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五届腾讯网“翼展未来”国际学校展举行,50多所国际学校集中亮相。
如此规模的学校数量,无疑为国内学生家长择校提供了帮助。
但是,面对焦虑地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与会的一些国际学校的负责人却有着另一番的焦虑,这种焦虑竟然来自他们在读国际学校的子女。
作为一位择校的“行家”,北京世青国际学校校长助理表示,一个学校是好是差,其个体差异是很大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对学校的判断有可能是完全相左的。
所以,与目标学校的在读学生交流最为重要。
现在,很多家长非常焦虑,归根结底在于信息量太大了。
事实上,什么信息最有用?就是通过交流,观察在读学生的状态。
评判“标准”不无道理。
但是,那些国际学校的学生家长,与到场择校的学生家长似乎更有共同语言,尤其国际学校的学生家长还是国际学校、国际教育的从业者。
DDC天乐勤教育创始人的儿子12岁,在一所国际学校读6年级。
当年,她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就是认为国际学校课程好、理念好,能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
现在,她却“真不知道我做的这个决定是对的还是错的,不知道他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的困惑,源于国际学校的教育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为此,她不得不利用国际学校的课外时间给孩子补中文、补中国传统文化。
与她一样,北京哈罗学校助理校长的孩子在国际学校学习了6年。
作为一位家长,他最深的感触就是,希望孩子的小学阶段接受公立学校的教育。
个中原因在于,第一、养成教育优势。
与国际学校相比,公立学校的养成教育更有优势。
每天怎么样上课、怎么样下课、怎么样完成作业、怎么样认真复习等内容都非常细致入微。
可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公立学校占有更大的优势。
第二、民族意识培养。
当前所说的“中国心国际视野”的“中国心”如何培养?其实就是从小培养,而不是到了15岁、20岁说拥有就能拥有的。
民族自豪感、民族意识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自己的孩子没有学过正统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地理,已经成为他的一种遗憾。
为此,他特别建议国内学生家长,孩子们最好能够在小学打下一个爱国的、中文的、养成习惯的基础,等到了初中阶段再选择国际学校。
根据孩子的特点、家庭的特点,个性化、量身定制地接受国际教育,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同样,北京世青国际学校校长助理的孩子也在国际学校学习了四年。
他的建议则是,最好在孩子5年级升6年级的时候去读国际学校,低年龄进入国际学校会给孩子造成损失。
不过,他所言的“损失”并不止“中国心”的缺失。
在他看来,北京的民办国际学校都开设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公立学校并没有区别。
只是由于国际学校聘用外教担任班主任,对学生学习、使用中文会形成一点点障碍。
因为孩子们觉得班主任在学校最重要,既然老师说英文,那么自然需要以英文为主。
所以,读国际化学校要保证中国心、中文水平需要自己花时间、花精力。
这需要学生家庭自行解决这些问题。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