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你看见这个词,脑海中生成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对于中国学生、家长来说,对“学术活动”似乎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尤其在今年MIT特别公布过自己青睐的学术活动活动后,更是掀起学生们参加学术活动的热潮。
但在美本申请中,学术活动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做了顶尖名校推荐的学术活动活动,就一定能被学校录取吗?
事实上,学术活动种类繁多,如果不加以甄别,可能在招生官眼里并无区别,只是量的叠加。
打学术活动,值得吗?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名校在寻找什么样的学生?
普林斯顿大学:“我们寻找求知欲强、追求卓越、成绩卓越的学生。我们也寻找课外成就优秀的学生。”
哈佛大学:“我们在寻找最优秀的、能在大学生活期间甚至在将来能够感染身边人的优秀学者。”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学术实力很强的申请者中挑选出那些独特的、表现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生应有的求知欲、毅力和对社区服务的承诺的个人。”
在校GPA,学术课程,标化成绩这些硬实力之外,夏校、学术活动等课外活动所展现出学生的软实力更让招生官们看重。而与夏校不同,学术活动更强调地是学生个人的能力,是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利器。
好的学术活动经历会贯穿学生的整个申请过程,在书写文书时,还会增添学生的个人魅力,成为展现自己个性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术活动都值得被写入申请材料,它只是一个加分项,只能锦上添花。学术活动对申请的影响,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重要,也没有想的那么不重要。
考核一个学术活动好坏,可以从哪些角度?那么面对大大小小、不同学科、国内国外的学术活动项目,被招生官认可的学术活动大都有哪些特质?
🔺官方权威的主办方
有稳定的、有名望的举办方以及在全球各赛区有承办方的赛事,含金量往往都不错。
🔺有影响力的评委
评委在学术界及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会直接影响到比赛含金量。
🔺学术活动难度与获奖比例
一般来说,高级别奖项比例官方都会控制在某个范围,比如AMC、HiMCM等等,学术活动难度越高,获奖比例越低,学术活动的含金量相对较高。
当然这并非绝对,即便产生大量的奖项,只要有足够的参赛人数,或者是多次晋级的结果,比赛依旧有高含金量。
🔺清楚明了的奖项设置
奖项设置复杂,名目繁多的赛事,通常含金量都有待考量。
🔺参赛人数与选手分布
参赛人数越多,参赛人数越分散,相应的受众就越广,通常赛事的影响力也越大。
🔺学术活动历史悠久
已经有多年举办历史的赛事,可信度,在参赛者和招生官中的知名度都会大大提高。
🔺符合个人方向
申请生还需要从学科角度来判断“某个学术活动对你来说是否有含金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同学们有明确的学科兴趣,希望在这个学科继续深入学习,并且渴望在该学科上获得更多的成就,那么可以选择与该学科相关的学术活动。
当然,如果学生本身有特别擅长的学科时,可以选择擅长学科的相关学术活动,会更受招生官青睐,也会帮助你更深入了解该学科。
有明确留学方向的同学,可以考虑留学院校国家主办的国际学术活动;有明确目标院校的同学,可以查询院校的申请条件,包括学术活动偏好等。
🔺从自身性格来看
国际学术活动的参赛形式非常多样,性格比较独立的同学,可选择个人参赛,而领导力较强且享受团队氛围的同学则可选择组队参赛。
了解以上这些判断标准后,你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参加的国际学术活动呢?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免费学术活动信息~领取报名表~取更多学习资源~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