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似乎已经成为孩子们“刚需”。
如今,不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就已经开始培养奥数思维了。
奥数学术活动也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
但今天的文章却讲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故事:老师求着孩子参加奥数学术活动。
本文的作者从这件事情得到启发,得出了造成现今奥数火爆景象的原因。
本文转载自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
文丨学爸米盖拉 编辑丨黄晔
前阵子家庭聚会,表姐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外甥今年三年级,就读于本市的一所著名小学。
一个月前,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来家访,宾主之间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会谈结束之后,老师向家长赠送了礼物。
等等,画风有点不对,从来只听说家长给老师送礼,这次怎么倒过来了?其中必有隐情。
我这表姐大概上辈子拯救过银河系,生个孩子特别聪明,尤其是数学,不管是学科数学还是奥数,仿佛天生就会,一点就通。
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奥数培训,但是奥数题目忽忽悠悠就做出来了。
老师自然视为珍宝,有此利器在手,来日征战四大杯赛,必能为班级争光添彩。
无奈造化弄人,表姐早年立下过家规:严禁参加包括奥数在内的一切学科类学术活动。
这又是为啥呢?
原来表姐不但孩子生得好,老公嫁得也好。
表姐夫拥有美国国籍,表姐和孩子是中国国籍。
孩子现在中国读书,等念中学了要去美国。
因此,学奥数变得没有必要。
表姐对孩子的要求是成绩上跟住大部队,业余时间学点自己喜欢的:唱歌跳舞、跑步踢毽…啥都行,就是别碰学科类的东西。
所以,外甥就成为了班上绩优生里唯一一个从未参加过学术活动的学生。
到了二年级,奥数比赛全面铺开。
虽然说这类比赛都是社会机构办的,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学校也没有明文规定鼓励学生参赛,但是校方其实把每个班级每次的参赛人数、得奖情况等等都做了详细的统计。
外甥所在班级在杯赛上的表现不如其他班级,班主任受到了校长明显的压力。
可老师也委屈啊,班里头号种子选手不参赛,怎么和人家比?!思前想后,班主任决定家访,试图说服表姐允许孩子参赛。
对于老师的劝说,表姐自然是婉言谢绝。
老师拍胸脯表态:只要表姐愿意高抬贵手,放老师一条生路,让孩子参赛,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老师来承担。
表姐连连摇头,表示不是钱的问题。
老师情急之下也吐露了心声:原来学校规定老师的奖金是和班里学生参加杯赛的成绩挂钩的,学生得的奖越高,老师的奖金发得越多。
当然,老师看重的不完全是奖金,更主要的是自己的发展前景,作为数学老师,自己班里的奥数比不过人家,说明自己的业务能力不行,影响仕途啊!
我当时听完这个故事,确实满震惊的。
我知道奥数这条产业链已经深深地捆绑住了现在的教育产业,家长和孩子都是身不由己。
但是没想到学校的任课老师也是如此,若不是面临重重压力,老师又何必放下师道尊严屈尊到学生家里苦苦哀求呢?
凡事总有源头吧?是什么造就今日这个畸形的唯奥数是举的教育产业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问题出在重点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试上。
根据魔都的规定,市重点高中的招录名额中40%是通过提前招录产生,60%通过中考产生。
提前招录人员由各初中按比例推荐,学科成绩好是大前提,其他比如奥数、英语、作文学术活动得奖、担任过学生干部等都是加分项。
市重点高中再在推荐人员中通过面试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人选。
众所周知,面试是一种很玄幻的选拔方式,它到底有没有硬性的标准呢?我请教过高中老师、初中老师、学生家长,通过大量的样本就是为了找出面试中决定录取与否的量化标准。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奥数。
市重点高中的面试看似披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面皮,真正的里子其实就是一条潜规则——一沓英语证书比不过一张奥数证书。
这也许才是造成奥数疯狂的根本原因。
在我读小学的那个年代,即上世纪90年代,一二年级的学生是鲜少听到有谁学奥数的。
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且一定是个体行为而非组织行为。
三年级下半学期,奥数班的选拔才逐渐开启,到了四年级才全面铺开。
请注意,所谓的铺开不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在那个年代,即使是参加培训的资格,也是需要通过选拔的。
大部分重量级的学术活动都是到5年级才有的。
我没有系统地统计过参加奥数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单拿我读的小学作为一个展示样本:
