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7月28日至8月4日 第2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 IOI 2017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
中国选手徐明宽、罗哲正、钟知闲获得金牌
那么这些获得的同学们如今都去哪了?他们有哪些故事?
请看下文!
1、毛啸 曾是令父母头痛的“熊孩子”,却华丽逆袭成“学神”:高一获得清华大学保送资格,高三被世界顶级学府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成为该校在中国录取的5名学生之一,并获得该校提供的5万-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至40万元)奖学金…… 为玩游戏,和爸爸智斗编程 毛啸从小对电脑游戏十分痴迷,为了不让他玩,爸爸毛宇华特意编写了一个控制程序,可这根本难不倒他,毛啸很快就破解了程序。因为这段有趣的经历,他的潜力被爸爸发现,带他参加了青少年宫信息学兴趣班。
兴趣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毛啸的人生成功大门:初三他进入国际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信息学国家集训队,高一获得保送清华大学的资格。“由于保送生资格要求是高中籍的学生,否则,初三时就能获得保送资格。”毛啸自豪地说,他连续四年夺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金牌,并在两个世界级大赛中名列前茅。
此外,他以106分的高分(满分120分)一次性通过托福考试,满分通过SAT2物理和数学考试,最终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同时获得该校每年提供5万-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至40万元)奖学金。“该校在中国内地只录取了5名学生。”毛啸介绍。
“学神”心得:拒绝真空学习 “我通常比别的同学学得更超前,比如我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学微积分了。”毛啸告诉记者,他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是别人的两三倍,常常一学习起来就废寝忘食。“其实,我们更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毛宇华说。
被他人视为“学神”的毛啸,在学习上也遇到过挫折。曾经有位同学非常优秀,毛啸非常想超越他,就让自己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不与同学互动。这种学习方法的确奏效,让他的文化成绩达到了巅峰,也给他带来了困惑。“由于完全没有接受流行文化,同学聊的明星我一无所知,几乎与他们没什么话题,身边也没有要好的朋友。”毛啸意识到脱离生活的真空学习状态并不可取。
“人不能只有学习能力,还应有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有自己的朋友圈。”毛啸说,他很快调整了学习方法。如今,他正在积极学习烹饪,提高生活技能。 “熊孩子”逆袭:兴趣特长是万能钥匙 “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的段子经常被家长拿来调侃自己的孩子,在众多家长的眼里,毛啸是“别人家的孩子”。事实上,他曾经也是“熊孩子”。
毛宇华向记者“爆料”,上小学时毛啸有段时间上课不太认真,常常干些与课堂无关的事。“他有时还会和同学起冲突。”毛宇华说,他和毛啸的妈妈因此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父母感到孩子“人际关系”出现“危机”,特意带着礼物到学校向小朋友赔礼道歉,在老师的帮助下还为毛啸举办了班会,让同学多了解他。
父母如何帮助“熊孩子”逆袭呢?毛宇华说,他在孩子五年级之前尽量让孩子接触各种知识和兴趣班,比如围棋、钢琴等,找到孩子的兴趣特长,再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加以引导和培养,让孩子找到信心。
2.徐明宽 徐明宽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师从世界冠军胡伟栋老师,高二获得清华大学保送资格。以全国第二的成绩入选2017年国家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在第2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中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获得金牌。
3、罗哲正 罗哲正参加了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2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并以世界第三的优异成绩,捧回了一枚国际金牌。
