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hen Loh(罗博深)
数学家,美国奥林匹克数学国家队冠军队教练,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数学系教授,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
在前不久在爱迪学校举行的伯克利数学学术活动中,Po-Shen教授为参加学术活动的学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在会后,我们有幸请到教授接受采访,与我们分享了关于数学教育的思考与感悟。骰子,可能在所有人的生活中都不陌生。
但是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骰子?这个简单的六面体里面,包含什么样的数学道理,你有没有仔细思考过?
Po-Shen教授的讲座用一个掷骰子的游戏作为开场:两名同学轮流投掷两个骰子,看似简单没有任何玄机,但是细心的爱迪九年级学生张若茗却发现了其中的奥秘:Po-Shen教授的骰子是特制的,不同与其他骰子,一点和两点的两个面是相接的,这个特制的骰子一点和两点的面是相对的。
掌握一点投掷的技巧,就能大大提高胜率,这让在场的所有嘉宾都印象深刻。Po-Shen教授随后在讲座中用数学的概率分析讲解了投掷骰子过程中的数学原理,数字证明如果有两个相对的面点数只和为3,那投掷者只要在旋转过程中回避开这两个面,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平均值。
Po-Shen教授连续两年带领美国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学术活动夺冠,他同时也致力于激励更多的人探索这门充满挑战的学科,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热情。
在他看来,数学的用处不是帮你记住一个东西,而是帮你想出另一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数学也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家和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数学家,最重要的是要思考,然后让计算机帮忙解决问题。在之后的采访中,Po-Shen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数学学习世界中的乐趣与感悟,并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奥数”这一词曾一度让有些家长谈之色变,大多数人联想到的都是无尽的题海和高难的题目,但是谈到学术活动数学,Po-Shen教授有深刻的见解。在他看来,学术活动的目标应该是自己,而不应该是别人。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学术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从千万人之中选出顶尖的一到两位——这样一来可能没有能够登顶的大多数人都会是失望的,这并不是学术活动的意义所在。
“我更愿意把参加学术活动定义为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这样你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是‘赢家’,你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不只是学术活动,生活中的其他项目也应该如此:所谓具有‘竞争性’,其实应该是指:永远都要努力比上一次做的更好。
比如说,对于我自己而言,如果上一次我用英文做了一个演讲,那么下一次我会挑战自己,用中文(第二语言)来完成。以上的思考角度也给了我们关于学术活动的另一个核心价值,那就是挑战难题。
没有任何学术活动是容易的,试想如果你所有学术活动的获得满分,如何评判自己是否相对与上一次有所进步?在像奥林匹克数学学术活动这样的赛事中,你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手’,并不是希望你们能够‘一决高下’。可能在一个班级中,你会遇到的同学和老师的数量都是有限的。
而在这里,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像你一样,对数学抱有这么高的热情,你们可能会成为朋友,互相激励,互相分享共同的兴趣,你们都会取得更快的成长。”
关于数学教育,Po-Shen教授告诫教育者们,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将参加‘奥赛’的学生区别对待,特殊培养。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让一部分领先的人登峰造极取得进步并不是学术活动所希望实现的,而是希望他们用他们的才能和热情去帮助和感染其他的人。这样才能取得共同的进步。
在很多中国家长中,满分意味着完美表现,而99分,就是美中不足,粗心大意是孩子数学学习的大忌。而在Po-Shen教授眼中,如果考试获得了满分,可能意味着你在做一件过于简单的事情,这是没有意义的。
能够引起他兴趣的,是那些尽力只能达成50%的挑战。
“在我所任教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教授安排的考试,平均分都在50分左右。通过这样我们去探究,用什么程度的问题考察学生,他们仍然可以获得50%。
在大学里是这样,事实上我建议从小学的教育中也应该是这样。让所从事的学习更加具有挑战性,永远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你才能更有前进的动力。
对于教育者而言,我认为太多的关注分数的高低,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衡量题目设置的难度上。”
(未完待续,在下一篇中,Po-Shen教授将会与我们分享他对于机器智能化取代人类工作、孩子数学兴趣能力的培养以及关于天赋与后天努力方面的探讨,敬请期待;本文图片引用自阿思丹官方微信)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