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已经来临,又到了留学er们紧锣密鼓准备申请材料的季节,也有的学生面对美国一波三折的签证政策和混乱的局势打起了退堂鼓。 不过近日,MIT计算机学院公布了2021新入职的教授名单,里面赫然出现了两名中国留学生的身影。
杨光宇,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后赴美留学,2018年拿到纽约大学的计算机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后又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后。 7月份,他就将入职MIT,在大脑与认知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并在施瓦茨曼计算机学院担任联合职位。
除了杨光宇,另一位中国博士,Sixian You也在今年年初加入了施瓦茨曼计算机学院的EECS系。
Sixian You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留学,并取得了生物工程硕士学位和生物光子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她曾短暂加入过苹果公司,而后又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众多90后中国学者赴美任教 这两名博士并不是个例,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中国学者在美国名校任教,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都是90后。
比如年初时因攻克了复微分领域世界难题而走红网络的陈杲教授,就出生于1994年,25岁时已经担任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助理教授,如今回到中科大任教。
还有多名同样是90后的青年博士留学生都前往美国顶尖学府任教:
毕业于清华姚班、MIT计算机专业的吴佳俊博士,于2020年赴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同样来自清华姚班,博士毕业于斯坦福的陈丹琦博士,2020年任职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本科毕业于清华,后取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博士学位的范楚楚博士,2020年计入MIT航天航空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 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朱俊彦博士,也于2020年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
为什么这些90后留美任教的中国博士们能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实这都是中国近年来大力开展青年科研教育的结果。 被科研改变的人生 这些赴美的90后教授中,大多在学术领域上达到了一定的成就。
1、吴佳俊:科研之路,执着前行
于去年赴美任职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的吴佳俊博士一直以来都广受媒体关注。
2010年,吴佳俊通过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保送至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后又在校内考核中脱颖而出,被选入了“姚班”——著名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在大一打下学习基础后,吴佳俊从大二就正式叩开了科研的大门,最初,他的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他参与研究的“病历共指消解系统”在由MIT举办的集成生物学及内部信息挑战赛上取得了冠军,本科在校期间吴佳俊就有多篇科研论文发表于世界顶级会议与期刊。
被问及对科研的看法时,吴佳俊表示:“理想虽远,但只要步子不停歇,总有接近它的那一天。”
2、陈丹琦:态度决定高度 同样出身于清华姚班,于去年任职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的陈丹琦博士,也是一枚妥妥的科研大神。
在斯坦福攻读博士学位时,她就是自然语言处理泰斗Christopher Manning的学生,受到导师的影响,她也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方向的研究。
如今谷歌著名的SyntaxNet就是基于陈丹琦和其导师Christopher Manning开发的算法,它也被称为“全球最精准自然语言解析器”。 本科毕业于广州大学的她一直牢记母校的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这也是陈丹琦在科研路上的指引。
大学期间,她参加的科研创新项目就曾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项目”。
当提及她在科研上的成就时她总是会谦虚地说道:“我不是大神,我只是做好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本职工作而已,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做得好与不好,取决于你的态度。”
这些学霸们的成功经历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这个时代青少年做科研的重要性,科研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勇于探索,每个人都可以通往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