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加努力、更懂规划!
高考“失利”进入武大,原本以为只是X老师过于谦虚的说辞,但当她因为“不甘心”这样的成绩而决定出国交换、勇闯异国他乡、体验英美教育体系的不同,只为寻找最适合自己逆袭的那条路时,采访时的小林简直惊呆了。
优秀!翰林的老师是真的很优秀!!
翰林 X老师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金融经济学硕士,主修金融经济学与金融计量学,专业知识扎实;
●武汉大学金融学本科,就读期间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交流,对于英美课程体系有着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硕士毕业之后从事A-课程的教学教研工作,教学风格亲切自然,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强调逻辑训练和思维结构的培养;
●除教授经济学外,还负责一些拓展性项目,比如经济读书会,从根源上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教会他们辩证思维,从新鲜的角度看待问题;
●对于想要申请经济/金融/会计/管理等专业的同学的文书写作方面也会提供一些学术方面的指导,引领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闪光点;
01 失利考上武大逆袭之路从留学交换开始
不甘心落于人后,逆袭是我唯一的路
我是一个规划很早的人,由于我高考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发挥的很理想,最后是去了武汉大学,但是我80%以上的高中同学都去了交大或者是复旦,所以我是很不甘心的,我下定决心自己必须得逆袭,那逆袭的方式是什么呢?一个就是我可以选择保研去复旦、交大、清北这些学校,另外一个就是出国的时候去跟他们差不多的学校,或者说比他们更好的学校。
之后我权衡比较了一下,感觉还是出国留学对我的吸引力更大一些,所以在我大一的刚进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留学的各种事宜。
大一开始学习托福,然后大二就开始准备GRE,并且320分的GRE成绩是我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考出来了,然后语言方面因为有效期相对来说短一些,所以我大三大四的时候又重新去考了托福。
提前规划,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我觉得只要标化分数够了就好了,不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刷高这两个标化成绩上面,比起刷成绩,我觉得自己的主要任务是要去积累一些出色的一些实习呀,或者是优秀的项目经历的经验。因为我是大一,大二的时候已经把这个标化给刷出来了,然后大二的时候正好看到学校有一个和国外院校的交换项目,没有了其他后顾之忧,我就报名参加了。
至于选择Berkeley作为交换学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UCB是整个加州的公立系统里面最好的学校,包括全美来说,它也是公立学校里面非常好的一个学校,另一方面是家里有亲戚住在学校附近,相互之间可以有所照应。
02 在伯克利的这段交流经历 让我重新思考了很多很多
我在伯克利交流了一个学期,是从 8月~12月,可以说那段学习经历改变了我的一个人生发展轨迹。因为在去UCB交换之前,我原本是打算去美国读研的。
在去交换之前,我就听说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并不是繁华,除非你在纽约,伯克利距离旧金山也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虽然远离闹市适合学习,但是因为我从小是在上海长大的,已经习惯了大都市的热闹氛围和便利,包括学习金融专业也是需要一些机会去运用,所以我刚开始还是有些不习惯的。
美国科学的教育体系让我受益颇多
在学业体系上我觉得美国的教育体系还是比较科学的,他们会比较注重平时的成绩,会非常在乎你平时的课堂参与度,然后你不仅要去上很多个lecture,还要去参加seminar,每个seminar都是算分的,这也导致如果你想要获得一个最终总评比较好的分数,平时是不敢懈怠的。
因为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以一个percentage的形式出现在你的这个final grade里面,所以说任何的小作业,小考试都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准备,虽然说平时会比较辛苦,但会帮助你更好地打牢基础。这就让大家不要把任务都累积到最后的期末考试之前去完成。
而且期末考试的占比也并不是很高,大概40%左右,我觉得这个体系还是比较科学的。
在伯克利的经历,改变了我人生发展的轨迹
在伯克利的这段交流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了很多,比如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我到底还想不想去这个地方留学,我到底还想不想留学,以及这个地方还是不是我要留学的选择,最后我觉得我还是向往大城市,并且学金融越是往上走,当然也越应该去接近大城市,所以说我更想选一个大城市。
另外是不是一定要选美国作为留学国家对我来说也不一定,由于我已经在美国院校提前体验了一段时间,在饮食和其他生活方面并不能适应的很好,所以我开始考虑换一个方向前进。
03 选择伦敦政经 我只在乎它在“圈内人”中的口碑
当时我主要是在帝国理工和伦敦政经两个学校纠结。
