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很多学生无论是通过标化成绩,还是文书,甚至活动列表,无一不透露着想吸引招生官眼球的目的。这样操作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学生往往没把握好度,甚至让招生官崩溃,最终导致“被拒”。
名校每年都会审阅大量的申请,根据我们多年的申请经验和大量名校招生官的交流,我们整理了“逼疯招生官”的五类申请者,你中招了吗?
1.无情的“刷活动机器”
Bates College招生主管Leigh A. Weisenburger说:“我作为招生官,我的简历都不超过三页,一个17岁的高中生的经历怎么会多到三页都放不下?”很多学生都在升学顾问的指导下,尽量提交一份完整的活动过程,但如果你正确填写了申请表,个人简历里就不需要再提现,冗余的简历只会让招生官更反感。
活动的质量永远要比数量更加重要,招生官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真正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兴趣,且持之以恒付出自己的时间及精力的学生。多年来执着的致力于一类活动的学生,会比泛泛参与多个短期的项目的学生,更能博得招生官的认可。
2.典型“妈宝”,父母的缩影
“当学校招生办接到一个学生家长打来15个电话后,这个学生几乎没机会被录取。我们希望家长参与,但必须是学生做主导”。
大学录取的永远是学生,而不是申请者的父母。有些家长全权掌控学生的大学申请。从选择活动,再到选择大学、填写申请表,甚至亲自帮助孩子完成文书。这样的痕迹往往是很明显的。招生官一定会质疑申请者的独立能力。
所以各位父母们也要适当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在申请中展现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想法。
3.强蹭陌生大佬(跟你有啥关系?)
很多申请者及其父母都觉得,利用家庭高大上的人脉关系网给孩子申请加分是件光荣的事。于是,各种省长、总裁、会长等平时根本与申请者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人分分钟都变成了父母通关系邀请写推荐信的对象。
但是这样的名人推荐信在招生官的眼里可能真的“一文不值”!推荐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认识就可以,除非你真正和这位“大牛”共事过,也就是说,你们确实产生过工作或学习上的交集才是一封合格的推荐信。
4.不要等到最后一刻再提交材料
“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资料准备齐了,在截止日期当天提交。但有的时候,东西会在传输空间丢失。再想重新提交时已经过了时间”
招生官最后一天收到数千条信息时,很容易忽略了很多关键性信息。所以每位同学尽量在每个批次申请的截止时间的前几天提交完自己的申请材料以免错过。
5.没有真情实感的志愿者活动
抱着旅游与娱乐的心态去参加各种志愿者、支教活动,单纯为了刷一个课外活动增加自己的“国际背景”。低门槛的志愿者活动现在早已变成了课外活动刷子的代名词,在招生官眼里意义基本为0。
真正对申请有意义的活动需要申请者长期坚持、能反映申请者成长环境、过程,然后申请者还得通过面试与文书展现自己的动机与情感。
以上五类招生官最讨厌的申请者有你中招的吗?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