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正版知行梁某人
祖母徘徊在炉子的火焰旁,一边优美地哼着吉库尤人的宗教歌曲,一边扇着火。她揉好面团,放在炉子上。她的静脉随着每个动作抽动:这是一幅由贫困和生为人母的一生所绘成的活生生的杰作。空气中的烟雾越来越浓,我很快就被逼出了这座泥巴砖墙房子,她哈哈大笑。
我呢,我漫步到农场边缘一座山脊中的小溪,想起父亲早早起身喂牛的故事,想起在母亲的回忆中,她在当地一个种植园里摘了数小时咖啡豆后额头上的汗珠。
这里的生活与我在美国的生活有着极大的不同,贫穷的苦难与闪烁的繁荣似乎永远不会相容。但这就是我所继承的两个世界。而我在任何一个世界中的存在也离不开另外一个世界。
这是一段我在《如何把一坨“翔”,写成一篇神级文书(上)》曾引用过的文字。
仔细看第一段,你有没有感到什么相似之处?你的奶奶外婆辈,是不是也这样的?
那为什么他能写出来,而你不行呢?
这就是头脑风暴带来的能量。
上次说了头脑风暴前面的准备工作。当你按照我的说法去做的时候,你应该已经具备了:
1.基本的文书写作技巧和思路
2.已经被强行开阔的眼界和想法
别小看这两个东西,现在情景演绎开始。你对面坐着一个准备和你头脑风暴的老师。这时候你该怎么做(记住,他长这样):
Step 1:把自己当憨批!
什么概念?在国内,由于独生子女或者家庭条件的缘故,基本上出国的孩子们前半生顺风顺水惯了。我当初给学生做头脑风暴的时候,发现最大的问题是:
坎坷对他们来说,似乎遥不可及。
然而,坎坷的定义说多种多样的。没钱却勤奋读书是一种;学个自行车会摔跤,也是一种。
对学生来讲,他们往往忽略的是后一种。
而后一种在生活中的体现不胜枚举,多得中国学生往往会忽略。这和我们传统的教育有关系,不展开讨论。但是的确,“高大上”三个字把孩子们的思维给困住了。
怎么解救?
我认为,就在于“憨批”二字。
不是让自己觉得自己多傻,而是多想想自己曾经做过的溴事。人的成长离不开这些经历。
曾经,我有一个学生的文书,分享的就是一件糗事:
从小都是众星捧月,高高在上,成绩优秀,然而进了高中却跌下神坛。但是自己明面上在最好的朋友面前又要装。终于有一天被拆穿了,她怎么去面对这些突如其来,把她最后一块遮羞布摘掉的事情中走出来的?
不要害怕分享这一类的故事。脸皮厚一点。再比如,我曾看过一篇录取了康奈尔的文章,分享的是自己喜欢跟着垃圾车狂奔。这放我们国内学生你怎么看?
然而你没看到的是,当他愿意分享这种搓事的时候,他已经赢了。更何况他将自己的这份经历和看世界的欲求结合了起来,提升了他追垃圾车的精华。(是这样的,老梁很小的时候,也做过这种傻事,是因为当时想知道垃圾车这么臭的味道是怎么来的。。。)
而且你不应该对自己想要说出来的答案做个预设。没有什么是好的,没有什么是不好的。有人问我,老师,那我打篮球被帽过好多次,感觉特别傻,但是好像和很多人重复了,可以写吗?
很多人会跟你说不能,但是我告诉你,
可以。
因为相同的事情,却拥有不同的视角。视角决定了你的高低。
别说打篮球了。自行车骑行等都行,你要乐于把自己这种溴事分享出来,你才能明白,你的成长有多大。
然而,当你在“憨批”这条路上你走不通的时候,怎么办?
这时你就需要“分享让你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事”
什么意思?
我们的人生,充满着各种怪奇的事情,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事情妈惹法克,有时候你觉得这件事情so terrible.然而总有一件事情让你动容,让你气愤,让你无法忘怀。
你尝试过在你的脊柱上打17根钢钉,为了治疗脊柱侧弯而放弃热爱的舞蹈嘛?
我的学生有!
你尝试过自己住在小村子里,看到很多女孩子没书读,而自己作为村里唯一一个有机会读书的女生,看到那些女孩炙热眼光时的感受吗?
我的学生有!
我是否经历过家人的离开,贫穷的困扰,残疾的痛苦?
我的学生有!
有人说不要卖惨。而其实卖惨完全可行。看看近年来哈佛和Yale录取的学生的文书吧。卖惨不是目的,他们更看重你如何从痛苦中走出来,并帮助世界。
当然,这是一方面,还有一种是当你聊这事儿的时候,你有种谈天说地的感觉。
举个例子:我有个学生曾在club中承担职务,努力工作,当做的好的时候,背后总有人说他做作,矫情而非认真负责。他就想到了他爸爸,引出了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承担责任,但却总被说吃力不讨好的故事。他将父辈在原生家庭中的努力被质疑,结合到自己在club中做事总被质疑这一点,理解了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不仅有赞美,更有铺天盖地而来的质疑声。正是这两种声音的交汇,才是检测一个人是否有恒心毅力的时刻。
当学生分享这故事的时候,我看得出来他眼神中的愤怒。他讲到爸爸被质疑时,他也变得更加话多了,同时,眼里夹杂着同情,迷惑。
朋友,这时候你的状态就来了。这个故事,也许就是你最动人的文书。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能够理解我在上一篇中曾经说的“文书,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的观点?
