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我们举办线上讲座
规划科研之路,开启美国名校大门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讲座
相信各位也收获了很多
没参与讲座的家长们
记得阅读这篇讲座回顾贴
了解如何规划孩子的科研之路
能顺利冲藤/上G5!
李老师
翰林有方科研资深顾问
毕业于有着政界领袖摇篮之称的乔治城大学
所带学生100%被美国Top20名校录取,擅长挖掘学生学术潜能,清晰定位科研领域方向,帮助学生在美本申请中脱颖而出。
在5~10年前,科研能对孩子有什么助力是个不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国际赛事与学科类学术活动已经能为你的背景锦上添花,让你的爬藤之路一帆风顺。
但随着科技发展,父母培养的孩子的能力普遍提高。优异的标化成绩(IB全7分、AP全5分等)已经屡见不鲜。
如何在一群优秀的孩子中脱颖而出?似乎成为家长苦恼的事情。而近几年兴起的各大科研赛事,就是这个突破口。
首先,科研体现的不是你的应试/答题能力,而是学生的学术能力。
随着留学孩子的标化成绩,各项能力越来越优秀,美国藤校的招生官和教授也更看重学生学术能力的体现。
当孩子有优异的标化成绩时,一定要考虑让孩子走科研这条路。
优异的标化成绩,参加国际学科学术活动是冲藤,上G5的基本配置。做科研可以突破重围,展现自己的优势。
科研也不仅是理科生的专利。
● 理工科生的科研项目叫科学研究;
● 文科/商科的学生我们统称为学术研究;
● 艺术类的学生可以学习艺术史鉴赏的相关研究。
对于不同学生,要找每个人适合的切入点。
孩子确定课题方向时,一定是学术规划老师、家长、孩子进行讨论沟通,找到最合适的方向,这样孩子不是被动的接受,对科研的兴趣会更大。
科研可以提供给学生独⼀⽆⼆的学习体验。它可以可以改变孩子的三大方面:
1.思想方法的改变,学生不再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思考知识从何而来?
2.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孩子做科研之后最大的改变是勇于尝试并且解决复杂的开放性问题,而且可以理解并且阐释复杂的逻辑与概念。
3.孩子的性格也会因为在科研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变的坚毅执着,理性乐观。
有些学生可以做科研,有些学生不可以,这个能与不能的界限,不是资源/知识/设备等这些外在因素,而是学生本人的好奇心,自驱力以及探索精神决定的。
没有科研经验的学生可以从我们简单的探究项目入手,不要深入到直接做科学研究,
● 先从探究项目开始体验整个环节和流程,
● 然后去选择做科研。
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让孩子收获成就感。
如何自测自己的科研水平?以AP数学举例:
● 是否有微积分相关的知识储备?
● 对于学习微积分是否排斥,是否有信心学好?
其次,对于想做的学科,是否有兴趣? 如果孩子对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是很难投入真正投入到一个科研课题。
与普通的学科学习不同,我们需要学生对于他所做的这个课题研究,有足够大的兴趣,这样孩子才能全身心投入!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个课题,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如果孩子抱有玩一玩的态度,我们是不建议孩子做科研的。
9年级的学生规划计划:
● 9年级:参加探究项目
● 10年级:参加顶级科研类赛事
● 11年级:参加顶级高含金量夏校
10-11年级的学生规划:11年级准备课题研究是刻不容缓的,再不准备,升学可能会遇到限制。
● 10年级学生:先开始准备2020丘奖接着修改论文准备2021 ISEF,最后暑假时间用自己的论文参加一个顶级夏校,这是非常棒的时间线
● 11年级学生:可以立即准备一个科研项目,参加2020年丘赛,是11年级学生在申请前最后一个顶尖科研学术活动机会,同时进行EI/CPCI文章发表。
选择高质量科研项目,需要注意:
第一点,需要注意带着学生做课题研究进行论文发表的教授是否为在职终身教授;
第二点,看这个项目的班型,有几位学生,学生做科研课题大部分为小组的形式,但是市面上的体量多为10-15人班,那么学生在小组出论文后以并列作者身份发表,对于学生申请大学帮助没有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来的大;
第三点,需要注意发表的期刊,发表在越高等级的期刊上说明我们的论文越优秀,但是需要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来看,不能好高骛远。
首先,我们有美国终生在职状态的教授的科研小班课(3-5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课题研究。
其次,会让学生在EI/CPCI这种论文期刊的标准上学习并且发表论文,今年我们被普林斯顿ED录取的王同学就是自己发表的论文被EI收录。
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同一个课题的方向,拿去参加不同的比赛,去年我们被斯坦福录取的学生就是一篇论文先打了丘奖,又修改之后发表其它期刊,最后被斯坦福RD提前录取。因为我们不想浪费学生的时间和金钱,在现在背景提升的市场里,很少有这样做的机构。
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提倡一个学生做多个方向的科研项目就是在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学生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