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是第3个年头了。戴口罩、勤洗手、做核酸已经是家常便饭,更有人把2022称为“疫情三年”。
自2020年以来,学术界对新冠病毒的传染、扩散、预防、治疗等研究能出不穷,也进展飞速。我们时不时就会在各种平台看到针对“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
前有Nature封面的“奥密克戎”6连发,后有34位健康年轻人为科学“献身”,主动感染新冠…现在人类对病毒的研究进展到哪一步了?如何用科学破除恐惧?中学生又能做些什么?
《Nature》封面六连发
今年2月底,Nature封面曾刊题《奥密克戎和抗体》,并集纳6篇与此主题相关论文,对奥密克戎与抗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这个专题中的每篇论文,其详实的数据与图表支撑了研究观点,揭示了奥密克戎如何逃避疫苗抗体。哥伦比亚大学的病毒学家David Ho表示,有了单克隆抗体,实际上是在打一个移动靶。追赶病毒的进化,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迅速传播的SARS-CoV-2的BA.2变体,可能让医生重新考虑COVID-19的抗体治疗。
各国不同的核酸检测标准
人人皆知核酸阴性代表正常人,阳性代表确诊病人了,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阳性和阴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3月初,有自媒体发表科普文章,向大众解释核酸检测的真正检测对象,“CT值”这个概念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CT值(Cycle Threshold)称为“循环数阈值”,这个值代表了人体内的病毒含量的多少。CT值越高,代表病毒含量较少,传染力越弱,甚至没有传染力;CT值越低,代表病毒浓度越高,传染力越强。
那么,CT值多少算是阴性呢?并没有标准答案。各国和各地区各有各的标准,无法统一。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加拿大大多地方的标准为CT值35。在德国,CT值30及以上的人被认为不具有传染性。”美国和日本的CT值是35,在中国,CT值为40。
如果在【 留学背景提升 / 国际学术活动(报名&备考)】方面
需要支持和帮助的话,欢迎扫码联系我们
还能免费获得一对一学术活动规划!
为科学献身,主动感染新冠
3月31日,一篇收录在《Nature Medicine》的论文公布了全球首个新冠人体挑战试验的结果。
这项研究给34位未感染过新冠、未接种疫苗的健康年轻人,“接种”了接近于原始新冠病毒的病毒株。
研究团队为每一名志愿者支付了4500英镑的报酬,折合人民币约37500元。最终,34名受试者中有 18人感染新冠,占比达到53%。
研究结果证明,抗原测试可以用来诊断一个人是否有传染性,也可以帮助决定什么时候解除隔离;中和抗体可能在感染后28天达到峰值。
研究人员们正在计划下一步行动,希望在春季使用标准化的Delta毒株进行研究。
牛津大学:这些人终生免疫新冠?
4月11日,英国华威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病毒学家Andrew Catchpole博士提出“天然免疫”概念。
在实验中,他发现有一群人好像对新冠具有“天然抵抗力”——即使毫无防护地接触了病毒无数次,却完全没有被感染。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够深究、发掘这些人群拥有这种免疫屏障的原因,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可以像打败天花那样,将新冠病毒彻底关进“潘多拉的魔盒”之中。
中学生科研,助力新冠研究
随着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人类的防御壁垒正在变得更加坚实,我也有理由相信,一切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人类可以打下这场无形的战争。
疫情的预防、治疗和研究,每个部分都至关重要。中学生该如何能为此贡献力量?
1、新冠病毒的传播与社会经济模型
新冠的传播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不同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在抑制病毒传播中有多大效果?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那这个课题非常适合你。
该项目适合对
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
感兴趣的学生
文末扫码回复“新冠课题”,了解详情
2、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新冠病毒传播研究
飞沫是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经,而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新冠病毒扩散的物理机制,能使给预防传播提供理论依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临新冠病毒带来的挑战。
该项目适合对
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物理学、应用数学
感兴趣的学生
文末扫码回复“新冠课题”,了解详情
3、新冠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新冠疫苗后的副作用有哪些?在本项目中,学生将基于已有数据,通过EDA来分析归类新冠疫苗接种后的反应与接种者的年龄、性别等的相关性。
该项目适合对
统计学、应用数学
感兴趣的学生
文末扫码回复“新冠课题”,了解详情
人类与疾病的对抗从未停止,科学家们日以继夜的努力,为的就是造出一扇足以抵挡病毒的大门。而这些走在世界前沿的研究方向,也能给小小科研人们带来启发。
翰林有方善于将学生的目标、方向相结合,给每位同学量身设计课题。如果想了解更多研究课题,欢迎来咨询哦!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