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热的日剧,那当然是《半泽直树2》了。
在日本首季最终集获得42.2%的惊人收视率,豆瓣评分高达9.4,用最近网络流行词来说,半泽直树可以说是“地表最强打工人”。
作为一名银行职员,他的故事对于大量的都市白领观众来说很有代入感,而“以牙还牙、加倍奉还”的行事方式则做到了观众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可以说是十分过瘾了。
可是2013年《半泽直树1》开始热播时,日本一位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新井纪子却预测说:半泽直树这份工看来打不久啊,因为他的工作再过几年就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了!讲演会场上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
果然,那次演说之后不久,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表了名为“就业的未来——计算机产业发展将如何影响各种职业”的研究论文,预测了10-20年后仍旧存在和不复存在的工作。
半泽直树的工作——贷款专员,在前25个不复存在的工作中名列第17。2016年,日本真的有银行开始实现贷款征信调查全自动化了。
△严格来说,半泽直树是企业贷款专员,和表格中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看来还能多撑几年
对于在半泽直树身上找到代入感的白领们来说,这可真是个恐怖的消息。
这位人工智能专家新井纪子的另一个身份是日本数学协会教育委员长,因此在预测AI将夺走人类工作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将来不被人工智能替代?”
为此,她在在2011年开始主持一个“机器人能考上东京大学吗?”的人工智能项目,这个项目后来名声大振,成为日本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代表项目,被戏称为TODAI ROBOT“东大机器人”。
而这个研究中的收获,让这位数学家惊奇地发现,帮助孩子适应未来AI时代的秘诀,居然可能藏在看起来一点也不高科技的阅读理解训练中。
2013年,东大机器人参加了日本全国统考,只考了387分,远远低于平均459分。然而到了2016年,它突飞猛进,得到了525分,这个成绩已经可以考入类似立命馆大学(QS日本排名#27)、明治大学(QS日本排名#46)这样的著名私立大学了。
接下来,它开始挑战日本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
它参加了东大自主招生的主观题考试,这是全国想考东大的最优秀考生才会参加的考试。
做理科数学试卷时,“东大机器人”取得了偏差值76.20的优异成绩,轻松进入参考者的1%。而对于很人文的世界史,在做这样的一道题:“针对西欧与亚洲的国家体制变迁,写一篇600字以内的论文”时,竟然也能得到9分,远远超过考生平均分4.3分!
然而,“东大机器人”还是落第了。
虽然数学和历史都很强,但是,它的英语和语文两科的偏差值都一直徘徊在50左右,而要考上东大,偏差值得达到77以上才行哩。偏科的“东大机器人”收到了”遗憾,樱花凋零”的落第电报。
△2017年,新井在TED上做了演讲:“机器人能考上大学吗?”(Can a robot pass a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解释了AI的考试情况
看来,东大学生可以舒一口气了。
然而,两个现实问题浮现在新井的脑海里:
第一,东大这样的顶尖大学,考题中究竟筛选出了什么样的学生素质,以至于强大的AI怎么也赶不上他们?
第二,既然AI能在考试中超过日本80%的高中生,那么,输给它的孩子们,将来该怎么办?
从“东大机器人”在数学上所向披靡,在英语和语文上却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上,就可以看出:是阅读理解能力。
你可能会反驳:可是它的世界史主观题答得很好啊?
其实这是因为,在世界史主观题上,人工智能可以做出“看似理解了”的样子,但其实无法真正理解。既然人工智能是计算机,这就意味着所有无法计算的问题基本上都不能处理。
在TED大会上,新井遇到了设计Siri的主要工程师汤姆·克鲁伯,他也表示“人工智能并不理解语言的含义。”
那些考不上东大的“人类孩子”,也是输在了阅读理解能力上。
新井在2011年组织了一个评测,想了解学生们能否看懂大学第一年经济学课本,结果发现:
首先,这些刚刚结束高考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意外地很差,怪不得日本大学老师经常觉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太低。
但另外一个发现是,不同等级的大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东大这种顶级大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其他大学生强了一大截!
