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我的母语就是中文,为什么要让老外教我中文?或者认为中文课太简单了,不够有挑战性。
如果因为自己的母语是中文而轻视这门学科,认为拿个A*,不是很简单吗?我只能说:你想太多了!
其实,国际课程的中文更难,对学生要求更高。而且中国学生学习国际课程的中文是很有意义的,收获会远远大于仅仅学习一门语言。
本次我们邀请到IB & ALEVEL中文课程的黎老师,为大家分享为什么中国学生也需要学习国际课程的中文,以及在中文考试中取得高分的秘诀。
Vicky 黎老师
⬛ 北京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硕士,科班出身,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领域,6年跨文化领域工作经历
⬛ ALevel学生A*率80%,IB难度最高的p2课程学生6分率85%。A-level 2020年一月出分,小班5名学生全部A以上,4名学生A*
⬛ 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围绕核心知识点,旁征博引,拓展学生的思路和对文学、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围绕大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学习框架
⬛ 授课体系及科目:IB中文/ALevel中文
01从北大中文到国际课程老师
我不是从小就喜欢语文,但是在一种很懵懂的状态下接触到了作品、看了一些书,就进了文学的门。后面我也算比较幸运,一步一步地到了比较好的学校,遇到很好的老师。文学给了我很多机会去拓展视野。一方面,我很受益于中国的教育。
你一旦爱上了语文,爱上了阅读,就会发现文史哲是不分家的。比如《史记》既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历史著作。在这样的影响下,我就有了更广泛的目标,开始去涉足历史,哲学等领域。这给了我一个机会,去看到更多的东西,去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之后我开始教国际课程,也一直在加深对文学的理解。IB和A-level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知道我们可以再拓展理解文本的视野,更自由地进入一个文本。
我开始更多地去思考这个作品为什么不只是在我的国家有意义,为什么在其他的文化环境里,也有那么多人喜欢它。
02为什么中国学生也要学国际课程的中文?
1国内语文教学的劣势在中国学习语文,大家都是凭着本能的爱,比如喜欢看书,就说自己喜欢语文。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没有锻炼出思考文本的能力。
比如这次的疫情有很多公众号在写这些文章,有很多人看到阅读量10万+,就觉得写得好。但是当我们在关注这些社会议题的时候,如果只是读,不去思考,是很容易受骗的。而且国内语文考试十分死板,考试出的题也很偏、很怪,好像目的就是为了考倒大家。这就造成很多同学不喜欢语文,或者学习就只是为了应试,并没有真正提升自身的能力。
2国际课程语文的优势学国际教育的中文其实是很有意义的,它能够启发学生很早去展开批判性的思维。因为他们一直在所有的学科教学里面都强调一个立场,即分析和评论的立场。看完一篇文章,要永远去想:这个文章是谁写的?作者是谁?他要达到什么目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当你这样去分析的时候,你就永远不会被某一种意见所蒙蔽。
国外的教学理念,尤其是IB,是非常好的。它在大纲里面把怎么引导、怎么培养学生,设计得非常好。你要是按照这个大纲学习,你对于中文、文本,甚至对于社会、对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你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了。
但是国际课程的难点在于它对老师的要求很高,需要老师能够真正把大纲里的点都落实到课堂上。但事实上就我接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其实时间是不够的。他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校外的机构的帮助。
03A-Level和IB中文考试区别
其实中文考试基本上考的就是阅读写作、文学评论和口语,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文学评论,要求写一个分析的文章。以鲁迅的《故乡》为例出题,就可以看出IB和A-Level的中文考试有何区别。
1A-Level - 爱德斯问: 作者如何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请从故乡景色的变化、故乡人的变化和故乡人的生活这三个点进行论述。这种问法直接告诉你作者表达了什么东西,然后你直接根据这三个点进行回答就可以了,而且只写250~300字。
2A-Level - CIE问: 为什么在文章里面要说我并不怎么留恋我的故乡?CIE更难,因为它他没有告诉你它隐含的主题,你需要自己把主题先明确,然后展开分析作者怎么表达,也要自己确定论点。而且字数还有600~800字,相当于一篇作文了。
3IB问:选两部你读过的作品,分析作者如何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事件来表达主题。IB会从一个理论或者一个文学概念出发,要求你能够用自己的理解进行阐释。并且要求对文本要非常熟悉,如果你不知道有哪些作品的哪些情节能够支撑,就没法回答这个问题。总体而言,A-Level的难度没有那么高,但它要求你对文本有透彻的理解,你才有可能自己在分析的时候有论点。
IB的难度更高,需要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目,对文学理论有比较系统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04如何教出众多考A*的学生?
丰富的教学经验,让老师已经围绕大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学习框架,并帮助多位学生拿到A*。
1找到进入文本的缝隙在讲解比较难的文章时,我会找到让学生能够进入文本的缝隙,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文章跟我有关系,就能理解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比如《故乡》这篇文章,是以鲁迅为原型写的。我就会问学生:鲁迅当时其实在北京买了一个四合院,那么为什么他要在文章中把自己的经历写得这么惨呢?
