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护送200+学生登上AMC舞台 教师培训+学生辅导两手抓 2020年AMC北美考团11位学员 其中10名学员成功晋级AIME ..... 想知道这位翰林AMC“师爷级”导师 到底有哪些“精准”的备赛秘籍嘛 快来今天的采访里寻找答案吧~
翰林导师 G老师
✔翰林大牛数学赛事导师,高考数学148分,国内数学物理赛事背景;
✔北京师范大学材料物理本科,布里斯托大学应用数学硕博;
✔曾负责国内一线机构AMC项目研发和教师培训,曾担任国内TOP高中国际部数学老师/赛事教练。
✔2020年amc北美考团11位学员10位晋级AIME,其中一人amc12分数为133.5,晋级前1%,2021年AIME学生最高分13分
★和“老朋友”AMC的结识经历
★ 早在AMC在国内还没有火起来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接触AMC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感谢那次契机的....
1、教师培训+学生辅导两手抓
我是2017年开始做AMC教研,2018年正式教授课程。当时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见到了AIME的前任主席,在接待他的过程中,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数学赛事和AMC的事情,他让我真切了解到AMC的独特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AMC教学的工作的决心。
当时我是教师培训+学生辅导两手抓,而且每年的学生数量都在翻倍增长,最近这两年大概每年我都有200多名学生。
2、AMC的魅力在于“弯来弯去” 越深入了解AMC,我越发现它与国内的数学赛事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国内赛事出题非常的简单、直接,都是“直奔”某个知识点去,它的核心最终是落在知识点上,检测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但AMC就非常有意思,它的核心是落在方法和技巧上的,它会绕着弯的来考你,更倾向于去考察学生的数学方法和思维技巧。
如果你能大概了解AMC的300多个知识点,并把现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十多种方法熟练应用,那么每张卷子做起来将会非常得心应手。
关于国内外数学赛事的区别,可以举个例子:
以每一套题必考的对称性为例,很多同学一想到对称性可能就会想到几何图形对称。
但是AMC不会“如你所愿”,AMC既会在代数里考对称性也会在排列组合里考,在它决定了要考对称性之后,它才会开始挑题。 但我们国内的数学赛事更多的是“直奔主题”,会直接去考你几何图形、数列的知识点等等。
这是国内数学赛事和AMC的本质的区别之一。
此外,如果是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每一套AMC的题目,会发现90%都是一样的。
在我看来,AMC题目的重复度是非常非常高的,他每一年考的东西几乎都是一样的,新东西很少,所以我认为比起把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和思维技巧才是“通关”AMC的决定性因素。
★教书育人让我成就感满满
★ 自从我选择走教书育人这条路后,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叛逆”少年、数学“差生”等等,他们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不仅是成功逆袭的经历,更多的是其中深藏的感动和成就感!
1、逆袭MIT的“普娃”
前一个申请季,我有一个学生申请到了MIT的CS专业,但之前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数学成绩并不是很突出,甚至是有些吃力。 但因为他是申请的CS专业,所以数学对于他的申请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一个补充,经过平时数学赛事对他的各种思维能力训练,他的收获远比表面上看到的多。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数学赛事准备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取得心目中的成绩是最好的,如果结果不尽人意,只要他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他完全可以把数学解题上方法灵活运用到其他专业的学习上。
2、拿到牛津offer的“刻苦娃”
我这里还有一位学生,每天学习都很刻苦,跟在我身后不断地刷题,他对于数学解题的欲望很强,往往都是这一题吃透了之后,继续下一题,再下一题,而且他还经常半夜找我探讨难题。
虽然前期为AMC准备了很多,也信心满满可以拿到理想中的成绩,后来因为疫情没能去美国考AMC,但最后他的申请成绩很优秀,和我另外一位考到AMC的学生一起成功拿到了牛津大学的offer。
他的成功在我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这两个学生水平其实是差不多的,那位同学虽然没有考AMC,没能正式进入“战场”,但他的数学技能已经“升级”到很高的等级了,所以无论是申请还是面试,他都应付自如。
3、梦想加州理工的“文科牛娃”
这位同样也是翰林的学生,在跟着我上了一段时间的课程后,孩子告诉她妈妈说:要不是因为G老师的话,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去刷数学题,听到这句话我真的是非常感动。
这个学生的文科非常非常好,很多申请机构都和他说可以去申请芝大的经济专业,把握比较大,但她不愿意,她想去试试能不能挑战申请到加州理工。 这个学生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因为她一开始的赛事基础是很弱的,在我这里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慢慢地学慢慢地打基础,最后拿到了AIME8分,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如果不是主申数学专业,她完全可以拿这个成绩去申美国前10的学校。
当然,我这里还有很多很多类似这样的学生故事,能帮助这么多学生圆梦TOP大学,我很自豪也很欣慰,我一直坚持的授课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只有对数学有极大兴趣的同学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在数学赛事上拿到奖项吗?其实不然!
