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爸妈”,是留学全知道于2018年推出的一档访谈节目。
我们特邀90后和00后留学生、准留学生的父母。
一针见血探讨家教、学校、牛娃、问题孩子、时间管理、二胎关系、留学早规划等与亲子教养有关的话题。
除了考上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学生的爹妈,更有小留学生父母、跨国家庭、明星家庭等做客分享。
本文授权转载自:留学全知道
Hulu全球副总裁诸葛越、
剑桥大学孩子的妈妈:
如何看待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颠覆?
如何培养一个适应未来的孩子?
东西方教育如何结合?
人工智能偷走孩子的未来?
当阿尔法狗赢了围棋王子,相信所有人都看到了科技对人类的挑战。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科技对生活和职业的颠覆作用,按照诸葛越的话来讲,就好像是你脚下的地板没有了,而不仅仅是抽走了一条地毯!
作为处在高科技前沿的领导者,她的感受比多数人更强烈。
因此,她会非常敏锐的思考如何让孩子适应未来的世界。
她说: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想想的确。
信息技术的变革速度,早就跑在了教育行业前面。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教育体制要想改革,因为牵扯的环节众多,可能需要一二十年,跟不上科技界的迭代速度。
但是家庭很小,完全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所以,诸葛越认为,家长不要寄希望于孩子的学校一天就能变成一个适应未来的学校。
但是未来已经到来了,我们在父母其实可以做的更多。
比如,类似慕课(MOOC)这样的网课,可以把全世界最前沿的资源,通过互联网让孩子看到。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知识变得信手拈来,容易获得。
所以,死记硬背知识,将会越来越不值钱;而寻找知识、筛选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会越来越重要。
孩子需要有获取信息、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阅读非常重要,无论在纸上阅读,还是在网上、ipad 、kindle 上面。
千万不要禁止孩子上网(父母需要引导),更不要让他们只阅读名著。
当下的及时的知识,都可以培养孩子思考,与时代接轨。
孩子需要具备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
从前的你,可以选定一个专业、一条道路,一辈子慢慢积累,然后就衣食无忧了。
但是现在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昨天积累的技能,也许明天整个行业都没了。
十年后的职场什么样?孩子适合做什么职业?你根本无从预料,因为新的产业还没出现呢!
我们的孩子这一代,人均寿命也会增长,一辈子一定会更换职业方向。
你能给予他的,是一个开放的、终身学习的心态、健康的身体,这是未来真正有帮助的。
科技和变革,都是伴随人类的伙伴。
孩子的未来并不一定被机器人偷走,但一定会被父母当下的教育方式深深影响。
面向未来,让家庭教育与时俱进吧!
中西合璧怎么学?
诸葛越原本是西式教育的支持者,但是,老大恺恺在北京德威国际学校念书,来自英国的、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校长David Mansfield给了诸葛越另一番启发。
David校长说:东方教育有很多好的东西。
首先是对于教育的重视,东方人非常崇尚教育;其次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比较亲近,这在很多西方家庭是没有的;而且,中式的教育很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
诸葛越非常认同。
她结合自己在东西方职场的经验,认为人的技能可以分成两层:底层是基础技能(文字、数学、体育、音乐等);上层是综合技能:沟通力、领导力、演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东方更重视底层技能,而西方更重视上层技能。
一个适应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应该是两层技能都很出色,融会贯通、中西合璧。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教育,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打破国界吸收知识,应该是最聪明的做法。
本土人才也值钱,国际化有必要吗?
这两年国际学校家长圈的热门讨论之一:海归回来不值钱,还有出国的必要吗?诸葛越认为,国际化一定是趋势,连中国的企业也在走出去,未来无论是企业,还是科学和艺术产品,都会跨越国界走向世界。
所以,不存在要不要做国际人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的做一个国际人。
以前那代人,见面总会问:你是哪里人?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双亲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成长经历中,也有可能经历不同的城市。
她家就是典型。
两个儿子童年在美国,少年时在中国,现在大儿子在英国念大学。
诸葛越说,家长没有必要阻挡孩子远行。
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引导,让他们更好的适应不同的文化。
比如,她们一家搬到北京后,她会引导孩子探索北京的好处:各种好吃的、热闹的亲戚和朋友。
不要常常注意到负面的东西。
回到美国,她也会引导孩子去发现,美国有什么好的东西?不要凡事用中国的价值观衡量。
两个孩子在这样的影响下,常常从正面的角度看待变化、拥抱变化,不会常常抱怨环境。
老大现在在英国,也过得非常开心。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节选1. 幸福是可以传授的,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在于他的内心,在于他看问题的角度。
2. 智慧、才能和成就,可以与快乐同在。
3. 人最幸福的时间,是他在做一件事,因而忘我的时间……我在互联网科技行业,认识不少美国的程序员,他们都很热爱编程……而在国内,很多程序员把目标定在有一天赚了多少钱就可以再也不做事。
在我看来,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考试,而是孩子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已经丧失了“享受做事”的能力。
把“过清闲日子”,就是“不做什么事”当作人生目标的人,缺失的正是忘我的快乐。
4. 现在的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东方教育还是西方教育,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5. 体育不仅仅关乎健康。
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 J 莱特伊发现:“体育锻炼本身不能使你更聪明,但它能使你的大脑处于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6. 孩子的天性是不同的。
纪伯伦说:“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7.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