从这一点出发,就会启发同学们思考背后的原因是辛亥革命之后人民的生活很悲惨,这样写更能表现平民阶层生活的艰辛。A-Level要考的也正是作者想表现什么,他是怎么表现这些东西的,有哪些方法。
很多文本都有这样进入的路径,会让同学们对文本更加亲近,就不会再“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了。
2带着问题进行文本细读
在CIE考试中,我们百分百地押中了原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不是我们专门有课来押题,而是我带着大家文本细读,逐字逐句地跟同学们一起讨论。
我们在讲文章的时候就问了很多的问题,这本身就已经基本上覆盖到所有可能考到的问题了。而且小班教学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因为文学它需要的是一种启发和相互的探讨。尤其是每个同学的人生经验都不一样,通过大家相互的这种激发,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3建立思考的框架答题框架
在答题的时候,学生常犯的错误是直接进入情节分析,但是这样是写了一个读后感,不是文学评论和分析。分析是要有思路和框架的,比如论点、分论点的搭建,以及最后的结论要串联全文。
答题的核心是把想法有效地放到一个框架里面,体现出层次,让考官一看就知道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有怎样的论点,是怎么找到文本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作品框架在学习时,也要给所学作品建立框架。
我们学完每一篇文章,应该按照主题分框架,比如《故乡》有反封建、友谊、怀念故乡、女性的主题。再列出文章里面哪些情节支撑它,以后复习的时候拿到这个表,就十分清晰明了,也方便对比不同情节的同一主题。特别是IB,考的内容非常多,要求对文本十分熟悉,建立框架思维就更重要了,不然考试前根本无法复习。
05“问题”学生,也可以考出好成绩
1因材施教:从B逆袭到A*有一个学生,别的老师都跟我说,他不太爱学习,不愿意配合学校的老师完成作业。但其实我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对于生活,他自己的想法是很多的,而且他的这种特点在国际教育的中文考试反而是很大的优势。
根据他的这种特点,我平时上课经常就他的想法展开讨论,并由此启发他思考更多的东西。这使得他跟我的互动比较好,他也很认可我的教学方式。他本来预期最多考个B,最后他考了A*。他从来没有在其他科目上拿过这么高的分数。
这种因材施教的美好理念,只有在辅导机构里面才有实现的机会,因为它真正可以实现1对1或小班教学,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为教育,不是理念好就可以。理念再好,需要老师来实施。
在大班上课学生比较多,这就很困难。
2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有一个学生特别有个性,特别挑老师。当面很配合,回去之后就会跟他的班主任或者跟家长说不喜欢之类的。
他到我这来的时候,我不像其他老师一样要求他6部作品都学完,我就说:先挑你喜欢的,你最愿意学的。最后学生慢慢学下来,效果非常好,对语文的兴趣大大提升。这就是为什么国际课程给你6部作品,并不是说我们都要认真学完,而是给你一个选择,给你一点空间。
其实核心是你要进入文学殿堂,到后面你自然会慢慢地对别的东西感兴趣。而不是说我非要让你学会一个东西,不管你喜不喜欢,那你可能连最基本的兴趣都没有了。
06准备中文考试的小技巧
1. 考试题目,如果是文字作品和电影选一个来回答的话,建议大家选文字作品。
因为电影它本身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艺术,要去分析它的镜头、节奏、背景音乐,很多专业术语是大家不熟悉的。但是文学作品的比喻、对比、夸张、铺垫、伏笔,大家都是学过的。所以我建议大家现在如果准备,可以优先选文字作品。
2. 在文学作品里面,建议大家选短篇。
比较长的复杂的作品,人物很多,如果时间不太多的话,就不要选。短篇准备起来更有把握。
3. 要多选一个作品准备。
答两道题,至少要选三个,以此类推,不要只选两个作品。万一今年出的那个题你准备的用不上,那就很麻烦了。
4. 一定要仔细阅读大纲!
大纲里面对每道题要考察什么,学生怎么回答,怎么给分,都讲得非常清楚,所以一定要对大纲非常熟悉,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准备。
5. 如果事情很多,想要节省时间,可以选择辅导机构。辅导机构能够以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让你取得更好的成绩,你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你只要跟着老师学就可以了,不用操心任何事情。课前也不用看,我就在课上我带着你一起读,我也能保证你能进入这个文本,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如果要准备考试,欢迎大家来翰林报课。
为了帮助大家高效备考,并且在IB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翰林特开设了IB中文辅导班课!IB中文班课信息
班级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间 |
1班 | 9.6 - 12.13 | 每周日上午10-12 |
2班 | 9.5 - 12.12 | 每周六上午10-12 |
3班 | 9.6 - 12.13 | 每周日晚上7-9 |
4班 | 9.5 - 12.12 | 每周六晚上7-9 |
翰林 H老师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读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关注全球性问题,曾发表多篇论文,参与19年当代外国文学学术会议,学术功底扎实。
◆ 入选华东师大IB教师证书gcie项目,曾在华二实习,IB文学教学经验丰富,带领学生实现5分到7分的突破。所指导的2020届ib学生有3位获得七分。
◆ 授课方面坚持耐心负责的原则,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文学内涵的同时有效改进文字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