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美国本科申请材料中,我们之前强调过,推荐信的作用与GPA、标化成绩、文书有同等的重要作用,但往往有同学在申请截止前才匆匆跟老师沟通要求的推荐信,却不总是能够表达出自己是否是梦校的最佳选择。
而其中的原因,也大抵是从来没有长期“经营”过这2-3封对你申请至关重要的推荐信~
那么如何“经营”呢?今天,就分步给大家解答。
推荐信也是需要长期经营的
很多同学会很奇怪:推荐信有什么好准备的?那都是老师说了算的事,是好是坏,我们根本无法左右!顶多平时跟老师搞好关系,申请季时从成绩优异的科目里选一个喜欢自己的老师,说说好话,让老师在信里把自己“天花乱坠”地吹捧一番,就算完事!
童鞋,如果你抱着这种对命运“安之若素”的想法,那在推荐信这一环,你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让我们站在招生委员会的角度来揣摩一下,推荐信的意义究竟何在: 推荐信是对学生自己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客观佐证”
之前都跟大家强调过:申请材料里所突出的亮点,无论是奖项还是学术兴趣,都必须有客观的佐证,所谓“证据链完整”。
比如说,一个人说自己热爱物理,就得有奖项或高质量夏校证明;如果一个人说自己热爱写作,平时就得参与文学社或发表文章。
而推荐信,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老师和学生顾问的角度,为学生自己声称的才能与特长提供佐证。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作为推荐人的老师需要和学生申请时想要突出的自己的学术兴趣相关联。
主打文科牌的学生,一定要有文学、历史、艺术史、政治哲学等老师的强烈推荐;而以理工科为特色的学生,则一定要找自己的理科老师、学术活动教练进行推荐。
明确了应该找谁来写推荐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花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经营推荐信。
既然推荐信是为了起到以第三只眼,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作用,那么作为“第三只眼”的老师必须要对他所推荐的学生足够了解。
实际上,按照推荐信的常规格式,推荐人在文章开头便会陈述,自己同被推荐的学生是怎么认识的,一共教过他多长时间,除了常规课业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共同经历(如辅导过学生的学术活动项目,指导学生做过某课题的研究)。
招生委员会也会根据老师所陈述的与学生的熟识程度,来判断推荐信里所提及的具体情节、细节是否真实可信。
一旦理解了这个逻辑,我们就很容易想到,要让一封推荐信有分量,我们必须同这位推荐老师建立深度的联系,能多跟他上课就多上课,若他只教授一节课,那就采用做研究或课下多请教、多交流的方式,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我们。
如何长期经营?刚才我们是在“认知层面”理解了推荐信的重要性,知道了不能等到最后时刻七拼八凑几封东西,应付申请。
在战略上明白了其重要性,下面就来说说在实战操作上,如何通过一两年的时间“水到渠成”地经营好自己的推荐信。
1.积极表现在选定了科目和老师之后,在课堂上要积极表现,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自不在话下。
此处提醒一点,有的学校对推荐老师的要求比较细,两位任课老师中必须有一位是理科老师。
这对理科成绩好的学生正是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有的学生理科成绩不佳,这就十分尴尬了。
尴尬并不代表放弃,如果我们在学科上的成就或天分不可能得到老师的高度赞扬,那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态度去弥补。
上课积极发言,下课和老师交流学习心得,尽量多和老师探讨如何能把这门学科学好……这些努力一方面确实有助于提升成绩,另一方面也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认为这个学生虽然天资平平,但吃苦耐劳,有韧劲,对学习有钻研精神。
要记住,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学科上都没有出众的天分,很多时候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点作为招生方的美国大学也是一清二楚。
招生委员会在推荐信里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学生出类拔萃的天分(这一点通过奖项和研究早就已经看出来),更是申请者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2.抓住机会,“露一手”所谓“露一手”,就是抓住一个机会,如一次自主探索研究暑期作业,或是某次重要的比赛,把自己对学科深度的兴趣和深入的探索,全面地展现给老师。
对于某些特殊学术体系的学生而言,自主研究的机会比较多,例如IB系统的EE (Extended Essay)等,在这些研究中申请者应该多向相关的老师请教,一方面从老师那里得到灵感和启发,另一方面也让老师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对这门科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兴趣,对哪些方向感兴趣,跟同龄人比有哪些更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想法。
要知道,推荐信的写作不能让推荐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味地用空洞的话语去夸申请者如何优秀,而是要以具体的事例为基础,通过详实、客观的描述与评价,真实地将申请者的出色展现出来。
既让申请者的优点一目了然,又不给人浮夸、造假之感,让推荐真正达成“第三只眼”看学生的初衷。
如此认认真真地“经营”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有意无意”地通过具体事例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当我们把这些都做到位了,那么当申请季真正来临,我们只要和老师进行适度的沟通,提醒老师有哪些真实经历可以当做申请信的素材,相信这封推荐信自然而然就会非常出彩。
无需弄虚作假,无需过度包装,只要是踏踏实实认真为自己打造的形象,就是充满个性与魅力的!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