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随着科比女儿录取南加大的消息登上热搜,
小编也收到了翰林学员收获南加大offer的好消息!
赶在吃瓜前线的小编立刻探得了这位C同学的一手信息!
7门AP5分!
BPhO金奖!物理学术活动狂热爱好者!
斩获南加大、爱丁堡、北卡等7所大学offer!
……
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同学吧!
↓↓↓
翰林学员 C同学
◾学校:深圳高级中学
◾标化:
无SAT,托福106
7门AP5分(宏/微观经济、物理C力学、物理C电磁学、物理1、微积分、化学),1门4分(环境科学)
◾背提活动:
2018年Physics Bowl物理碗
2019BPhO英国物理奥赛金奖
2019年PUPC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术活动
2019年AMC美国数学学术活动
2019年欧几里得数学学术活动三等奖
2020年SIN加拿大滑铁卢牛顿物理学术活动
2020年ARML美国区域数学联赛二等奖
丘奖物理,论文发表一类期刊
◾录取offer:南加州大学、爱丁堡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华盛顿大学、UCI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IU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翰林学习:
AMC、物理碗、BPhO、PUPC、SIN、ARML等学术活动课程;MAT考试课程;丘奖物理咨询
C同学offer展示
收获7份offer源于坚持和热爱
对新颖教育体系的向往
我从初中开始了解到美国的教育体系,感觉和国内大不一样,相对来说更加开放和新颖。
对学生的要求不只是考试拿高分那么简单,需要有各种活动、学术活动、义工等经历,我觉得很有意思,进一步了解之后比较倾向去体验一下美国的教育系统,所以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父母从反对到支持
其实一开始,我的父母对我想要出国留学这件事是反对的。他们比较保守也担心我一个人出国,所以希望我在国内上大学。但是我觉得自己英语还不错,也真的喜欢国外的教学风格,所以就一直很坚持,并且也有几个老师支持我。
后来,父母因为我的坚定而改变了想法,不管是我打学术活动参加课程,还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有他们。
丰富的学术活动履历成为录取关键
我当时也选择了英美双申,申请了18所美国大学和6所英国大学,最终收获了南加大、北卡、爱丁堡等7份offer。
最终选择了南加大,首先是因为综合排名相对比较高,其次就是我对南加大还挺有好感的,因为南加大其实在我们学校挺热门的,很多学生都申请了,但是只有我被录取了。后来我了解到,南加大会更倾向于选择学术活动和活动比较丰富的学生。
其实我的GPA在校内排名并不靠前,但是我参加了很多数学、物理的学术活动和科研活动,我想这也是我能够被录取的关键因素吧。
打遍物理学术活动收获满满
与物理结缘
因为我初三的时候是提前直升了,所以那一年空闲的时间比较多,就搞了一年物理学术活动,逐渐上手这个学科,就越发觉得物理很有意思。
我是从小开始学数学学术活动的,当我后来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学科挺不一样的,我觉得物理相对于数学来说内容更为丰富,除了计算以外它还需要各种动态的分析、研究各种图形,比数学这样一个基础学科来说多了很多方面,所以激发了我对物理的兴趣。
我的备赛经验
因为对物理的喜爱,所以我参加了很多物理学术活动。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学术活动也没有落下。我对数学和物理学术活动的参赛目标不太一样,对我来说数学学术活动只是想体验一下,丰富自己的经历,而物理学术活动我更想冲刺比较好的奖项。
所以在备赛方面,数学我会比较被动,比较喜欢有老师引导学习,教我高效的刷题吸收的方法。比如ARML其实是一个比较难的学术活动,我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什么都不会,可能十道题只能对个两三道。但是经过学习一段时间,通过刷题来找出自己薄弱的模块,再加以恶补,逐渐也有能力入手后面的三道题了。
我觉得翰林的老师水平都挺高的,跟着老师学习感觉提高很快,尤其在数学方面对我帮助很大。
对于物理,因为我在初三的时候已经有大概的知识框架了,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所以自主学习加老师点拨就能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对于几大物理国际学术活动,我觉得其中最难的是PUPC,其次是BPhO,这两个学术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学术活动基础。然后是SIN,最后是物理碗,我个人觉得物理碗是比较好上手的,就算没有什么基础,40道题也能做出十几道,学习一段时间后基本可以做对30道。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可以给喜欢物理学术活动的同学们一个参考,有选择的去备考和参赛。
打学术活动改善思维方式
我觉得学学术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思维变得很敏捷,我在做学术活动题目的时候,感觉自己脑子会转的比平时快,整个人的状态也会更加集中,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在有了学术活动的经历之后,学习校本课程内容时觉得简单许多,也明显感觉自己学得很快,所以参加学术活动对校内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吧。
基于学术活动的科研项目
