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池,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
经济、环保、电量足的特点很是受人们的喜爱
但很多人对充电电池却不够了解
导致生活中到处都能听到有关充电电池的谣言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谣言
看看你是否也曾被骗过
当一块新电池买回后,最好进行三次循环充放电,充电时间应该超过12小时,以便激活电池最大效能。
真 相
准确地说上述说法并不是谣传。电池从出厂到用户手中存在一个时间差,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
对于时间差较长的电池,其电极材料会钝化,因此厂商建议初次使用的电池最好进行3~5次完全充放电过程,以便消除电极材料的钝化,达到最大容量。
但通常厂商都没有注意提醒消费者,这里所说的完全充放电不应该是深度放电,而应该控制在5%~8%既可。否则一块新电池很有可能会报废。
镍氢电池为了达到最完美的饱和状态,需要经过“补充”和“涓流”过程,这个时间一般在5小时左右。而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特性更是将其深充电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一旦充满,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便会自动停止充电,因此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也没有实际意义的。
只要充电电池使用得当,就会在某一段循环范围内出现最佳状态,达到最大容量。
例如早期的镍氢、镍镉电池,如果使用得当,定期维护,会在10~200个循环点中达到其容量的最大值(出厂容量为1000mAh的镍氢电池在循环100次后,容量有可能达到1100mAh)。
真 相
对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而言,这种循环的峰值现象是不存在的。因为锂离子电池从出厂到报废,其容量的表现为循环一次少一次,从未出现过容量回升的现象。
锂离子电池到底有没有最佳状态?答案是肯定的,这跟其所受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在25℃~40℃的环境下会表现出极好的性能。而到了低温或高温状态,其性能就要大打折扣了。例如你在室外阳光直照的情况下使用笔记本电脑,就没有在室内使用的时间长。
两个标称容量相同(例如800mAh)的电池来说,如果一个实际测得容量为860mAh,另一个为805mAh,那么860mAH的就一定比805mAh的好。
真 相
一般而言,不同型号(不同体积)的锂离子电池,容量越高使用的时间也就越长。如果抛开体积和重量等因素,当然是容量越高越好。但对于两个标称容量相同(例如上例)的电池却未必。因为实际容量高的那个电池,很可能在电极材料中添加了用于增加初始容量的物质,减少了用于稳定电极的物质。其结果就表现在循环了几十次之后,容量高的那块迅速衰减,而容量低的却依然坚挺。
国内许多厂商为了缩减成本,扩大销量,往往就采用了这种手段来生产高容量电池。用户在使用半年后就会发现工作时间大为缩短。总之,提高容量的代价就是牺牲循环寿命,厂商不在电池的材料上下文章,是不可能真正提高电池容量
充电电池如果不使用,应该放光了电再保存。
真 相
锂离子电池到底该充满了保存还是放光了保存肯定会让很多人感到迷惑?这一问题的解答要从其先天性的缺陷谈起,那就是“老化效应”。
锂离子电池在存储一段时间后,即使不进行循环使用,其部分容量也会永久性的丧失,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自出厂时便开始了它们的衰竭历程。不同的温度及饱和程度下老化的幅度也是不同的,具体幅度可见表所示。
由此可见,存储温度越高、电池充的越满,容量的幅度就越大。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长期保存,用户应当将其电量控制在40%,并存储在15℃甚至更低的温度下即可。至于那些镍氢和镍镉电池则不存在这一“老化效应”,长期储存后只需进行几次完全充放电即可恢复其原始容量。
对电池充电时,冲电充满以后再续充12小时,这样做有利于增强电池的饱和度。
真 相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品质合格的座充充电器会在充电完成后自动关闭充电电路,没有电流,即使电池在座充上放置10小时也是无济于事。目前绝大多数手机充电器均采样这样的设计。因此当绿色指示灯亮后,直接将电池拿下来使用即可。
当前充电电池的材料主要是锂金属,但目前主要锂电池存在电池膨胀损坏,成本过高的问题。在本课题中,哈佛大学博士后导师会带领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科研探究。
01 科研简介
本课题 通过在这个项目设计电池以及材料,学生将会
培养高素质的材料设计、系统设计能力
学生会接触到更加热门和实用的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接触前沿知识的同时,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锂离子电池如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且了解未来的大规模能源储存系统
02 研究方向
化学 材料科学 能源学
自主导航 路径规划
03 适合学生
9-11年级高中在读
04 导师介绍
导师:哈佛大学 博士后
研究领域分子设计,储能材料的合成,锂电池研发
在Nature上发表多篇学术期刊
在多个学术会议中发表口头报告
05 科研成果
成果1:在英文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
项目保证为学员在正规的英文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正规的学术期刊均要求由独立审稿人决定论文的录用与否。因此,论文的成功发表标志着这篇文章已达到学界公认的学术标准。翰林&有方学者最优秀的学生,不但可以冲击EI、SCI等高级别期刊,而且有机会参与全球顶级的学术会议。
成果2:第一作者身份
项目坚持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在申请过程中,招生官最看重的是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参与程度,而第一作者顺位恰恰是这一点的最佳证明。近年来,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在教授署名的论文中挂名,这使得第一作者身份的含金量更为突出
成果3:高效备战具有高影响力、高含金量的科研学术活动
学生可以直接使用项目的成果论文冲击多项全球顶级的科研赛事,其中包括:被誉为“中国青年的诺贝尔奖”的丘成桐科学奖、谷歌科学奖和达特茅斯大学举办的ISEC论文比赛。
成果4 :独一无二的课题
项目的导师会为每个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课题,连接最前沿的科研方法和学生感兴趣的学术方向,保证学生研究内容的差异性。
成果5:美国TOP30院校导师的推荐信
项目将为学生提供项目导师撰写的推荐信。导师作为推荐人,来自于美国顶尖学府的科研团队,保证了推荐信的可信度;而导师所提供的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描述能更好展现学生的过人之处,从而大大提高了推荐信的价值。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