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之前的闲扯
这里的学生指的是你我这样接受了普及教育的一般学生,家庭教育或者精英教育这些少数学生皆不考虑在内。
在我们开始聊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下一下:
中国学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如果能用一个字概括的话,大概是“苦”吧。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中国孩子自小学就要开始承受巨大的升学压力,被迫学习一辈子也用不到的奥数和学术活动,爱好和兴趣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进了“差学校”就难有再出头的机会。
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无形中改变了一个未成年人应有的生活状态,乃至于催生出了“学区房”,“毛坦厂”这样畸形的概念。
从微观的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教育却也是实现阶级跨越的稳定通道。
只要你肯付出足够的努力,再加上一定的运气,决心,和天赋,也许就能飞上枝头做凤凰,走出现有的困境,实现人生的价值。
改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教育体制也许是最适合国情的。
毕竟教育资源有限,而通过应试教育和教育资源集中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智力较高的人群被高效的选拔出来,进行统一的培训,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建设。
从另一个宏观角度看,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对于大部分地区的学子来说是一种不公平。
所谓“天上麒麟原有种”,天生带有有优质学校入学资格的学生,享受的教育质量确实不是某些人口大省学生所能企及的。
当海X的中学生在课余时间给机器人编程来争取奖项,为自己留学之路赢得又一个加分的时候,某些中学生还在揉着眼睛做海X单元测试题,祈祷着能考个一本的分数以求上个二本的院校。
先别急着点左上角的X退出,小马说这些有的没的,并不是为了发牢骚,您喝口茶歇歇气,接着往下看。
正文开始
既然文章的主题是讲美国学生的生活状态,咱就还得把话题拉回来,说说他们的学生究竟过得是什么生活。
也许是得益于相对较少的人口和相对较发达的经济,大部分美国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里面并没有升学这一条,更多的则是“为什么我在Homecoming舞会上没David那么受欢迎?”或者“为什么肥胖者的权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那么听说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很烂,是真的吗?
比起同年龄的中国学生,美国学生的平均数学水平可能只到中国学生的脚后跟那么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均”这个字眼。
事实上,少数美国高中生在没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部分高数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AP数学课。
类似的情形也适用于其他STEAM类的学科。
为什么会是这样?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样严重偏科不是很悲催吗?
恰恰相反,这在特定环境下其实是一种很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法。
相比用同一个标准(没错我指的是高考)来衡量一个学生对的社会的潜在价值,这种根据学生本人的兴趣来发挥他们的天赋,以达到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贡献的方法,可以让人才培养流程显得更健康一些。
当然,这里面的特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较低的生存压力,较小的社交压力(没错我指的是面子),充足的教育资源,都是满足以上教学方法所需要的。
不只是理科学科,在体育和艺术方面,美国的学生相比之下确实也有更多的选择。
很多学生会将大把的时间花在艺术绘画,体育运动,音乐表演等方面。
当然,这得益于他们成熟的体育,音乐,文娱,艺术设计产业,但更大程度上是格局层面上的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环境秉承了类似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凭什么隔壁小王考了满分你却考了个渣渣?”这样的没什么逻辑可言的意识形态,总觉得世界上只有科学家这一个正当职业。
当然了,这不单纯的怪家长,社会给出的焦虑和压力应当负很大的责任,毕竟谁不希望心肝宝贝能过的开心点儿呢?就跟非洲农业不发达不能单纯的怪非洲人不种地一样,也得考虑西方列强的粮食倾销和去工业化阴谋。
扯远啦,说完理科说说写作吧。
在写作方面,有一件事是让小马一直觉得很惋惜的,那就是国内关于“引用”的教学。
在美国的中学,对于作文里面的任何名人名言或数据案例,教师都会要求学生用固定的格式(APA、MLA什么的,这几个引用格式我到现在都一个也没记住)给出详细的来源,这样就避免出现下图这样的尴尬局面:
而小马则是在美国高中作文拿了无数个写着D和F的成绩单之后,才渐渐意识到了“引用”这个东西的重要性,也才最终明白“学术素养”这个概念是从什么阶段就应该开始培养的。
当然也不能说国外的学术素养就比国内强多少,一个为资本服务一个为政治服务,谁能嫌谁更脏呢?不过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出发,早点让学生接触严谨的“引用”概念利大于弊!
又扯远了,话题拉回来,美国学生除了升学压力小,可以自由的严重偏科,从小会引用之外,还有啥跟国内学生不一样的地方?
有,就是高考。
美国的高考和大学
比起国内录取标准难以统一的高考,美国的录取制度显得很奇特。
它在大多数时候要你考的就只有一个东西:SAT或者ACT。
这俩考试考啥内容呢?主要就是语文和数学。
这里的考语文指的是一个学生的语言逻辑和表达能力,对于学术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词汇量的考察。
考数学(可以带计算器)则是考简单的几何代数能力,我国初中生就能应付。
当然,某些小朋友非要再考几门理科知识来证明自己是大学霸也可以,额外考个SAT2就好了。
这可是高考哎!就考这俩科目合适吗?
说实话,大学生最需要具备的就是学习能力,而SAT考试基本可以判断出学生是否具备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
至于能交给科技的计算力(计算器)和记忆力(信息存储和检索技术),不妨就交给科技好了。
那么,万一这个学生仅仅是有小聪明但是不好好学呢?这样的学生也许能过SAT,可是肯定过不了国内高考的呀?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就要谈到美国大学的特点了:易进难出。
在国内读大学就像是学京剧,你要苦练多年基本功,爬上万米高台,才能踏入大学的门槛,号称自己是京剧演员。
而很多没能力的学生还没进门儿就摔下山了。
在美国读大学就像是学相声,会张嘴说话就敢号称自己是相声演员,进了门槛儿才开始爬高台。
这就导致,很多没能力的学生进了门儿之后又给摔出来了。
学分不够不给毕业,GPA不够不给毕业(越热门的学科要求越严格),还没得补考,成绩低你就来年重修,严格考勤不到就扣分,频繁小测分数低了就扣分,频繁的交论文写不合格就扣分,各种各样的组合拳一套揍下来,导致美国大学的退学率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高,以至于不少留学
生靠着偷摸找代写和代考才勉强混到了个文凭。
当然了,上述很多机制国内大学也有,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也许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