在计算机与生活的编码与解码之间,罗哲正不仅获得了比赛的荣耀,更让他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很多人说,编程很苦,编程男生活乏味,可我不觉得。可能有时候我们需要在电脑前苦思冥想三四个小时才能解决一道难题,但是,那种登临险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是常人体味不到的。”
“保送生”摘得多个“奥赛”金牌 罗哲正父母均是学文科出身的,罗哲正常常打趣说,两个文科生必然会有一个喜爱理科的孩子,正所谓“负负得正”。
正如罗哲正自己所言,生活在由两个文科生组成的家庭里的他偏偏对理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科技书籍,读霍金的《时间简史》,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小小的孩子字都认不全,却因为兴趣一个字一个字地啃着这些颇为复杂的科学名著。
小学五年级,全市首次组建市小学生代表队参加省信息学学术活动,罗哲正成为队里唯一一个非六年级的孩子。这次比赛让他的父母第一次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兴趣点所在,也让他的父母毅然放弃了原先的规划,转而无条件地支持他学习计算机。
有了父母的支持,罗哲正的计算机学习之路就更顺畅了。在初中参加编程比赛的他便以全市第六名的成绩进入了安徽省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省队,也被保送至安师大附中理科实验班。
高中时期,他又获得第32、33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金牌。而在今年的7月底8月初,这名17岁的男孩独自从芜湖出发,辗转飞往伊朗德黑兰,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第2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世界第三的优异成绩,捧回了一枚国际金牌。
从一颗小学时候种下的兴趣种子,到17岁捧回一枚国际金牌,罗哲正择兴趣处深造,终于在乐趣间成功。
差点与“奥赛”金牌无缘 罗哲正在众人的眼里是格外幸运的,除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其升学也是令人羡慕的一路保送:2011年由利民路小学保送至芜湖市27中电脑班;2014中考前签约安师大附中理科实验班;2015年高一暑假获得清华大学免试入学保送资格;2016年,被交换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纪念碑山地区高中学习;今年,他又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与世界顶级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Offer。
但是,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光的另一端必然藏着阴影。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罗哲正也遇过困难,尝过艰辛,体味过失败。
当同龄孩子还依偎在父母身边时,罗哲正早已需要习惯独自外出。在国内时,他就经常要去各省市给高中生传授计算机知识,去国外参加比赛也是一人飞来飞去。罗哲正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初次出门不懂运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尴尬,也记得迷路时的恐慌,更记得几个小时无人说话的孤独。
2016年,罗哲正被交换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纪念碑山地区高中学习。语言不通,饮食不适,教育方式迥异,罗哲正恍若处于某种异时空,四周都有人,可时空不同,自己进不去。但罗哲正只是短短迷茫了一段时间,他迅速调整状态,开始试着“走出去”。
主动参加课外活动,积极锻炼英语口语,热情对待同学,罗哲正慢慢适应了这种从未接触过的生活,并有了新的收获。新的语言环境让他口语能力快速提升,不同的文化氛围、思考模式让他的思维更加发散,西式教育与中式教育的碰撞让他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
就连在刚刚过去的第2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中,罗哲正也遇到不少困境。在起始报名阶段的障碍就差点让他失去了比赛的机会。报名期间,他正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纪念碑山地区高中当交换生学习。当他想请假回中国参加报名时,却意外被拒。热爱计算机的罗哲正怎么能接受得了这种结果,急忙联系自己的中国母校寻求帮助。
