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家庭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见见世面。但很多父母自己没有经历留学,有限的人生经验不足以给孩子未知的留学提供帮助。
无论前面十几年,你做了再多的准备,等分别那一刻来临,你还是会觉得,太多道理没来得及教给孩子。但他们却迫不及待发表了《独立宣言》,等不及要自己去碰壁,去闯荡,去冒险了。
面对“突然长大”的孩子,我们请来了3位名人父亲,麦家,吴晓波和董桥,他们给自己孩子写下了留学家书。这些与留学相关,但更多是关乎人生选择的心里话,读后无不让人动容和深思。
一、留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叛逆的小孩一夜长大
谍战小说作家麦家的儿子有一个漫长而叛逆青春期。长达3年时间,麦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不离开一步。“语言冲突几乎是只要交流就会发生,你无法想象这房门一关就是3年,上千个日子都没打开过。你不知道他在里面做什么,而且他绝对不允许你以任何方式进他的房间,否则他肯定会离家出走。”
很多人都劝麦家算了,但麦家还是选择对孩子不离不弃,请老师到家里来上课,甚至有一阵还自掏腰包开了一家培训机构,最后但都以失败告终。
事情的的转机,发生在麦恩本该参加高考的那一年。看到过去的同学都开始冲刺大学,他似乎一夜醒悟,恶补英语,学习画画,准备报考国外的艺术类学校。申请了8所大学,最后收到6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包括他正在读的费城艺术大学,还给了12000美元的奖学金。
在麦恩前往异国之前,麦家在儿子的行李箱里留下一个空白的笔记本,其中夹着两个信封,一个装着2000美元,另一个就是在《朗读者》上亮相的《致信儿子》。
在信中,麦家深情写下:“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远在异国他乡的麦恩看到信后,给麦家发了两个流泪的表情,这样的回复在麦家看来已是弥足珍贵。 每个孩子都活在自己独有的时区里,以自己的节奏走着人生旅程。 有的孩子早慧,有的孩子大器晚成;有人25岁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有人50岁才有一番事业,健康活到了90岁。
父母要做好守望者,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叛逆下去,有些问题交给时间,有些问题交给空间。留学的时间和空间,或许是滋养一个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
麦家家书(节选)
儿子,请一定记住,爱是翻越任何关隘的通行证,爱他人是最大的爱自己。然后我们来说说美吧,如果说爱是阳光,那么美是月光。月光似乎是虚的,没用的,没有月光,万物照样漫生漫长,开花结果。但你想像一下,倘若没有月光,我们人类会丢失多少情意,多少相思,多少诗歌,多少音乐。美是虚的,又是实的,它实在你心田,它让你的生命变得有滋有味,有情有意,色香俱全的,饱满生动的。 呵呵,儿子,你的父亲真饶舌是不?好吧,到此为止,我不想你,也希望你别想家。如果实在想了,那就读本书吧。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读书就是回家,书这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请容我最后饶舌一句,刚才我说的似乎都是战略性的东西,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练你的翅膀,这也许就是战术吧。
二、留学的价值是什么?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未来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女儿出生于1996年,从女儿很小时候开始,他就喜欢问女儿:长大后,你想做什么?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听到不同的答案,从游戏房的收银员、海豚驯养师、再到宠物医生,花艺师,家庭主妇……
后来,女儿申请到了加拿大的一所大学,临开学前夕,吴晓波再一次问女儿:你想做什么?女儿突然说:我想当歌手。这句话让吴晓波感到“雷电交加”。
可女儿这次是认真的,她做了很多功课。“她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对流行音乐的看法,谈了对中国当前造星模式的不满,谈了日韩公司的创新,谈了歌手定位和市场空间。”说起这些时,吴晓波看见了女儿眼睛里的光。
作为一个常年与数据打交道、靠理性分析吃饭的老爸,吴晓波明白,流行歌手,是和天赋、运气关系太大的不确定行业,以后成为二流歌手的概率可能只有10%,但他还是决定支持女儿。
接下来的事情在别人看起来就特别“乌龙”了,女儿退掉了去温哥华的机票,办理了退学手续,一心一意开始学声乐、舞蹈、谱曲和乐器。
在给18岁女儿的信中,吴晓波写道:“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的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在留学前夕,吴晓波的女儿最终没有选择留学。很多人会质疑这个选择值得不值得,真正找到自己心中所爱的人,不会把远方变成束缚自己的另一个牢笼。
留学的价值是追寻自己的喜欢的未来。任何时候,留学都只是途径,而非目的。
吴晓波家书(节选)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是台湾黑松汽水的一句广告词,大概是十二年前,我在一本广告杂志上偶尔读到。在遇见这句话之前,我一直被职业和工作所驱赶,我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我想,这种焦虑一定缠绕过所有试图追问生命价值的年轻人。
是这句广告词突然间让我明白了什么,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后来,当我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便问自己,你认为它是美好的吗?如果是,那就去做吧,从这里出发,我们去抵抗命运,享受生活。
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十八岁的女儿。
三、留学的目的是什么?比读书更重要的,是出去开眼界
作家董桥是经历了留学生涯的过来人,在他看来,出国留学,就是为了体验生活,交友、行走、阅人阅世,和读书一样重要,甚至比读书更重要;而不会生活,不懂交往,能力低下,空揣一纸文凭回来,是最不为父亲所期望。《给女儿的信》一文的字里行间,董桥没有一点儿功利色彩,充满其间的全是人文情怀,是温柔敦厚,这原是书生本色,再加上父爱的灌注,就更显得温情脉脉了。
董桥在信中写:“不要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课堂上和教科书里;多抽空交朋友,多出去逛逛。老远跑到外国去,不是为了拿一张文凭回来见我。学生活比拿文凭要难。要懂得过快快乐乐的生活,要会过各种不同的生活。” 留学或者不留学,同样优秀的学生在专业上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限制个人发展的,其实是你的视野。
通过留学,了解世界文明,是个捷径。以前的人靠看书,现在的孩子可以通过留学去亲身体会,境界完全不一样。 要知道,所有真正学会的东西,都不是跟随老师学的,都是自学的;而真正有用的东西,也大多都是自己经历过,体验过的东西。 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你可以更多经历,更多体验。总之,开眼界,聊天才重要,别太把文凭当会儿事。
董桥家书(节选)
你信上说你那儿秋意渐浓,你早晚上课上图书馆都记得被毛衣,也记得多吃蔬菜水果,我很放心。其实,收到你的信就很放心了,何况你信上说你会好好照顾自己!明明知道你都那么大了,当然学会了顺着我的心意说些教我放心的话,但是,你在信末顺手写了这两三句话,我竟放心得不得了!人,实在并不太难应付,是吗? 前几个月送你去上学的时候,我心里真舍不得,也真拿不定主意,可是又不能让你知道,怕你更难过,因为据说做爸爸的人是不能没有主意的。那几个晚上,我在旅馆里跟你说的话,听来是在安慰你,鼓励你,其实也在安慰我自己,鼓励我自己。 对了,不要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课堂上和教科书里;多抽空交朋友,多出去逛逛。老远跑到外国去,不是为了拿一张文凭回来见我。学生活比拿文凭要难。要懂得过快快乐乐的生活,要会过各种不同的生活。不要担心自己荒废中文;你会看懂我的中文信就够了。
四、写在最后
如果你的家庭也在做留学的决策,或者已经在为孩子收拾行囊。推荐给你汇丰制作的纪录片《留学,是一篇我们共同成长的日记》,为人父母看后一定能产生共鸣。我们很容易在短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世间其他的爱是渴望在一起,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最终是指向别离。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