★AMC系列赛事各有各的考察重点
★ 有很多同学一听到数学赛事,可能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只有对数学感兴趣、甚至是未来申请数学相关专业的同学才会参加,NONONO! 1AMC并不是考数学 其实在我看来,AMC并不是在考数学,而是在考方法,这些方法同样可以用在CS、物理等专业的学习上。
有部分学生确实本身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类学生还是比较少的,参加AMC赛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对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很大,而是对物理、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很大,他是把数学作为一个工具、把数学赛事作为一个训练手段。 很多物理学家物理优秀的同时数学也非常好,因为即便他对数学没啥兴趣,但在研究物理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数学的知识,所以他也“没办法”。 总的来说,AMC是非常适合这些人的,它可以帮助这些人培养学习的思维和方法,为之后其他专业的学习打好基础。
1、AMC和AIME学生的收获各有不同
对于参加AMC的同学来说,更多的是收获很多有用的方法,但从AIME再走到USAMO考察的就是真正的数学。 方法还是一样的,但他考察数学知识的专业度会更高,比如考对称性就会涉及到空间对称性,还有一些复杂的立体图形。
如果要准备AIME和USAMO,同学们更需要在数学方面下功夫,需要刷更多题、了解更多的知识点、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参加AMC系列赛事其实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它一共有三个板块:第一个版块叫做知识点,第二个版块叫做方法,第三个版块叫做实际运用(做题/研究) 某个版块需求更高了,同时就会带动另外两个版块一起上升,在AMC考察的更多的可能是方法的版块,但到了AIME对另外两个版块的要求就会更高了。
在不断提升自己这三个版块的能力后,到达USAMO阶段你就会发现更多的“玩法”,这其中的乐趣还需要你自己慢慢发掘!
★那些我引以为豪的教学经验
★ 之前也有很多人问过我:我是如何帮助那么多的学生拿到AMC理想中的分数的?有什么教学秘诀吗?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这么多年我所积累的教学经验。
1、从不马虎的教学态度
无论遇到怎样“特别”的学生,我的教学态度从不马虎,只要学生需要我,即便是半夜一两点,我也会上线帮忙答疑解惑。 无论题目难度是小还是大,我都会逐步帮他们解析,直至他们听懂会做为止。
2、过硬的数学教学实力
可以说,关于AMC基本上每道题考的东西我都讲过,而且我不仅讲过,我还会告诉你这个考试还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之前我在翰林上了一节6个小时的公开课,其实6个小时也讲不了很多内容,我就带着学生一起把知识点梳理一下,最后我不但把所有的知识点刷完了,还把往年重点题都扒出来过了一遍,帮助学生在最后关头完成了“查漏补缺”。 我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把重点考察的内容,方法都会给大家梳理的非常非常的清晰,帮助大家在考场上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甚至是超常发挥!
