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聊聊三个方面的东西,为我这一年多的学习生活做小结。
首先是关于ap考试的东西。我是一个既跟着老师的计划乖乖上课做作业,又自学看书做计划学习过ap科目的人。在我自己学习一些对逻辑要求比较高的科目的时候,例如java语言,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着实会走许多弯路—有时仅仅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课下小练习题便会让我思索甚久。
再加上像微积分,物理是理解至上的理科,即使自学未尝不可,我仍然强烈建议找一个老师做辅导。在学完微积分之后,我发现微积分的题型考点特别的固定,不同年份的考点几乎完全重合,所以在做题学习的时候,做好对一整类题的理解透彻是驾驭微积分的一个小捷径—往下,所有的题都只是殊途同归到微分和积分而已。
其次,阅读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避不开的刺。有一段时间我对于sat考试特别的迷茫:看到周围同学每日伏案不断写着一套又一套的各种题,讨论着xx年x卷x题的对错,我感到自己仿佛回到了高考的独木桥前。
然而,当我,一位讨厌刷题的人,将目光投向阅读部分的题目—evidence-based reading—时,终于恍然大悟。sat考试的初衷不是让每一个人去磕死在一道阅读题的对错上,也不是让我们花费几百个小时去一本一本的读着些许枯燥的阅读文章,去做精读,它考察的不是我们的刷题量,而是我们抓取线索的能力。所以要通过一门考试,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自己logical thinking的能力,和每一个中国学生都欠缺的英语阅读能力。
于是我甩开做题的笔,起身去挑选我感兴趣的书籍。期间我有想过去找那些所谓“一生必须读的书籍书单”,但是并没有丛中找到共鸣—书好不到到底还是自己的感受为上。因此我建议读书的时候还是要读自己有兴趣的书,不然索然无味的阅读,于谁都是一种折磨。
在我看来阅读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爱好,起初刚开始读英文原著的时候会有诸多的不适应,由于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词语与表达有些作者并不会使用,字里行间充斥着新鲜的词汇短语,但只消得熬过最初这几章,作者的行文习惯便会了然于心,再往下看也越来越顺畅,这样子的时候语言就不再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注意力也会更放在精彩的内容上。
这样子不时会有“aha!精彩!”的瞬间,这就是阅读最好的状态—immersed totally. 长篇小说,前后连接紧密,阅之会提高对前文的把握能力;中短篇小说,剧情发展多跌宕起伏,词汇难度较高,是较难理解的形式。至于选择什么形式的阅读,诸位自定。
最后,关于我做事的源动力。现在我们中间流行着各种标签,例如将程序员这个群体贴上宅,直男,的标签。这是很荒唐的事情。我追求的不仅仅被束缚于我的职业上,谁说一个工程师不能满腹经纶呢?在文艺复兴时,运动的先驱们多倡导成为一个Renaissance man—明晓多种语言,精通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理念,在艺术音乐上有很深的造诣,同时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他们不认为每一位优秀的人仅仅将自己的热情放在一个领域上,而是在每一个自己热爱的领域上都投入许多热情。我深以为赞同,也因此,我追求在每一个我感兴趣的方面都进行学习。interest-orented,比起随着大众的潮流,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更明智的。此外,大学,考试,只是一个途径,从来都不是终点。文书中孔雀一样的雕琢,也不会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只孔雀;常春藤里也有loser,专科里也有为人类做出很多贡献的人。
相信我,不要把这些东西看得太重,多花些时间去追求更深刻的东西,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大多数人可能只是想追求一个稳定的生活,但是—若你真的将那些顶级的学校当作梦校,你首先要让你配得上他,不是嘛?那些高呼change the world的学校,想要的也必是一名想要change the world 的你。仅此,以上。
作者简介
郑州某校数竞班,sat1510,托福107,高二四门ap满分,特长:日语,编程,吉他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