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后,我无限憧憬地来到英国约克大学教育系,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活。
我在英国的研究生课程时间比较短,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体验异国生活成了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秉着“学习、打工、旅游,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在适应了大学提供的课堂教学后,我很快就开始了我的课外生活。
打工:money是最小的收获01在约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育系,打工狂”。
因为教育系比其他院系的课程相对轻松一些,所以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占很大比重。
对于这个既能补贴生活费,又能练习口语增长见识的好机会,谁能不跃跃欲试呢?我到英国一个月后,便开始了“求职”之旅。
在国内总听人说欧洲人懒,便想当然地认为在这里有无数的空缺职位在等着我们勤劳的中国留学生去填满,可当我真正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寻找目标时,才发现原来找个兼职的工作也是那么难。
首先,很多雇主会要求你有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国家保险号码,简称NI),NI是通过向当地就业中心申请得到的,
而申请过程中,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又会让你出示能够证明你正在工作或者正在找工作的证明材料,比如rejection letter或者pay slip等等。
要想找工作就要有NI,可是要得到NI又必须先有工作证明,这个看似矛盾的流程其实是可操作的。
例如,你可以先去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申请工作,如果企业觉得你不合适,很有可能会寄给你一封rejection letter,你就可以拿着这封信作为正在求职的证明材料去申请NI。
有了NI之后,求职成功的几率就会大一些。
我的第一封rejection letter来自于Hilton。
记得那时我也为没有求职证明材料而苦恼,后来有一天,在没有看到Hilton任何招聘广告的情况下,“斗胆”去Hilton投了份简历。
果不其然,几天之后收到rejection letter,我便拿着它顺利申请到了NI。
除了NI,英语水平也是决定否能求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应聘餐饮服务类的工作,因为没有哪个老板希望员工在与顾客沟通时有语言障碍。
求职成功的第三个因素就是工作经验了。
无论什么工作,老板都希望你在这方面有工作经验,即便是刷盘子,而毫无工作经验的我无疑是屡次碰壁。
绝望之中,学姐介绍我去了一家意大利小餐馆,老板考林斯先生见我没有服务生的工作经验,便发配我先去后厨做洗碗工。
洗碗工这个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种其实做起来很不容易。
它不仅要求体力好、动作麻利,还要求工作方法得当。
餐馆通常都配有洗碗机,洗碗工需要把待洗的餐具放入洗碗机,然后将洗完的盘碗刀叉擦干。
刚开始,我一次只擦一个叉,老板看不下去,过来跟我说:“你要一次握住五把叉,像弹琴一样一次擦完。
”掌握要领后,我的速度快了很多,但依然无法达到老板的要求。
半小时之后,考林斯先生又走到我身后,严肃地对我说“培,如果你再不加快速度,我们就不需要你在这里工作了。
”我当时心里很难受,差点就掉眼泪了,自己好歹一个在读研究生,怎么连刷盘子的工作都保不住呢?身旁的那个棕发小伙对我说了一声“It’s OK.”这时,我才第一次认真打量起了这位惟一的后厨工友——波兰男孩儿马考。
马考不太会讲英文,通常只能蹦出一两个单词,并不能成句,我们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只能靠肢体语言完成,但他工作很熟练,胳膊不停地在后厨这片小天地中挥动着,竟有些跳舞的感觉。
无论是擦干还是摆放,他都驾轻就熟。
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较之于他,我倒像个乌龟了,也难怪考林斯先生总觉得我不够快。
马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不是因为他娴熟的后厨技术,而是我们在共事中产生的“阶级友谊”。
那天是个周日,餐馆异常繁忙,我像《摩登时代》里拧螺丝的工人一样连续不断地将同一动作重复四个小时却滴水未进,早已饿得饥肠咕噜,两腿发软。
这时马考喊住一个服务员,说“drink”,然后做出喝水的动作,又指了指我。
不一会,一杯可乐就递到了我身边。
