 但是压力一点也不比国内公办小 每天基本要学到晩上十一 二点
课业负担十分繁重 所谓课外兴趣是自己要额外挤时间自己去安排 但老师要求前提也是必须不能影响自身学业下尽可能多方发展 尤其美国体制十分重视体育活动的参与 如果想融入美国文化
孩子至少需要积极参与一到二项学校的校队 我看着她长大 她的自我评价是国内公办小学基础教育十分扎实 北京英国国际学校氛围确实宽松但是对自控能力有限的初中生并不是全然正面影响 以为宽松就是松散
就是不用像公办一样鸡血 其实美国的私利好的高中十分鸡血 一点不比国内压力小
冯军Michelle 14:10
以我家孩子的经历我觉得转到国际学校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比如,六年前我儿子小学四年级开始吃不消公立校的作业压力。
孩子在学校里都是中游,偶尔落后,担心不及格。
我们夫妻二人非常忐忑地(当时非常不确定未来会怎么样)把孩子送到了国内的国际学校。
在国际学校的体系下,在也很大压力的课业下面,孩子学会了自主学习。
在国际学校和美国大学入学指挥棒之下,使得我们有机会去培养孩子各种能力。
孩子必须挤出时间精力离开书桌做点家务,思考社会问题,做公益项目。
毕竟他们都要长大,走上社会。
这样孩子其实挺辛苦的,而这种辛苦并不是不停滴刷题的辛苦,他得到了锻炼,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辛苦,是有意义甚至能产生一定社会(比如公益项目)价值的。
孩子反过来受到鼓舞。
冯军Michelle 15:05
补充一点。
为什么在国际学校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呢?我认为两个原因。
第一 ,国际学校的学习压力是循序渐进的。
小学、初中、高中递次增加,高中压力很大,初中孩子还好,小学压力不大,它的要求确实符合孩子的成长承受能力逐步加强。
第二GPA很重要。
GPA 看的是孩子每一节课的课堂表现,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大小测验。
不是期末一次成绩压倒一切。
重视GPA怎么能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Phoeni 09:45
说说我家的情况,我家孩子是从公办转入体制外学校的,与一些孩子因为"学习不好"而转学不同,我们在公办学校学习还是不错的,中队长+校优。
转学也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而且在上海,好的国际学校并不是那么好进,通过考试+面试才能录取,这学期我们年级的一个插班生名额,据说报名申请了100人。
选择转入体制外学校,主要是对公办学校的学习方式有点不满,毕竟,我们在校学习是为了将来工作和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分数和考上大学。
下课基本不允许出去活动,除了上厕所,大多数都在教室写作业
2.体育课只是活动课,还时常被占用,小升初却要求跑步、跳绳、游泳等等成绩达到一定程度
3.过度重视基础"功夫",为达到基本功扎实的目标,过量的抄写、做题、做卷子
4.校内基本围绕着
语数英展开课程,虽然也有兴趣课,但都只是浅尝即止。
课外为了升学又不得以继续去"补"这三门"主"课,课余时间全部被占用,身体锻炼和其他兴趣课几乎都没有时间了,虽然觉得这样不正常,但在那个环境下,又无法善独其身,只有随着大流往前走。
5.教学方法上和我们小时候几乎没有太大区别,虽然用上了很多多媒体器材,但上课模式还是权威式的灌输,甚至英语还有语法公式要背,违背了自然学习规律。
上几点初步的反映就是放学排队时看到一个个孩子都略显呆滞,少了很多朝气。
想想我们这一代体制内教育出来的人,初入职场很少有能独立思考的,基本都是非常服从命令,指哪打哪,却不去想为什么,差不多5-10年后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状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与一些出初茅芦的小老外相比,他们却能一下子抓住核心,用项目式方法来安排工作,这与接受的教育应该也有一定关系。
说说现在的学校,校长说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是主课,下课及中午不允许待在教室内,必须去操场活动。
课堂里不是传统的横排课桌模式,而是四-五组环坐,注重讨论和探究,项目式的学习方式,包括有些回家作业也是要大量思考和搜索才能做出来的。
回到主题,如果决定了走体制外路线,还是早点转,从我的观察,学习方式的不同从而带来的思维模式也不一样,这点上国外的教育理念更先进也更人性一些,更尊重自然发展规律。
大家可以看看以下这篇文章,18岁女孩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已经可以让不少中年愤青汗颜了,正如上面所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思考的引导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还是弱了很多,我们很多人会愤怒却不会思考。
欢迎讨论。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