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去美国上高中,孩子们经历了惨烈的“丛林游戏”:备考、考试、申请、面试……成功者只有少数,在丰厚的物质基础支撑的前提下,他们踏上漂洋过海的求学生涯。迎接他们的,是陌生的文化、社会和国度。在压力和青春期的情绪波动之中,他们经历着不一样的高中岁月。三年前那次美国高中申请面试,Cindy感觉不错。
撇开激烈的升学竞争氛围,这像一次梦幻之旅。布鲁克斯中学位于波士顿北部北安杜佛小镇。学校在山上,毗邻一个一望无垠的大湖,周围是广袤的田野和森林。在北京住惯的Cindy,感觉像“进村了”:环境少了嘈杂,晚上能看见星星。
面试Cindy的是布鲁克斯中学的男队网球教练。由于Cindy也打网球,两人聊得投机,聊了40分钟,大部分时间在谈网球。
申请程序结束后,Cindy等待布鲁克斯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次年三月,它没有来。
北京,中关村丹棱街,留学广告在这里随处可见。
出国动机
Cindy十六岁了。小学六年级那年,她母亲第一次带她进了一所国际学校。母亲想让她将来出国读书。她喜欢上了这所国际学校的环境。从此,出国成了她预设的轨道。
国际学校是出国预备学校。那里的课程设置和国内公立中学差别很大,因此学生们几乎无法退回到公立学校。
一些从小就上国际学校的孩子,甚至不会写中文。
国际学校是全英文式教育。刚开始上学,Cindy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写,随身带着一个电子字典。一年后,她的英语慢慢熟练起来了。
旁边好多同学出国上学。初二那年,Cindy也开始了美国高中(以下简称“美高”)的申请准备工作。
Cindy
与Cindy的家庭推动相比,今年刚入读美高的Steve出国动机更像“顿悟”。
像大多数入读美高的国内孩子一样,Steve成长于北京一个优越的家庭。15岁的Steve学冰球已近十年,是校队成员,多次出国参加比赛。在出国前的一天,我们在家中见到了Steve。钢琴老师刚刚辅导完他的钢琴。房间里摆放着一个微型的篮球架,显示他的运动热情。母亲刘菲(化名)拿出她收藏的厚厚的一沓他的获奖证书,多数是Steve所在冰球队国际比赛的奖励。说起儿子所在的中学校队,刘菲充溢着自豪。
Steve多次参加美国夏校。最早的那一年,他12岁。真正让Steve产生出国读书目标的,是2015年7月夏,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的Great Book读书营。学完后,Steve得到了读书营发的一本电子书,储存了很多英文书目。这年回国后,Steve迷上了飞盘。最重要的改变是,这次夏校颠覆了Steve对美国学生的印象。他第一次感受到,美国大学生学习非常勤奋,与“美国学生学习轻松”的国内传闻完全不同。他确立了自己出国读书的目标。
2016年,Steve加入了考托福的行列。
Steve
Cindy和Steve出国的时间段,正是在美中国学生数迅猛增加的时期。
国际教育协会为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独立非营利机构。据该机构统计,2013年,在美国的中国中学生共23562人,占国际生的比例为32.3%。2016年,中国学生增加到34197人,占国际生的比例达到42%。中国已成在美国际生最主要的输出国。
2017年8月,国际教育协会发布了调查报告《全球少年迁移——美国国际中学生趋势,2013—2016》。据该报告,2013年到2016年,在美中国中学生增加了48%,远超总国际生的增长率。后者增长率是12%。
该报告将中国中学生数增长的原因概括为“强大而增加的中产阶级”,以及“送孩子到国外接受优质教育的兴趣”。据该报告,在美国际生读美国中学的普遍动机是,在美国中学获得的经验能提高他们申请美国大学的竞争力。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