虽然喝了点水,可离吃饭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仍然饥饿难耐。
这时,他又趁老板和厨师不注意,身手敏捷地将几片面包藏在只有我俩能看见的角落。
他拿起一片面包吃了一口,问我:“Food?”我赶紧点点头。
他指了指面包,又指了指我和他,意思是“这些面包是咱俩的”。
我非常感激地对他说了声“谢谢”,他还是那句“It’s OK”——那句他难得发音准确而又成整句的英文。
能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结识这样的工友,我感觉很欣慰,可是好景不长,我没想到那天居然是我和马考最后一次见面。
下班之后,我问考林斯先生下次我什么时候来,他说“等我电话吧。
”我明白,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或者辞退的方式。
后来我一直没等到考林斯先生的电话。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工作就这样失去了,随之失去的还有我和马考短暂而真挚的阶级友谊。
尽管,后来我又找到了更好的工作,练就了更加纯熟的后厨技术,也结识了各个国家的工友,但对给我一杯可乐和一片面包的马考仍然心存感激。
义务助教:带我体验英国小学教学 02约克大学教育专业的一年制研究生课程不包括实习,这就使得我对加入学校YSIS(York Student in School)这个组织非常感兴趣。
YSIS是约克大学的一个义务助教组织。
加入到这个组织的约克大学学生会被分派到约克市各个幼儿园以及中小学做义务助教,每周去半天,连续去10次即完成任务。
正当我满腔热情准备去报名时,却得知: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来说,YSIS只招收雅思成绩7.5分以上的学生。
一腔热情瞬间被熄灭,我沮丧地准备放弃参加这个组织。
可好友劝我不如先去报名参加培训试一试,也许有加入的机会。
我考虑了一下,虽然这个助教组织不太可能违背条例,但我不能先把自己给拒绝了,所以还是鼓起勇气报了名,并且参加了培训。
最终,居然被破格录用了。
一周后,我被派到离约克大学不远的St. Oswald小学做reception class的义务助教,开始了为期10周的英国小学教育体验。
Reception class比一年级低一级,相当于国内的学前班,孩子大都在五岁左右。
第一天去做助教时,我有些忐忑不安,担心小孩子不喜欢我,担心老师不指导我,担心我和老师、学生沟通有障碍。
带着这种种的担心,我按时到了St. Oswald小学。
前台的接待人员——一位彬彬有礼的先生,得知我是YSIS的成员,热情地领我去了教室,不知是我表现地有些拘谨还是出于他的经验,途中他问我“你感觉紧张吗?”我微笑着点点头说:“有一点。
”他笑笑说:“没关系,老师会指导你的,而且小孩子们都很可爱友好。
” 这位先生真是善解人意,听他这么一说,我松了一口气。
进了教室,我看见很多家长蹲在孩子旁边和小孩子一起做题。
后来才知道,每天家长来送孩子的时候都会引导孩子完成一个老师布置的小活动,类似于一种亲子游戏。
这里的小孩子不怕生,我刚去不久,就有很多孩子跑过来主动向我做自我介绍。
这所小学和约克市其他很多小学一样,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
一个班约有十五个学生,主讲教师加助教有三至四人。
教室的布置活泼而开放。
整个教室分为音乐区、数学区、沙区、水区、电脑区、手工区、丛林区以及知识台。
教室里有两张小圆桌,用来练习写字母,小孩子们平时都是坐在地毯上听老师讲课。
课堂中不时穿插着小组自由讨论。
第一次见老师给孩子们布置自由分组讨论时,我非常惊讶,四五岁的小孩子也能开展小组讨论?事实证明,答案是肯定的,十几个小孩子很快自己分成了三四组,有模有样地开始小声嘀咕。
学校不仅课堂形式活泼,课程种类也非常丰富。
除了常规的数学课、字母课、故事课以及室内室外的活动课,学校还开设烹饪课和手工课。
我曾有幸参与过一次烹饪课。
烹饪课在专门的烹饪教室进行,教室里有炉台、烤箱以及其他一些简单的厨具。
在那节课上,老师带着小孩子们亲手制作了一种饼干——ginger man。
从和面、压模到放进烤箱,每一步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品尝自己烤出的饼干更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环节。
除此以外,学校还提供单独咨询的服务,用来解决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
这种服务在一个专门的小房间进行,房间布置得很特别,连桌椅都是特殊设计的,让人一走进去就感觉很轻松。
十周的助教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最后一次结束时,全班小朋友、老师和我照了集体照,孩子们挥着手和我说再见,在离开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那么地不舍。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