学术活动和科研的区别
我还参加了丘奖物理,觉得科研和学术活动区别还是挺大的。做科研的话,除了物理这个学科,你还要对计算机编程、写论文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还需要有快速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因为科研会涉及到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做科研带来的收获
做科研项目也在各方面带给我一些收获。首先,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恶补了一下Python编程语言,算是对计算机也入门了。
以前托福那种五六百字的文章都让我觉得很头疼,但是参加了科研项目之后,写过上万字的论文,那些五六百字的就觉得有些小儿科了😃。同时提前接触了大学的课题内容,对我学术知识层面的拓展也有很大帮助。
7门AP5分的秘密
AP考试我拿了7门5分、1门4分,也离不开我的学术活动经历,其中三门物理都是因为我在准备物理学术活动的时候超前学习了,有知识储备,所以没有花大量时间,只是考前刷了下题加以复习即可。
经济和微积分都是学校的课程内容,认真听讲、复习到位,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就可以了。
化学是我从头开始学的,我的学习方法是一周或者3、4天集中学习一门学科,每天花5、6个小时,最后考前一周再刷刷真题,不能分散开始学,我觉得这样集中学习效率比较高。
C同学物理电学笔记
我觉得对于自学的同学来说,对应着教材,一边做习题一边做笔记,反复消化就好。我比较推荐是有老师带着学习,这样效率比较高,不用去读厚厚的书,根据老师给的课程大纲来做笔记,课下复习完之后多刷题,多花点时间总是会有效果的。推荐给大家一本我觉得很有用的书,程稼夫的《力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去读。(文末可领取电子版书籍福利)
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我平时很喜欢打篮球、打游戏,毕竟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运动除了放松,也会给我们其他的一些启发,比如我在一篇申请文书中就写到了篮球带给我的坚持不放弃的比赛精神。
最后,我想对那些喜欢学术活动的学习学妹们说,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喜欢的学术活动。也许会因为GPA和标化受到一些阻止,因为我这三年就是,有的时候也会被老师说“不搞标化,只搞学术活动”,但是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坚持吧!跟着自己想法、顺着心意走下去!祝大家未来申请顺利!
本文由学生本人授权发布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翰林物理学术活动课程体系流程图前不久,随着科比女儿录取南加大的消息登上热搜,
小编也收到了翰林学员收获南加大offer的好消息!
赶在吃瓜前线的小编立刻探得了这位C同学的一手信息!
7门AP5分!
BPhO金奖!物理学术活动狂热爱好者!
斩获南加大、爱丁堡、北卡等7所大学offer!
……
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同学吧!
↓↓↓
翰林学员 C同学
◾学校:深圳高级中学
◾标化:
无SAT,托福106
7门AP5分(宏/微观经济、物理C力学、物理C电磁学、物理1、微积分、化学),1门4分(环境科学)
◾背提活动:
2018年Physics Bowl物理碗
2019BPhO英国物理奥赛金奖
2019年PUPC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术活动
2019年AMC美国数学学术活动
2019年欧几里得数学学术活动三等奖
2020年SIN加拿大滑铁卢牛顿物理学术活动
2020年ARML美国区域数学联赛二等奖
丘奖物理,论文发表一类期刊
◾录取offer:南加州大学、爱丁堡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华盛顿大学、UCI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IU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翰林学习:
AMC、物理碗、BPhO、PUPC、SIN、ARML等学术活动课程;MAT考试课程;丘奖物理咨询
C同学offer展示
收获7份offer源于坚持和热爱
对新颖教育体系的向往
我从初中开始了解到美国的教育体系,感觉和国内大不一样,相对来说更加开放和新颖。
对学生的要求不只是考试拿高分那么简单,需要有各种活动、学术活动、义工等经历,我觉得很有意思,进一步了解之后比较倾向去体验一下美国的教育系统,所以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父母从反对到支持
其实一开始,我的父母对我想要出国留学这件事是反对的。他们比较保守也担心我一个人出国,所以希望我在国内上大学。但是我觉得自己英语还不错,也真的喜欢国外的教学风格,所以就一直很坚持,并且也有几个老师支持我。
后来,父母因为我的坚定而改变了想法,不管是我打学术活动参加课程,还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有他们。
丰富的学术活动履历成为录取关键
我当时也选择了英美双申,申请了18所美国大学和6所英国大学,最终收获了南加大、北卡、爱丁堡等7份offer。
最终选择了南加大,首先是因为综合排名相对比较高,其次就是我对南加大还挺有好感的,因为南加大其实在我们学校挺热门的,很多学生都申请了,但是只有我被录取了。后来我了解到,南加大会更倾向于选择学术活动和活动比较丰富的学生。