当然,专业人士在这一步的时候,已经把“伪学霸”和“学霸”区分开来了。而同志们,你们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都参与进来,因为这个时候你们更会发现这句话的意义---
第一步大功告成,恭喜你。你只是完成了做菜的第一步:挑菜。怎么做成精细活,在于下一步:
Step 2: 不断升华你的思想和逻辑
头脑风暴中,聪明人都会做一件事情。他们都像工匠一样,把一个点层层深挖。
怎么深挖呢?
大家都知道,所有你在第一步中理出来的故事,都是为你最后的思考所服务的。事件的起因是促成你思考形成的动因;事件的结果是你思考的反映。
你真当招生官很喜欢看你的故事?现在每年几万篇文书下来,招生官该知道的,该看过的故事,都看得差不多了。
他看文章背后的东西。
这时,请你拿出一张纸,把你分享完故事后,你第一个想到的思想立意写出来。
我给你一个实例:一个志愿者的实例。
他,作为leader,负责上海博物馆鉴真东渡展的解说,但是发现他带的参观团里,外国友人和小朋友居多。小朋友无法理解鉴真东渡的意义,而外国友人又无法理解这里面的文化内涵。于是他就各种查阅资料,为了能让自己的讲解更接地气。他拿这种事件比喻欧洲的文艺复兴,照亮了日本原本昏暗的天空;他又说鉴真好比魔兽世界里的萨尔,永远怀揣慈悲之心,做着世界和平的事情。
故事讲完,开始归纳。
你第一次的归纳写在纸上:培养了自己的领导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归纳的不错,但是这算什么?谁都有?
这时你开始寻找整个故事里更深入的东西。很显然,他做了一个leader做的更进一步的事情:他不只是协调了工作,还深入听众的需求,进行自我充实,并反馈给听众。
你听完,觉得有道理。于是你给了我第二次归纳:想要做好一件事,需要更深入的去挖掘别人的需求,才能做得更好。
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否可以更好呢?
鉴真是谁?
唐时的高僧,使儒家文化,唐文化传遍东亚的大使。你在这里的讲解,是否让更多国人了解了自己国家的荣光,也让外国友人更理解了中国?
你听完豁然开朗,你进行了第三次的归纳:我在这次志愿者中,成为了文化传播的大使,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介绍给了大家。
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总觉得缺点什么?这个总结怎么一点都引不出我的共鸣?文化的不同,文化的共融呢?现在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不就是文化的冲撞,和最终的融合吗?是否能写的更加深刻呢?
你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并提笔写道:
为他人讲解,让他们了解这一段厚重的历史从来都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文化永远有不同,我所做的,就是让每一个人理解文化,尊重文化。而那些分享着不同文化的外国人,我正在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唐文化发出声音,让他们听到,让原本不断冲撞的文化世界得到交融,让两种不同的文化,最终在世界的大染缸里,融合在一起。
不想说这多么的高深。然而,头脑风暴中你要做的,就是这样: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观点,在和老师的头脑风暴下,不断深挖出内在的东西,并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思想。
所以,永远不要忽视平淡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背后,有着你不可想象的深邃。
当然,第二步的时候,你又可以实践这一句:
第二步终于完善了。菜已经完美,装盘,接下来,就是要让这道菜看上去更好看,更艳!
怎么办?
添加配菜啊!!
Step 3: 尝试找出你需要突出的人or事
还记得文章开头我觉得那个祖母嘛?是不是一个活灵活现的祖母出现在了你的眼前?
为什么会这样?
不要感到奇怪。因为你在第一步、第二步的时候,你都关注到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的内涵了。而里面的各种人物配角,事物的模样,你并没有开始玩转。
这也是有技巧的。这种人or事的突出要有目的性。
那就是一个----他会对整个故事你的逻辑推演,矛盾产生有决定性作用。
比如上述的祖母,就是学生追忆自己生活过的两个不同世界的交融的推演点。所以你要突出她。
想一想,没有祖母这种悠然自得的模样,你又如何能对如今的美好生活进行描绘。
这里因为篇幅的原因,我就不多举例了。给大家看一个例子:
“因为脊柱侧弯,你不能再跳舞了。”医生说着,推了推他那副老旧的树脂眼镜,我透过他已经有点儿磨损的镜片,看到他毫无感情的眼睛。但是依然敏锐地察觉到了他抿了一下嘴。
是失望?是怜惜?还是不以为然?
这时,我听到我的母亲低声的抽泣,她的鼻尖通红,眼圈里滚滚泪珠并不舍得下来。而我的父亲,一个穿着老款衬衣的男人,则坐在我的右边,眼神飘忽不定。
那一块,我终于爆发。因为我知道,我热爱的舞蹈,将离我而去。
。。。。。。
这段文字中加粗的红字部分就是重点拿出来描绘的人。这层对医生的细节描写和刻画,让后面学生情感的爆发有了切入口。也推演出了后面的故事。
结语
这一次分享了我对本科生头脑风暴的想法和建议。下一次我将针对英美加港新等英语系国家的研究生文书头脑风暴做个详细的描述。
头脑风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大家在之后的头脑风暴中,获得一篇让自己“赏心悦目”的文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