我读的是全区最好的一所小学,本区的市重点初中里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我校。
一个年级有7个班级,每班有55名左右的学生,总数记为385名。
五年级上半学期,学校把所有通过选拔,参加过奥数培训的学生组成一个学术活动班,在常规课后进行加练,这个班的人数不多不少——20人。
通过5年级一个学年的学术活动洗礼,最终走上专业奥数道路的是8人(标志是被吸纳进市重点中学的理科班)。
因此,我校的奥数比例正好是2%。
如果平摊到全市,只会低不会高。
再来看现在,各类培训机构的奥数班的最低入学线已经下拉到幼儿园中班。
从中班到初三,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奥数辅导班,有教无类,只要付钱就可参加。
学术活动方面,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各类学术活动全面铺开,除了公认含金量最高的四大杯赛,还有各类野鸡组织举办的野鸡奥数比赛,总数可以高达十几个,一律不设门槛,报名即可参赛。
每学期到了学术活动季那就热闹了,老师会明示暗示班里成绩好的学生必须参加,其他的学生也是以鼓励为主,毕竟参赛基数多,得奖的概率也高。
现在的参与比例比之当年估计涨了10倍还不止。
除了参与人员的比例和覆盖面的激增,得奖人员的数量和范围也极具扩增,奥数已经从一小撮精英的孤芳自赏发展成为全民狂欢的盛宴。
这年头,你兜里不揣几张奥数得奖证书还真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我读书那会,奥数高手在中考时候也有加分,有些特别拔尖的就直接获得直升资格了。
但因为比例基数实在太小,根本不会影响中考整体格局的基本盘,所以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全力备战中考。
然而根据现在的行情,40%的比例足以让无数人铤而走险,一头栽进奥数这条不归路。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我小时候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可即使在那个年代,奥数的地位也没有今天这般举足轻重。
合着素质教育改革20多年过去,素质教育就变成了奥数教育了?那些市重点中学,既然你手握自主招生的权力,为什么非要把奥数作为录取与否的必要条件呢?
作为一所重点高中,为什么费尽心机要搞提前招录?其实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前锁定能够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
一个高中老师,哪怕是校长,你让他通过面试评判一个孩子今后能不能成才,他有这个本事吗?
但是,这些老师或许看不出你能否成才,但一定看得出你有没有可能在高考中得到高分,不要不信,不要不服,这是功夫。
为什么?还是要回到我们的学生时代来讲。
我们小时候,小学奥数内容其实体现的是高中的数学知识,初中奥数就涉及到高等数学内容了。
那是因为来读奥数的都是选拔出来的好材料,如果还是按部就班那就糟蹋材料了,必须上强度,肯定能成就一批人。
现在这种全民奥数你能这么教吗?那可是要摧毁一代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啊!大家伙花了学费读培训班,花了报名费参加学术活动不是来自取其辱的,是来自我实现的。
你一棒子就把人干废了,还怎么可持续发展。
那么这笔生意该怎么做呢?首先题目要简单点,让大家今年玩高兴了明年接着来,所以就演变成为小学低年级考高年级的题目;高年级考初中题目;初中考高中题目,这就是现在的奥数。
所以,现在的奥数和以前不一样了,初中奥数能得奖,不见得说明你有多天才,但一定能说明你学高中数学没问题。
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好的学生物理、化学差不到哪里去。
剩下的语文、英语,多拿点时间去背,时间花在哪里就在哪里开花。
这样一来,高考就稳了。
反过来说,一个学生,作文、英语比赛得了好多奖,奥数不行,要还是不要呢?这样的学生肯定是好学生,但是万一到了高二数学跟不上怎么办,数学上一差就是二、三十分,你要在语文和英语上扳回来何其难也!算了,宝贵的提前录取名额还是给奥数人才吧,你就去参加中考,考得好也是一样的嘛,这就叫统筹规划,田忌赛马。
前几年教师节,我回高中看老师。
老师给我看了个玩意:一个制作非常精美的摆件,上面有我校近多少年来考进清北复交的全部名单,其中赫然也罗列了我米某人的名字。
老师扬了扬摆件,得意地说:“这就是竞争力。
学校翻修、造室内体育馆、引进进口的教学设备,老师发奖金…钱都是哪里来的?就是这里来的。
”走的时候,老师本打算送我一个,我摆手拒绝了。
前不久,一位奥数专业选手不无得意地告诉我:如果拿《哈利波特》打个比方,奥数就好比伏地魔,素质教育就好比哈利波特,虽然哈利波特一时压制了伏地魔,但伏地魔其实早已经回来了,教育界就好比魔法部,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但是,要不了多久,你懂的!
伏地魔为什么那么厉害?因为你即使消灭了他的肉身,他还是可以通过自身分裂出的魂器继续兴风作浪。
即使未来的某一天,全民奥数在全社会的高压下成为了历史,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欢呼,而是转身四顾,看看奥数的魂器在哪里,不把他们全都揪出来消灭掉,这个游戏就没有完结…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