其实我的GPA在校内排名并不靠前,但是我参加了很多数学、物理的学术活动和科研活动,我想这也是我能够被录取的关键因素吧。
打遍物理学术活动收获满满
与物理结缘
因为我初三的时候是提前直升了,所以那一年空闲的时间比较多,就搞了一年物理学术活动,逐渐上手这个学科,就越发觉得物理很有意思。
我是从小开始学数学学术活动的,当我后来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学科挺不一样的,我觉得物理相对于数学来说内容更为丰富,除了计算以外它还需要各种动态的分析、研究各种图形,比数学这样一个基础学科来说多了很多方面,所以激发了我对物理的兴趣。
我的备赛经验
因为对物理的喜爱,所以我参加了很多物理学术活动。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学术活动也没有落下。我对数学和物理学术活动的参赛目标不太一样,对我来说数学学术活动只是想体验一下,丰富自己的经历,而物理学术活动我更想冲刺比较好的奖项。
所以在备赛方面,数学我会比较被动,比较喜欢有老师引导学习,教我高效的刷题吸收的方法。比如ARML其实是一个比较难的学术活动,我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什么都不会,可能十道题只能对个两三道。但是经过学习一段时间,通过刷题来找出自己薄弱的模块,再加以恶补,逐渐也有能力入手后面的三道题了。
我觉得翰林的老师水平都挺高的,跟着老师学习感觉提高很快,尤其在数学方面对我帮助很大。
对于物理,因为我在初三的时候已经有大概的知识框架了,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所以自主学习加老师点拨就能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对于几大物理国际学术活动,我觉得其中最难的是PUPC,其次是BPhO,这两个学术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学术活动基础。然后是SIN,最后是物理碗,我个人觉得物理碗是比较好上手的,就算没有什么基础,40道题也能做出十几道,学习一段时间后基本可以做对30道。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可以给喜欢物理学术活动的同学们一个参考,有选择的去备考和参赛。
打学术活动改善思维方式
我觉得学学术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思维变得很敏捷,我在做学术活动题目的时候,感觉自己脑子会转的比平时快,整个人的状态也会更加集中,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在有了学术活动的经历之后,学习校本课程内容时觉得简单许多,也明显感觉自己学得很快,所以参加学术活动对校内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吧。
基于学术活动的科研项目
学术活动和科研的区别
我还参加了丘奖物理,觉得科研和学术活动区别还是挺大的。做科研的话,除了物理这个学科,你还要对计算机编程、写论文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还需要有快速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因为科研会涉及到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做科研带来的收获
做科研项目也在各方面带给我一些收获。首先,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恶补了一下Python编程语言,算是对计算机也入门了。
以前托福那种五六百字的文章都让我觉得很头疼,但是参加了科研项目之后,写过上万字的论文,那些五六百字的就觉得有些小儿科了😃。同时提前接触了大学的课题内容,对我学术知识层面的拓展也有很大帮助。
7门AP5分的秘密
AP考试我拿了7门5分、1门4分,也离不开我的学术活动经历,其中三门物理都是因为我在准备物理学术活动的时候超前学习了,有知识储备,所以没有花大量时间,只是考前刷了下题加以复习即可。
经济和微积分都是学校的课程内容,认真听讲、复习到位,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就可以了。
化学是我从头开始学的,我的学习方法是一周或者3、4天集中学习一门学科,每天花5、6个小时,最后考前一周再刷刷真题,不能分散开始学,我觉得这样集中学习效率比较高。
C同学物理电学笔记
我觉得对于自学的同学来说,对应着教材,一边做习题一边做笔记,反复消化就好。我比较推荐是有老师带着学习,这样效率比较高,不用去读厚厚的书,根据老师给的课程大纲来做笔记,课下复习完之后多刷题,多花点时间总是会有效果的。推荐给大家一本我觉得很有用的书,程稼夫的《力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去读。(文末可领取电子版书籍福利)
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我平时很喜欢打篮球、打游戏,毕竟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运动除了放松,也会给我们其他的一些启发,比如我在一篇申请文书中就写到了篮球带给我的坚持不放弃的比赛精神。
最后,我想对那些喜欢学术活动的学习学妹们说,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喜欢的学术活动。也许会因为GPA和标化受到一些阻止,因为我这三年就是,有的时候也会被老师说“不搞标化,只搞学术活动”,但是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坚持吧!跟着自己想法、顺着心意走下去!祝大家未来申请顺利!
本文由学生本人授权发布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