新井从此把阅读理解能力称做“左右人生的问题”:
看着6000份答卷,我愈发确信,决定考生能考上什么大学的,不是学习量和知识量,也不是运气,而是他是否具有依据逻辑进行阅读和推理的能力。
后来,她干脆研发了一套阅读技能测试RST,来评估日本中学生的基础阅读理解能力。但是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二测试下来,结果实在不咋样。
她的结论是:“一半初中生处于读不懂课本的状态”。
RST测试,与孩子后来的升学情况都是强相关的,这些读不懂课本的孩子,后来也没考上优秀高中和顶尖大学。
考不上东大还是小事。读不懂课本的孩子自己是不能独立学习的,必须一直参加补习班。然而上了大学、进入社会以后,需要不断地自学,那可没有啥补习班可上了。
面对阅读理解能力胜过80%高中生的东大机器人,这些孩子将来被AI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李开复曾在《奇葩大会》上说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50%的工作
但是,这种阅读理解能力,和我们平时理解的阅读能力不太一样。
新井对学生们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它和读书习惯并不相关,那些从小就爱读书的孩子,阅读理解能力未必会更强。
和是否补习也不相关。每天在家学习几个小时、是否参加了课外补习班或请了家庭教师、有没有参加兴趣班……都调查过了,跟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关系。
连擅长的科目都不相关。如果让孩子去做不需要计算的数学题,就算不喜欢数学,RST能力值够高的孩子也照样能答对,而说自己喜欢数学的孩子,如果RST能力值偏低,也还是会答错。
甚至和高中教育都完全不相关!按照RST测试的结果,初中阶段正确率会随着年级提升而有所提高,然而到了高中阶段,正确率却不再随着年级升高而提高了。
所以,要么阅读理解能力在15岁前的教育中就已经定型,要么高中教育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看来,顶尖高中的教育方法是否有效也值得怀疑,或许他们只是通过入学考试,把阅读理解能力超强的孩子筛选出来了而已。
新井说:提高这种阅读理解能力的线索可能不是多读,而是精读和深读。
研发东大机器人时,她把阅读技能分为五种,发现其中两种“依存分析”和“指代消解”是机器人也很擅长的,然而还有三种推理、图形同定和实例同定题型,是人类的强项。
▽上下滑动看五种阅读技能定义▽
依存分析:理解主语和谓语之间“谁怎么了”的关系,以及修饰词与核心词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我喜欢吃意大利面”这个句子当中,“我”和“喜欢”之间就是依存关系。
指代消解:句子中经常会出现“这个”“那个”等指示代词,“指代消解”就是理解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对象。
推理:在读懂句子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生活经验、常识及各种知识来理解文章含义的能力。
图形同定:对比文章和图表,判断其内容是否一致的能力。
实例同定:根据定义,找出与之相符的实例的能力。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如果后天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光凭兴趣广泛阅读,或者刷一些应试教育导向的阅读试题,以上的5种阅读技能便无法充分被开发,阅读能力自然也就低了。
美国阅读专家沃尔夫教授的《普鲁斯特与乌贼》中提出,阅读能力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级阅读者-解码级阅读者-流畅级阅读者-专家级阅读者。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会停留在第二个阶段,永远无法成为流畅级阅读者。
这些人读书时,会“自以为懂了”,但他们其实只能理解表层含义,而无法进行“推理”和“图形同定”“实例同定”等深层阅读理解。他们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写出论文(就像AI可以写世界史论文一样),也能把练习题都背下来去应付定期考试,但他们并不理解论文或考试的含义。
所以随着新井的研究一路走来,这位数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却发现了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她先引用了另外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藤原正彦的说法:
曾经有人问他学校教育最需要什么,藤原回答说,第一是语文,第二是语文,没有第三和第四,第五是数学。
而新井觉得只靠如今的语文的训练水平恐怕还不够:
应该是:第一是阅读理解,第二是阅读理解,第三和第四是玩耍,第五是数学。玩耍是指运用四肢和身体的游戏,而不是那些需要很多外部条件才能实现的游戏。除此以外什么都不需要。
「 写在后面的话 」
东大机器人可以胜过80%的孩子,也许,这就意味着将来,只有20%的人能够胜任那些人工智能做不了的劳动。
这种情况将会带来怎样的结局呢? 也许未来的企业会苦于人手不足,但社会上却随处可见失业者,成为《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所谓的“无用阶层USELESS CLASS ”。
△记录片《美国工厂》中的一幕,引进智能机器,逐渐取代传统人力劳动
然而,现在学校里却仍然不断地在培养不适应未来社会的学生。
新井现在的目标是为所有日本初中一年级学生免费提供阅读技能测试,科学地评估他们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偏差和不足,确保所有人都能在初中毕业之前读懂课本。
这样就可以避免最坏的情景,在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21世纪30年代,实现某种程度的软着陆。因为:
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保护他们自己的未来。作为一个阿姨,我希望能为孩子们提供保护自己的神奇魔杖 。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