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学校和国际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目前还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也正因此,从公立环境下转读国际学校,不是像体制内转学那样转完就两清了;任何问题都值得去认真看待。
成熟的课程设置,往往都经历了千锤百炼,早已形成系统。
孩子如果不是一开始就入读国际学校,那无论何时从公立环境下转读国际学校,都意味着要面临十分辛苦的转学过渡。
01.转学可能遭遇哪些不顺
1.学科之间的转换问题
低年级:(英语难题)公立环境下对英语听说能力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学成“哑巴英语”。让孩子大胆开口,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日程。
高年级:(人文难题)国际学校在人文上非常受重视,扩展类词汇较多,尤其各种小文章;而且英语读写除了英文课上的各种题材、形式的写作,也表现在其他科目上(即我们普遍认为的学科小论文)。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困难不仅会持续很久,还会影响到将来的升学。
2.授课之间的转换问题
英文授课:公立环境下,孩子的英语程度以适用交流为主,而国际学校的英语程度则以教学为主(即便是双语教学也是如此);公立环境下的孩子,在学科英语上的能力非常薄弱,如果不加强,会越积越多;公立环境下对英语听说能力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学成“哑巴英语”。让孩子大胆开口,是转入国际学校最重要的改变。
授课模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沟通表达能力外,国际学校的授课方式往往不会制定标准答案死记硬背,而是启发思维;所以,重点并非“上课重点”,而是一整条的思维脉络。
3.新旧之间的交替问题
中文能力:转入国际学校后,教学、沟通、作业等大多都是以英文为主,中文能力下降在所难免,尤其是中文读写;
自信心等:国际学校因为完全不同的教学行为及评测方式,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动摇,这是几乎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察觉到的问题;包括家长自己在评判孩子的学习情况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代入到公立模式下,这对初入国际学校的孩子来说,非常打击人;所以公立环境下转读国际学校,一定要及时察觉孩子自信心下降、“兴趣爱好”低落等情形;尽量以学校的学业评判标准,或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标准为依据,避免出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左的情况。
02.公立爸妈如何教好国际娃?
转入国际学校不仅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作为家长同样需要地不断学习,和孩子转学一起适应转学带来的改变。
1.帮助孩子规划自身能力
家长自身对于孩子的国际化路线要早规划早准备:
上哪个国家的大学?
在申请这些大学的时候,需要提交什么课程的成绩?
需要通过哪些考试?
甚至是将来打算报考哪个专业?
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养成精准的规划能力,同时教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确保孩子在一整年的校历上清楚地标出各类关键考试、活动,参赛和假期安排时间节点。同时,跟孩子一同监测每个时间节点任务的准备和完成情况。
好的方法是:家长将自己每月、每年的工作计划(生产目标、绩效目标、日程安排等)拿出来与孩子分享,树立榜样。
2.定期和孩子进行教育交流
积极与孩子讨论教育的目的和目标。避免过多地谈论分数、排名和升学,不要与孩子计较99分和100分的区别;取而代之的是讨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为什么要在学校表现优秀。
好的方法是:不断给出积极正面的榜样范例、英雄故事和自己的经验,将其中的优秀品质提炼出来,鼓励孩子如果要想优秀,这些品质就是他们必须要具备的。
3.帮助孩子调整目标和动力
帮助孩子将学习的动力调整到其最本质的特性上来。鼓励人类不断学习的动力,源于成功感、完成感,克服挑战,发现自身能力,获取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更多的选择;切莫一味地将金钱、物质、地位和名誉等作为激励孩子学习的诱因。
4.多跟校方进行沟通
国际学校全新的授课方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家长应多跟校方沟通,以家校统一的方式鼓励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克服困难。
国际学校里的家长会和校园开放日的频率是超过公办学校的,可以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那里获得最直接的反馈,当然这对家长的英文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5.耐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国际教育更侧重人格的塑造,这样的教育成效不会在短期内就显露得那么清晰,只有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家长才能够看到和感觉到。看不到分数和排名,课外活动比例加重,很多家长开始不适应和担忧。
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多点耐心,除了漂亮的成绩单之外,孩子身上其他的闪光点还等着父母们去发现。
6.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家长可以为孩子建立挫折教育思维:
◾失败的原因成为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加以关注;
◾灵活调整自己,并能将自己的最好水平展现出来;
◾利用勤奋、天赋和组织规划来减小失败的几率;
◾做好了尝试新策略、付出更多努力的准备;
◾对关键领域拥有绝对的控制;
◾视失败和挫折为暂时的和具体细分领域的。
相信国际学校优质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围等,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优质的教育平台,帮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远。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