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腾讯教育的一部记录片《世界的孩子(第一季):我在美国读高中》引起了很多关注国际教育的家长的关注。
节目组一路从波士顿到硅谷,穿越美国东西两岸,走访了不同类型的美国高中,深入多个中国孩子的真实生活,体验原汁原味的美国课堂,希望给万千中国家庭展现真实的中国学生的美高生活。
节目一经播出,就登上了纪录片热播榜前五,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特别是最新一期《中国学生凭什么PK美国学生,进入世界顶级名校?》更是戳中了广大家长心中的痛点,要知道,根据2017年的藤校录取数据,中国学生的藤校录取率仅有0.5%!究竟美国高中和中国高中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别,这一期节目也许给出了我们一个答案。(文末可以观看这一期节目~)
它们是申请名校的黄金加持
节目组开辟了一条美国高中探访之旅,我们可以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起来看一看:
圣吉纳维夫高中,橄榄球赛已经达到了专业的水准:专业的队员和场地,热情澎湃的拉拉队员,现场助兴的乐队,场边呐喊的教练一个不少。
中国留学生钟天宇坦言,他加入橄榄球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希望吸引名校的目光。
面对比赛,他最开心的是赛前大家一起祈祷,一起互相协助。
南肯特高中,传统的体育强校,曾经出过9位NBA职业选手,成为了竞技体育的培养摇篮。
中国留学生何宇非是冰球队的一员。作为U18联赛第一,何宇非的训练非常辛苦,学业压力也很大,但是在这么多年的运动过程中,对于未来的规划却是越来越清晰。
泰伯中学,虽然是一所综合性学校,但是对于体育丝毫不含糊,无论何时在操场上都可以看到进行各类运动的学生。
中国留学生白礼安因为担当了长跑队队长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他表示正是运动让自己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核桃山艺术高中是美国最古老的艺术高中,作为最古老的专业院校,学生们需要从芭蕾、创意写作、音乐、戏剧、视觉艺术中选取一门作为主修,同时学术成绩也没有丝毫折扣——因为大学不会为此降低学业上的录取标准。
留学生杨涣翊每周五会来到学校安排的剧院彩排表演,当问到经过三年的音乐学习,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说,他觉得他会成为善于和别人配合的人。还有,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发现了,美国高中和中国高中的差别就在于,美高对于体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视。
在中国,要想进入好学校也许是一道单选题,要么是高分,要么是放弃分数成为特长生;而在美国,这是一道多选题:体育和艺术与分数同等重要,某种程度甚至说是“更重要”,因为申请名校的学生成绩都非常出色,名校会更看重这个学生在体育和艺术方面的表现。
正如圣吉纳维夫高中老师所言,大学申请履历绝对不会只是简单的学术成绩。
主持人在参观完这些学校、接触过这些中国留学生之后,对着镜头感慨:
看到这些孩子,再对比自己的高中时代,真的是又欣慰又遗憾啊。
欣慰的是这些孩子的社交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但是反思我们的教育却是大多只有成绩这一条维度了。体育和艺术——“无用”的时光最有价值 很多中国传统家长如果看到孩子在操场上踢球或者抱着吉他唱歌,往往会粗暴地打断,理由是,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在这种没用的事情上?!你这是玩物丧志!
然而,马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体验往往真正有价值的都是伴随着“无用”的时光诞生。这些看似无用的事情蕴含的教育点培养出的品质正是美国名校们孜孜以求的东西。
大学招生官们可以通过一个学生在体育和艺术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看出他们是否具有以下的品质:
体育:良好社会品格的复合体
长时间投入体育锻炼可以让一个学生形成“社会人”身上该具备的一切优良品格。
·坚持不懈的毅力
运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面对落后和不利的局面时调整心态、沉着应对、快速决定并重拾活力的经验。运动还可以帮助学生习惯于接受有悖于自己意愿的事实——不可能所有的比赛都能赢,他们可以输掉比赛,但不可以被击垮。
· 遵守规则的意识
所有的体育比赛都有明确公平的规则,参与者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行动,违反规则将受到惩罚。一次比赛就会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 团队合作的精神
特别是在群体比赛项目中,虽然个人能力很重要,但决定最终胜利的,往往是团队的共同努力。学生将从亲身经历中明白,胜利属于整个团队而不是个人。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自我奉献的精神,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共同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
· 追求卓越的品格
体育赋予人的灵魂以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从最一般的意义上体现人类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赛场上,运动员必须竭尽全力去挑战自我,发展和利用自己的潜能,力尽所能达到最高境界。
正如圣吉纳维夫高中老师所说,高中体育是快乐和竞技的结合,对人生的执着坚持是每一所大学期望从学生们身上看的东西。
就像电影里的阿甘,虽然智商只有75,但他酷爱长跑,他用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去完成自我的救赎,去实现人生的意义,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追求到了人生、事业乃至爱情的成功。
艺术:造就独特有趣的灵魂
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大学看中的就是不一样的自我表达,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
· 创造性思维
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永远有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需要不断去尝试、感受、寻求自己的观念,然后通过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新的看法。这种创造性思维来自艺术的不可复制性。
· 专注力和自律品质
很多时候,艺术学习是枯燥而孤独的,但是正是这样的状态会早就学生们对于事物的专注能力和自律能力,能够沉浸其中不被打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一幅画作,一首曲子,一段舞蹈······这些作品背后,是学生们的情感和自我表达,通过艺术的形式,学生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核桃山中学的留学生说他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何尝不是对自我和对生活的理解呢?我想,这也是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吧。
中国“多维教育”的缺失 其实,本质上,美国高中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和中国高中对学生的培养理念是一致的:将学生送进优质的大学。高中的一切培养模式都和大学选拔学生的标准相匹配。
只是,中国大学强调的是学术成绩,而美国大学更看重的是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多维度”。
无论是体育还是艺术,亦或是今天我们没有谈到的社会服务,这些在申请美国大学时的重要加分点,都体现出人的复合性——也许,我学习没有那么棒,但是我热爱体育,为荣誉感而战;也许我不善于体育运动,但是我通过艺术发现生活的美好;也许我也没有艺术天赋,但是我有一颗悲悯的心,愿意服务这个抚育我的社会。
考量一个人的标准永远应该是多样的,不论是在升学申请的时候,还是仅仅于日常生活中。
客观来讲,中国的单一维度考量标准可以理解。
中国的传统观念、贫富差距和人口规模制约着大学选拔模式,大学选拔模式又制约着初高中的人才培养方式。虽然,素质教育、全人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一些大城市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发展,但是除了走留学路线的国际学校,中国的大环境依然只是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
美国等发达国家能将多维教育推广得如此普及还是在于美国政府和家庭的在教育上的资本投入,“寒门难出贵子”实在不无它的道理。要问中国的多维度教育什么时候能做到真正普及,播播在这里觉得现阶段是不太现实的,这会是一条长远的路。
但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家长啊,无论您的孩子以后是否走留学的道路,千万不要忽视体育艺术在人身上的作用,它们会是一辈子的财富,伴着孩子走向未来正直、善良、进取的道路。
也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教育迈向真正多元的那一天,让更多的中国孩子可以pk掉美国孩子,受到顶尖学府的青睐。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