3、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针对做题慢,但是不会出错的这类学生,我会让他们尽可能的多做题,还要缩短做题的时间,提高灵活度,做题效率上去之后拿到高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针对那些思维非常的活跃,做题很快但正确率较低的学生,需要帮助他们养成好的数学素养,纠正他们粗心的毛病,这类学生其实也是很好的数学苗子。
★我总结的这些AMC解题技巧百试不爽
★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真实反馈,我大概总结了几点关于中国学生参加AMC赛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解题技巧。
1、敢于跳题
AMC的题量很大,按照官方的说法它的难度是1-25题难度逐渐递增的趋势,从易到难让你慢慢进入状态。 但在中间位置例如第5、6题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一个让你一时想不到如何解答的题目“卡”你一会,9、10题前后特别是11题可能会出一个“花里胡哨”的题目。
很多学生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更不用说去年还出现过题目难度倒过来的情况,很多人第一题就蒙了。
所以要敢于跳题,这是国内很常见的考试技巧,很多学生不用这个技巧是因为这些学霸在国内考的太顺手了,不相信自己会被中间的题目难住。 所以把卡壳的题跳掉这点非常的重要,做到后面的题目有可能你的状态好了,你再做前面的题自然而然就做通了。
2、敢于猜答案
现在每年的AMC试卷可能会在题目上有所微调,像今年的B卷,会稍稍的加一点计算量进去,但总体难度不会有超过10%的大调整,这也是它的一个发展大趋势。
其中我想强调的是2015年以后,后五题难度逐渐减弱,现阶段AMC的后五题是真的不难,一定要花时间去把后5题读一下,后5题其实是有2道题可以做的,甚至是还有2道题是可以猜的,AMC就是要敢于做后面的题,敢于猜答案。
3、分秒必争的时间控制
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可以不用严格限制每套题的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地刷真题。(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我建议刷题的重点可以放在中间的15道题上,即6-20题) 但在考试时,时间规划和控制特别重要。可以提前给自己规定做前15道题花的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一旦超时,剩下的一两道题要果断跳掉。
因为如果后面十题里能做完三题,你整个人的心态就会非常稳,你完全可以用剩下的时间去做前面的题或者去攻克后面的难题。
4、读懂括号里的内容
AMC题目里有时会另外在括号里写一段内容,这是读题里的技巧。 括号里的内容是避免让学生在做题时“想歪了”、避免歧义的出现,所以大家在读题时也要仔细认真,看懂括号里到底在说什么。
除此之外,为了让从零开始的同学们尽快了解AMC涉及的知识点,翰林的老师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并编撰出了优秀的讲义资料,配合课堂使用效果更佳!
★翰林AMC系列讲义资料
★ 由翰林AMC导师团队自研的系列精编讲义已经陪伴许多学员走过很多赛季,全新AIME讲义携第三版AMC系列讲义已经正式发布。
1、全新AIME教材
我们此前已经发布过两版AMC讲义,而这次是翰林首次发布AIME教材!参加AIME及以上难度赛事的学生也可以拥有更具针对性、更系统的训练材料了。
2、结构优化
AMC系列精编讲义将知识点模块化,帮助学生循序渐进了解AMC涉及内容,巩固基础、系统准备。第三版讲义优化了每章节知识点框架,使其更合理,并使得知识点更简洁、细致、精炼。
3、内容更新
第三版讲义新增了近两年真题,帮助学生了解出题风向标。上百页足量内容,满足学生的长期准备需求。 每章知识点+例题+真题+训练模式配置,题目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并与知识点相匹配,方便学生循序渐进吸收理解、巩固提升。 想要冲击AMC高分,没有“刷题利器”可不行!
汇总近十年真题,满足学生刷题需求的AMC8/10/12,AMIE真题集这里应有尽有~
怎么样,看完上面G老师对AMC赛事的“经验之谈”后,你是不是觉得AMC其实也不过如此?
AIME备赛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果现在的你认为自己距离目标的成绩还有些距离,翰林助你一臂之力!
AIME班课
课程 | 班型 | 课时 | 开课时间 |
AIME冲刺班 | 3-8人 | 30h | 12月开课 |
AIME冲刺班 | 3-8人 | 30h | 12月开课 |
AIME冲刺班 | 3-8人 | 30h | 12月开课 |
AIME冲刺班 | 3-8人 | 30h | 12月开课 |
AIME冲刺班 | 3-8人 | 30h | 12月开课 |
*以上部分班课可接受插班生 *更多班课信息可添加二维码一对一咨询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