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国内学子们心中的求学圣地。同样的,哈佛也是美国千千万孩子追求学术至高点的梦,人才选拔万里挑一。
当千军万马对上一枝独秀,这两所学校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抛开教育系统、人口基数差异等因素,单从录取率分析来看,中国孩子考清华VS美国学生考哈佛,究竟哪个难度比较大?
美国学生考哈佛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学生考哈佛,录取机率有多少?根据哈佛大学官方数据,2020届有39041名申请者,录取2106人,实际报到1667人,其中国际学生比例11.4%。
这样算下来,美国本土新生录取人数大约在1477人。
那么,美国每年有多少高中毕业生?根据全美教育数据中心(NCES)的统计,这个数字在350万左右。
因此美国学生进入哈佛的比例大概是: 1,477 / 3,500,000 = 0.0422%(万分之4.22)。
中国学生考清华按照相同的公式,我们再给中国学子们算上一笔账。
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6年,清华大学录取本科新生3300余人,而同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0万。
所以,中国学生进入清华的比例大概是: 3,300 / 9,400,000 = 0.0351%(万分之3.51)。
如果考虑到中国各省市教育资源不平均的情况,把录取率放到不同省或地区来看,你会发现对于不同省市的学子们来说,考取清华大学的机率也是截然不同的!
从清华大学在全国的录取人数上来看,前三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人数上北京遥遥领先,占清华在全国总录取人数的9.39%,几乎是在沪招生人数的3倍,天津录取人数占清华录取总人数的2.19%,仅是北京的1/4。
反之,部分省的学生想要就读清华难于登天,比如吉林省,录取率约万分之1,贵州约万分之3,云南、甘肃省都在万分之4左右。
总结来看,单从人口比例角度分析,中国孩子进清华比美国孩子进哈佛还要“难”上那么一点。默默地为广大中国学子们抹一把辛酸泪。
终极:中国学生考哈佛残酷的是,对于广大学子们来说,考清华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是中国学子申请美国哈佛!!!!
想要申请哈佛,排除软素质背景,学术成绩是必备的硬性要求。
10月College Board 官方公布的SAT全球分数统计中显示,总分在1000到1190、800到900之间的考生占比最大,比例分别为36%、30%,占去整个考生群体的一大半。
如果SAT分数拿到1400,相当于打败了95%的考生。然而,漫漫的哈佛申请路上,SAT1500+已成为标配。(注:SAT满分1600)
不局限于哈佛,纵观常春藤在中国的招生录取率,大家就要心凉半截。目前,据民间不完全统计,藤校今年在内地高中内共录取186人。
而根据美国招生办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大陆申请常春藤的学生约为4万人。
这就意味着,2017年藤校在中国大陆录取率约为0.46%。
而这些成功入读常春藤的大陆学生来自哪些学校呢?下表我们将详细统计一下:
拿录取人数最多的城市北京来举例,今年,北京地区有56人(数据来自上表)进入常春藤,换言之,常春藤在北京的录取率约为0.14%。
而北京市2017年的高考报名总数为60638,今年北京地区有475人走高考途径进入清华北大,这就意味着清北在北京录取率约0.78%。
这样一比就能看到,北京学生考取常春藤要比考清北难得多的多!造成录取差异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同护照持有者所在的申请池(application pool)不同。
美国很多学校对华招生有名额限制,拿本科举例来看, 哈佛每年大概7、8个,斯坦福和耶鲁都是15个左右,普林斯顿则是在10个左右。
简而言之,纵使申请季人才济济,能够获得名校垂青的就那么几个。
常春藤到底偏爱怎样的学生?去年,《普林斯顿评论》与《时代周刊》合编的年刊 《适合你的最佳大学》,结合《普林斯顿评论》公布在网上的评估方法,总结出了一套“美国大学标准录取公式”, 供各位考生参考:
学生“录取指数” =就读高中(0-4分) + 课程难度(0-21分) + 年级排名(0-3分) + 平均成绩(0-16分) + SAT成绩(6-25分) + 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0-3分)+申请论文(-3-5分) + 推荐信(-2-4分) + 课外活动(-5-30分) + 种族多元化(-3-5分) +体育活动(8-40分) + 超级录取(40分)+加分项目:父母(3~8分)+家住远处(3分)+教练征召(5-10分)+极其特殊性(3-5分)
如何成为名校青睐的优秀学子?综上来看,不论是中国高考还是美国申请,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
留美人数逐年增加,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却多年持续走低。但不论面临何种竞争环境,学校对于优秀学生的选择上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那么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想进入常春藤名校要如何提高竞争力呢?
提前规划,拥有高中四年完整成绩美国的高中和大学课程对接是非常紧密的,四年的高中教育会充分帮助学生在心理、学术、以及课外活动方面全面发展,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升到大学。
因此,有条件的家庭让孩子从7、8年级开始入读美国初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适应美国教育模式和文化。9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新环境,积极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开始参与一些课外活动。从10年级开始会接触到高难度课程,聚集一些课外或社会活动。11年级学生准备AP课程考试,同时着手SAT或ACT考试,还要保持较好的GPA。12年级就需要冲刺一系列升学考试,完成所有申请,参加面试等工作。
一个完整的四年高中学习,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重要。
平衡标化成绩与荣誉课程,加强综合实力随着标化成绩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美国名校将AP、IB等课程成绩视为反映学生真实学习能力的试金石。
不过,正如教育专家普遍不认同反复刷分一样,AP和IB也不是选得越多越好。
IB课程全称为国际预科证书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IB课程分配在六个基础学科领域里,学生既要学习科学科目,又要学习人文科目。所有参加文凭项目的学生,必须六个学科组中每组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
IB课程较适合学习能力比较全面,基础扎实,英语功底好的优秀中国学生,更适合有西方文化背景的母语为英语的孩子。AP课程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指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
美国高中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在完成课业后参加AP考试,得到一定的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AP课程可自由选择,较适合基础扎实,学习好,且有意向自我挑战的优秀学生。
当然,家长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过硬的成绩只是敲门砖,不是杀手锏,而包括体育竞技、学术学术活动、课外实践在内的综合实力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从2015年开始, 申请名校的考核重点逐渐从校内成绩,标化成绩,文书等转移到了课外活动的比拼,申请参加含金量高的课外学术活动提高背景软实力非常有必要。
美国大学看重课外活动,不论活动规格大小,重点突出这些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人品、个性、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特点。
因此,你所参加过的课外学术活动,以及你从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就会成为有别于其他申请人的重要资本。
哈佛大学招生官曾说:“分数,其实并不重要。”这句话听上去假大空,但实际是有道理的。过硬的成绩只是敲门砖,常春藤更看重的是学生包括体育竞技、学术学术活动、课外实践在内的综合素质。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