在双方的沟通交涉下,罗哲正终于被同意以美国学校的在校生身份参加比赛。6月初,在4场美国线上比赛中,罗哲正是唯一一个4场全部满分选手,而在6场线下比赛中更是获得5场满分的好成绩。不负众望,在决赛中,罗哲正拿下了世界第三的好成绩。
爱生活+爱钻研+爱祖国的“三好少年” 不同于大家对于理科生的刻板印象,罗哲正给人的形象是开朗活泼又兴趣广。热爱运动,静心阅读,享受旅行,罗哲正编程之外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择一个空闲午后,慢跑一小时,或抽出一本自己想读又没时间阅读的书,随意消磨,让身心放松。
同他的生活一样,罗哲正在面对他的学习时也是合理规划,有序完成。
在专心于编程比赛时,罗哲正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文化课的要求。
鉴于比赛期间时间紧张,罗哲正就提前完成课业学习内容,前期主攻学业,后面全力以赴应对比赛。作为理科生的罗哲正也没有忽视文科科目,他认为文科有利于塑造思维,提高思想高度,与理科同等重要。于是,在频繁紧张的比赛中,罗哲正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虽然还是个17岁的男孩,罗哲正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细致的规划和想法。如果能将兴趣变成职业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而他最为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也是当下最为火热和前沿的行业,为此罗哲正说他将更加努力去钻研。
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由于麻省理工学院第一年不分具体专业,他决定先分别体验公司、实验室不同之处,然后再选择是进行理论深造还是学习技术。
关于学有所成后是否会回国,罗哲正说:“未来回国是当然的,理由很简单,除了是中国人,还因为现在的中国是一片热土,与世界接轨的中国也会有更多的机遇。”
4.杨家齐 高三时候就读于中山纪念中学的杨家齐,成为该校继陈启峰之后第二个入选信息学国家队的同学。他曾在第33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NOI2016)获得金牌,是一个全能型的学霸,不仅不偏科,还非常聪明。
其教练宋新波介绍,杨家齐本是东莞新世纪英才学校的学生,初中时已参加信息学学术活动培训,其教练是学校校长,初中毕业时,校长将其推荐到中山纪念中学入读。高一时,他参加全国决赛发挥失常,高二再次参赛获得金牌和清华大学的免试保送资格。
最终他去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
5.钟知闲 “奥拉星”游戏玩出的金牌 身材瘦削的钟知闲,并不善言辞,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各界除了感叹他的天才之外并无从获知他为这枚金牌付出的努力。幸好,他的父母透露了儿子成长的小秘密。
钟知闲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从小就对数学、物理感兴趣,8岁时,全家往北京旅行特意去清华“朝圣”,当时就给孩子确立了要进入这所全中国最好的大学就读的目标。家里氛围宽松,父母并不阻止钟知闲玩游戏,直到现在他还在玩一款几乎无人知晓的益智游戏“奥拉星”。
“我们对他唯一的要求,不要玩游戏,而是‘研究’游戏,把游戏背后的道道摸清楚。”奥拉星需要计算各种生命值各种策略,钟知闲为了成为游戏中的大神,自己琢磨学习了很多数学、物理知识,甚至编制了控制游戏的程序。游戏成了他走上信息学学术活动的启蒙。
“学术活动结束了,有空的时候我还会玩这款游戏。”钟知闲害羞地说。在学术活动的道路上,钟知闲跟现在很多低龄就开始接触信息学的伙伴们不同,2015年他从福清经中考进入福州一中学习,初中三年未接触过信息学奥赛的他,在收到学校录取通知后,第一时间选择了信息技术作业。得知一中信息技术组有开展信息学远程训练活动后,立即加入学习QQ群。
比钟知闲高一级的陈俊锟、陈旭,已高三毕业,同样由于信息学学术活动方面的出色成绩都被清华大学录取了,这两人曾是钟知闲最重要的学习伙伴。陈俊锟说:“曾经亲眼看到钟知闲高一有多么多么努力,半夜都还拿着手机在刷题。只不过很少有人亲眼见过他的努力。”
畲族少年用键盘编织梦想 从小痴迷电脑,15岁考取福州一中,初中毕业已能基本完成高考的数学卷;16岁摘取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被清华大学提前锁定;17岁入选国家队,站上国际信息学奥赛最高领奖台,实现了福建省2011年以来国际中学生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学术活动金牌零的突破……
“两天的赛程,每天5个小时3道题目,每题100分。”
第一天学术活动,低迷状态延续,错误的考场策略让他损失惨重。临近岸边却在钢丝绳上打了个踉跄,引得家长老师一片惊呼,然而,此时的钟知闲已经调好心态、稳住身形,在第二个学术活动日上实现逆转,最终摘取金牌。
最终去向:已获得清华保送资格,当前为高中三年级,未进入大学
(本文内容参考各中学官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