帝国理工的专业是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更偏应用型,伦敦政经的专业是finance and economics,更偏理论性。
其实如果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应该选择帝国理工的专业,但是当时我觉得金融圈还是伦敦政经更有地位一些,虽然在外行人看来它在各种榜单上的排名都不如帝国理工高,但是我觉得只要圈内人认可这所学校是顶尖的就可以了。
而且我很清楚自己之后不会再去申请博士了,所以学校排名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其次是它的地理位置,要比帝国理工更市中心一点,这也算是我的一种偏向吧。
英美的留学经历,让我深刻了解这两个体系的不同
英国的lecture和seminar是分开的,lecture就是那种大课,seminar人数比较少,助教会带着做一些习题,有时候是讨论一些问题,但这些都不进入最后的考评成绩。
还有一点则是考试的评分标准,美国教授上课讲的内容可能会很难,但在你考试给分的时候还是很慷慨的,但是英国就不一样了,首先英国它的评价体系,我们研究生的时候满分100分, 50分合格,当时我觉得这合格门槛也太低了。
但现实并不是这样,之后我才发现50分不是闭着眼睛就能考到,甚至有时候你睁着眼睛非常努力才能做到,就是说他会把题目出的很难,当然这个是因教授而异的。
在英国的体系里, 50分是合格,60分是良好,70分是非常优秀的,但你如果想要考一个70分的成绩,基本上非常非常难的。
05 教学风格多样化 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路
我个人的教学风格,首先我是不太喜欢去批评或者是否定学生的想法。
很多时候学生他的想法会跟标准答案有所不同,这个时候我一开始不会去否定他们,我会先想一下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他想的有没有道理,有些时候,虽然他想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可以这样回答。
我会告诉他,因为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和你平时生活差别是很大的,所以说你得先考出一个好的成绩,将来才会去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些真正的比较现实的问题。
避免教条化教育方式
此外我比较不太教条化,我喜欢就是看各种各样的东西,各种方面的新闻,或者是看B站上的视频,见多识广之后,我每次跟学生讲课就会联想到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既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让课堂更具活跃性。
06 丰富的兴趣爱好成就了热爱生活的我
对世界文化充满好奇心
一方面我很喜欢逛B站和YouTube,看各种各样视频,我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看那种国外的那些视频可以让我更加了解世界的文化。
热爱运动锻炼
另一方面我比较喜欢运动锻炼,因为我觉得身体健康真的很重要,之前我有比较系统地去健身了一段时间,现在因为工作原因腾不出那么多时间去健身了。
但我每天都会走很多很多的路,在走路榜上一直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我曾经的最高记录是一天走了38000步,那天是因为我在纽约旅游,当时我完全没有坐其他交通工具的,因为我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锻炼强度,所以即便走的再多我也是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
用写真记录美好的时刻
此外我还有一个很小众的兴趣爱好,是我最近一年培养起来的,就是去拍写真,时光匆匆,我很想找一种方式去清晰地记录自己即将流逝的青春,然后从去年秋天开始到今年尝试拍了各种各样的照片。
包括我因为拍写真也认识了一个朋友,我们俩都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性格,家庭各方面都非常地相似,仿佛她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缘分有时候,真的有些妙不言。
优秀的人都尚且如此努力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你又有什么理由偷懒止步不前呢?
或许你正在人生的交叉口迷茫
但幸好你遇到了翰林和X老师
所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
先从提高自己的成绩开始吧
07 X老师辅导课程
经济 班课
课程 |
_ |
课时 | 上课时间 |
IGCSE经济 |
_ |
30h | 21.2.1-2.21
春节期间休息5天 每天13.00-15.00上课 |
AS经济 |
_ |
40h | 21.2.1-4
春节期间休息7天 每天15.00-17.00上课 |
FBLA 班课
课程 |
_ |
课时 | 上课时间 |
个人笔试班课 |
_ |
10h | 12.1--12.15
周二周五 18:00-20:00 |
团队笔试班课 |
_ |
10h | 12.2--12.16
周三周六 18:00-20:00 |
*可接受插班报名
FBLA授课内容
●讲解入门的商业知识点和词汇
●提升学生上课素养和商业分析能力
●培训学生在商务礼仪、商业计算和理财、计算机科学和编程、职业探索、数字公民、电梯演讲、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