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新闻网讯 12月2日,全球化智库(CCG)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7):“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战略报告》。
该报告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际学校服务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对中国国际学校的需求、西方主要国家国际学校走出去的战略与经验、“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国际学校运营与市场结构,并对中国国际学校如何“走出去”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的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江浙等发达地区,它们对民办国际学校的需求和接受度也更高。
中国国内的国际学校不但数量庞大,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优质国际学校也不在少数。
但是,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外派人员对国际学校的需求量逐年递增。
常驻所在国的第三国公民对海外国际学校有着同样的需求。
同时,鉴于国际学校在传播母国文化、服务母国外交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扩展功能,其正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分享国际教育发展成果、加深各国民众“民心相通”最为契合的载体。
但是,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学校发展概况中可以看到,优质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其他国家供给严重不均,沿线地区对国际学校尤其是中国的国际学校仍然存在大量需求。
全球化智库(CCG)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际学校服务对象开展了开创性的联合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作的中方外派人员与当地华人。
其中,半数以上受访者为中方雇员;九成受访者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年收入低于50万元;七成受访者育有1~2名子女。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受访者对子女在本地区国际学校就读意愿较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1/3的受访者子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其中八成以上就读国际学校。
而在子女没有就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校的受访者中,有47%的人有意愿让子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读,但因受到客观因素限制而没能实现。
此外,不了解政策、安全局势、孩子意愿以及教育资源较弱是子女未在本地区学习的主要原因,当地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对这一结果影响不大。
而选择(或计划)让孩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学校就读的首要目的是为体验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其次则是为增强孩子未来职业竞争力。
所在地区的国际学校宣传效果不佳对无论是否选择(或计划)就读国际学校的受访者来讲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其中有两成受访者的子女求学计划与本地区相关,可见本地区对外派人员家长及其子女仍有吸引力。
因此加强宣传与引导,对国际学校发掘潜在服务对象很有帮助。
报告通过对“典型国家”——沙特阿拉伯、越南、阿联酋、马来西亚、缅甸和印度这六个来自东南亚、南亚及中东,覆盖了“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的国际学校运营与市场结构的分析得出结论,尽管这六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学校,但由于同中国及其他人口输出大国有着越来越密切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市场对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教育仍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
并且这些国家教育体制有较大提升空间,优质国际学校和任课教师资源不足。
因此,中国国际学校在这些国家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