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高中的国际部每年招生规模2000人,国际学校3000人,这些学生80%去美国读本科,我们了解到80中国际部对手机管理严格,有助于学生专注学习;我个人也在一些场合质疑过某些国际部过于相信高中生对电子产品的自制力。
总的来说,培训机构更弱势,我们很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评价对方,但我们都盼着孩子们在日校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这些好习惯拿过来放在标化的准备上,在我们这里也取得好成绩,我们也能给家长们一个满意的交待。
所以,我们尊重那些诚信负责地对待学生的国际部和国际学校,学习他们在管理上的优点。
高一不要弄标化?
有个国际部女生高二上学期了,12月托福首考80左右,现在自己和妈妈都有点着急了。
问为啥不早点准备。
她说我们校长说高一不用准备标化。
我不知道这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标准生,即不好不差的学生,中考后暑假开始学、12月首考,目标80,寒假继续学,高一下学期6月二考,目标90。
然后托福就自己刷题了,培训主攻sat,12月三考托福,目标100,获得夏校资格,高二升高三暑假夏校回来,8月底冲110。
托福80到位后,每半年涨10分,这是大数据。
达分率50%。
像实验中学国际部、北京四中国际部、十一学校国际部、人大附中国际部等优秀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10分。
语言能力提升,会反映在标化成绩上,但语言提升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为了避让日校学习以及学生其他自我发展的活动,以上标化用时寒暑假各三周,春秋两季周中每天1小时,周末只用一天,这样算下来,每半年是400小时的学习时间。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浪费掉高一这一年的学习时间呢?
学好国际部的英文课,标化自然就上去了?
任何考试获得高分,都是以相关能力为基础,然后围绕考试大纲、考试相关教材、考试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两者缺一不可。
日校学习打基础,机构在这个基础上做功,双管齐下,对孩子是最有益的。
但对语言能力提升最重要的文科类课程,比如英文、文学、历史等,一些国际部要么没有正规出版物作为教材,教师使用自编讲义,授课随意性强;要么就是一本厚厚的大英文书,成百上千页,全是英文单词,没有中文注释,外教提纲挈领讲要点,靠孩子自己傻读。
有多少学生读着读着就放弃了。
如果孩子们真的可以把这些内容学习到位,那英语得有多好的水平了,可是他们需要教辅才能坚持下去。
仅靠外国人授课或者洋教材培养语感,是近乎胎教的行为,对英语能力扎实的提升作用缺乏测量和论证。
我一直坚持,好的学苗在任何教育模式下都可以通过自身的睿智和努力弥补这种模式的欠缺,因此总能胜出,但这只是20%的人。
大多数普通的孩子,都需要传统的中国式的学习方式,讲明白单词和语言点,再固化住单词和语言点,通过作业和测试狠抓落实,这样提升的才不只是学科知识。
毕竟我们不是原英属殖民地印度,英语还是我们的第二语言或外国语,需要二语或外语的习得方式。
语言能力和标化成绩是两回事?
从十几岁到七老八十再到行将就木,除非身体机能有了问题,语言能力永远将客观地被标化成绩展现,永远不存在分低但语言能力强这回事。
托福和sat不是背政治或近乎政治的中国历史,能力没到,想出分,不可能。
反过来,托福都100+了,你还担心到美国听不懂课,只能说明你不明白托福考的就是美国大学课本和校园学习的听说读写。
我们也有标化老师?
我已经听到不少孩子亲口对我说,自己学校的标化老师“太水了”。
这部分不多讲,说多了像做广告。
家长问问自己孩子就好了。
找我们的升学指导老师,一切就都可以搞定?
日校的升学指导老师和外面的留学申请机构有一些不同,我都尊重他们。
但我想说一个对很多孩子有影响的问题。
部分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人数有限,他们最关注的又是马上面临申请的这一届学生,也就是最老的那些孩子。
但是,如果在进入国际学校或国际部之后的高一,孩子和父母不能明确申请美国大学的具体目标、不能就专业方向达成一致,磨磨蹭蹭,那高一和高二两年,无论学分目标、标化目标还是活动主线到底是什么?举例来说。
家庭最不容易达成一致的,是接受不接受孩子学艺术。
专业是不是艺术类,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明确艺术为专业,往哪个排名范围的学校够,要求的分数也有很大的区别。
我一直认为,选校选专业这件事,重在高一,尤其是高一的时候要关注高三这批申请,以便及时调整,但常见的是,家长在高一的时候最糊涂,指导老师也跟进不紧,大家都逼到了最后才发力,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目标就是美国100名以内的大学?
纯老美,可能真的这么认为,他们真心觉得排名无所谓,反正美帝人口少,本国人民竞争也不激烈,还有特朗普这样的总统疯狂抵抗外来户,读什么大学也是过一生,读不读大学也是过一生。
读80名以外的大学,托福考个七八十分就行。
各位家长,你们每周一到周五每晚上拿出1小时学托福,周末给我一天,周六或周日,总共给我两年半的时间,就仿佛是从中考后到高三上学期,你们中也能至少有一半人考七八十。
我建议咱们天朝人还是要现实,无论您主观上是否希望孩子报效祖国,未来他都有较大的可能归来,那时候,我天朝的人力资源部可不会轻易放过您闺女儿子的大学排名。
即使您落在美国了,咱们亚裔也都是人精,跟他们也有一场鏖战呢,在孩子的简历上,保证本科和研究生的大学排名,仍是极为重要的。
我觉得,有的国际学校可能因为生源差,试图降低家长对申请的预期。
所以这件事还是要有个明确的说法。
孩子从中考后开始大约有28到30个月准备申请,不要给孩子打标签,什么可能都具备,所以我一直主张保住前50争取前30的策略。
而对于优秀学生来说,保住30争取20,就成为应有的目标。
总结,判断哪所国际部或国际学校优秀时,我们通常采用三个标准:
一、入学门槛严不严高不高,这是起点;
二、申请美国前三十大学的成功率,这是终点;
三、标化考试平均成绩,足以反映这所学校过程中的学习加工能力。
这是一篇没有理想没有情怀的“庸俗”文章。
我只是把您家孩子当成我自己孩子说几句实话,仅是一家之言。
美本申请是场三国演义,需要三线作战,日校、培训机构、留学中介都要靠谱才行。
而且,越干我越明白,没有谁天生就靠谱,都要看后天努不努力。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