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以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Stanford GSB 在今年第二次排名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全球最佳商学院排行榜的第一名,上一次该校名列榜首已经是2012年的事了。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Stanford GSB 之所以能够将连续两年都排在第一名的 英士国际商学院 INSEAD 挤下榜首位置,主要是因为在毕业生薪酬及薪酬增长2个项目上获得高分,而这2个项目占了整个排名标准40%的权重。
同时,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Stanford GSB 在教员研究一项上的表现也优于 英士国际商学院 INSEAD,而该项排名标准的权重占比也有10%。
在今年的排名中,更大的新闻则是,作为欧洲顶尖商学院的代表,在去年的榜单中排名全球第8名的 西班牙企业学院 IE ,第一次因为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无法收集到来自该校校友的有效代表样本而没能计算该校的排名,这是第一次有一所排名前10的商学院在榜单上消失。
从而,位于中国上海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CEIBS 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全球TOP10的行列,排名第8名,这也标志着该校地位的稳步提升:15年前,该校仅位列全球第90名。
之前,在所有来自亚洲的院校中,也仅有 香港科技大学 HKUST 曾在2011年进入该榜单的全球前10名。
当年 香港科技大学 HKUST 排在全球第6名,今年该校的排名为第14名。
今年的榜单是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全球商学院排名尤为动荡的一年,除了 西班牙企业学院 IE 之外,还有12所大学也从榜单上消失了,另外13所高校则成为新进院校。
同时,有23所高校的排名存在2位数的变动。
另外,在全球前10的榜单中,美国商学院占据了7个席次,较去年的5席有了明显的上涨。
这是因为美国商学院在很多关键指标上有显著的进步。
Schools With The Biggest DropsOn The FT 2018 RankingSchools With Biggest GainsOn The FT 2018 MBA Ranking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的全球排名比较受欧洲和亚洲的关注,而 美国新闻 U.S. News 关于美国商学院的排名则在本土的影响力比较大。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的排名方法有20个不同的指标,但是在权重最大的薪酬方面,该报使用了购买力平价公式(PPP)来对实际的薪酬进行转换。
例如,进入排行榜前10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CEIBS 就受益于这项转换,该校毕业生的实际平均薪酬仅为$67,282,但通过购买力平价公式调整之后,这一数字就变成了:$162,858。
显而易见,这样的调整对于美国的商学院是有负面影响的,因为赴美就读商学院的学生大部分都会留在美国就业。
比如,尽管 哈佛商学院 Harvard (HBS) 的毕业生中有34%的国际学生,但是去年仅有13%的毕业生(包括美国本土学生)接受了海外工作的录取。
相反,英士国际商学院 INSEAD 来自亚太、中东和拉美的国际生中有将近70%的毕业生都选择回国就业。
而通过购买力平价的调整,他们的收入就会有大幅的提升。另外一个会影响美国院校的排名的原因是,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的商学院排名不太关注招收学生的入学成绩。
包括本科成绩、GMAT/GRE的入学平均分等都没有在排名标准中有所体现。
不过尽管如此,来自美国的商学院还是占据了该榜单的主要位置。
接下来,小木筏(xiaomufa.org)就带大家来看看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最新的
2018 Financial Times Global MBA Ranking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