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出国留学的同学都有不同的留学目的:有的为了爱好、有的为了实现梦想、有的为了科研或者为了更有竞争力……
而不同目的的留学选择的学校也会有不同,今天小侃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教育投资型留学
第一类,为了生存而留学。
即把送孩子留学视为一种投资,希望孩子毕业后尽快赚钱,回报父母。
我们姑且将这一类家长称为教育投资型。
以这种心态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的家庭,有多少呢?我们不妨通过一个数据推测一下。
2017年底,美国发布一年一度的国际教育交流开放门户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度中国学生去美国学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比例占到40%以上,学商科的比例占了23.1%。
中国人擅长STEM专业,从这类专业毕业后在美国就业的概率相对更高。
可见,教育投资型的家长应该是不少的。
为寻求回报在孩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没什么不对,那么因为这个而留学的学生,在留学申请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个人认为,要非常重视成绩,即标准化考试成绩和GPA。
美国大学是很喜欢中国学生,因为中国学生爱学习且专注,为了毕业能找个好工作,学习动力很足。
这种正能量能够给美国校园带去活力,给美国学生以鼓励。
所以要保持进步的一份漂亮成绩单,能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给招生官留下很好的印象。
这类学生在选择学校时,更应该关注专业排名,而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
结合自己的学科特长,选择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既有利于学生在该领域获得良好的学术声誉,又能确保学生在本科阶段有能力获得很好的GPA,这对将来找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为兴趣爱好留学充电
第二类,为了兴趣爱好而留学。
因为孩子喜欢科学研究,喜欢艺术,喜欢人文学科,所以想去美国学习最前沿的知识,接受良好的人文熏陶。
孩子有追求,父母当然乐见其成。
这类学生基本已经确定了想学的方向,虽然不是特别明确,但范围是圈定的。
对于这类学生,在申请中需要注意什么呢?除了达标的成绩之外,学生要突出表现自己在专业方向上的兴趣、能力。
这一点通过课外活动与获奖荣誉来表现最为合适。
美国大学招生官考察学生课外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从中看出学生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能力。
招生官想知道申请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为申请者,如果你已经想清楚了,
那么请你告诉我你的梦想,以及你目前的准备能否支撑你的梦想,你的计划是什么。
招生官希望看到中国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现阶段已经取得的成绩。
因此,做课外活动要表现出对兴趣爱好的坚持,体现自己在兴趣领域的创造性、突破性。
比如在学校创办了跟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社团,由此给周围的同学造成了什么积极影响;或者在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领域,有超越同龄人的表现。
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动机、领导力、特殊才能与个性是需要重点呈现的。
这类学生在选校时,建议多关注学校的氛围、活动、硬件设施等是否符合自己留学的预期和需求,是否能够支持自己进一步实现计划、达成梦想。
为自我实现而留学
第三类,为实现更高追求而留学。
这一类学生的自主性极强,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家长的意志已经不再重要。
这类学生在
数量上是极少的,他们主要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角度去思考留学的意义。
有个学生说,他觉得现在胜利油田这样开采,会重蹈大庆油田的覆辙,导致资源浪费;小兴安岭在上世纪末就把木材开采光了,导致现在林业工人需要吃政府补助,并且这几十年要恢复自然资源,不许开采。
他很关心这些社会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在中国,他的这种人文精神可能得不到呵护,他不得不选择去西方寻求精神支持并学习具体的相关知识。
这类学生的家庭往往比较富足,父母都很成功。
简单的生存需求、兴趣需求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学生了,他们开始产生一些道德层面的需求。
那么针对这类学生,他们最需要在申请材料中展现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表现自己对周围人、对社会的关心,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成长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性品格等等。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做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做任何活动都可以,但在文书中展现这些活动时,要能够从中反映学生的思想,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反映出学生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尝试做的改变有哪些等等。
这类学生在选校时,可以多考虑文理学院这类提供精英教育的地方。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