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最近一片“哀嚎”,因为马上要期末考了,不止孩子抓狂,老师和家长也是欲哭无泪。
比如,这位老师分析班上学生复习时的各种LEVEL,可以说是很形象了: 他最后的“神总结”,也扎了无数老师的心——越复习,发现娃不会的越多,欲哭无泪……
至于家长们,已经开始传阅这样一份“温馨提示”:
看来,近期娃娃们的课间聊天内容,很有可能变成头盔分享会。(“喂!你家头盔结实吗?”)
哎,鹿姐姐心疼孩子,也心疼爸妈们。别看他们,摆得平领导,完得成业绩,赚得动钞票,下得了厨房……但一辅导自己娃的作业,尤其是奥数,还是会一个头变两个大。
这不,又一位家长在某论坛吐槽:这让鹿姐姐想起,前段时间北京海淀区的一个奥数辅导班里,除了认真上课的学生们,后面坐满的家长们更是设备齐全、目光如炬……
(图片来源:老金聊升学)乍一看还以为是媒体发布会现场,一台台手机摄像机高高架起,家长们还认真地记着笔记。难不成,现在流行的是“不能让家长输在起跑线上”?
据说,辅导孩子奥数的家长,都经历过这三个阶段——拼爹妈的奥数还记得幼升小时
给孩子拖后腿的你么这下好了 奥数来了
二十年前学奥数家长在教室外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
二十年后家长终于进屋了自从学校开放了家长陪读
一人缴费 全家共享
奥数课程内容难度较高
很多小朋友无法在课堂内消化
只有靠“伴读书生”出面一起消化
(平安夜的“伴读书生”们)哪可想
一入“奥”门深似海
平日辅导其他功课时
狠三狠四的“牛魔王”
一碰到奥数 通常是摆摆手
口吃地回娃一句“不…不知道”
威武形象轰然崩塌
一年级的入门奥数
已让陪读老妈们崩溃这些小时候就难倒我们的奥数
现在解决起来依旧坚挺
老师的话可能不是针对孩子
而是家长学奥数得有个过程 多年奥数梦终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为了在孩子面前挽尊
先得把自己逼成学霸、百度百科好不容易熬过了
自己十几年读书的“困难模式”
生个娃还要从头再体验一遍
而且还是进阶的“炼狱模式”不得不说一句
天道好轮回 奥数绕过谁
当年课上偷的懒
现在得双倍还回来了
然鹅
就算课上对着老师眼睛放着光
笔记上行云流水
但…但还是不懂啊!!
一边陪自己住院的母亲
一边帮孩子写作业
上课听懂了
下课就懵了
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也许奥数就是
拒绝二胎后悔头胎的主要原因
为了娃都使出了洪荒之力
当年自己读书要是这个积极性
一定是清华北大的学霸
当然也有偷懒的酱油家长
于是接娃的阿姨
硬生生被逼成了大学生家教
待经历了这一系列浩劫课程
说不定终究会等来一句
“XX家长获得了奥数比赛一等奖
圆了20年的奥数梦”
如果没有成功也没关系
因为
不止爸妈阿姨被逼进奥数的教室
不少爷爷奶奶也成为了
“牛爷” “牛奶”奥数,一辈子的事业
自己学一次奥数
和孩子一起学一次奥数
有了孙辈再学一次奥数
学三次奥数
人生绝不会无聊
不过也有特别厉害的娃!
当大部分孩子和家长都被奥数折磨得“欲仙欲死”时,一年半前,杭州学军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就凭此引起了小编的关注——2016年暑假,他第一次参加美国的奥数比赛,获得了个人金牌和团队金牌,在美国刮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中国旋风。
想不到再一次见面,他已经求学澳大利亚,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啦。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两岁时就显现出数学天赋的男孩子,在澳大利亚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数学神童”,马上将进入澳大利亚的奥数国家队。
这段时间,正好是澳大利亚放暑假,叶丰硕回到了杭州。昨天,他和妈妈一起参加了一次活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游戏是不能玩的睡眠是必须要保证的”在去澳洲求学之前,叶丰硕在数学上的天赋就显露无疑。在2015年第二十届华杯赛总决赛中,四年级的叶丰硕拿到小学中年级组的金牌,是杭州唯一的金牌获得者,全国仅有10块金牌。第二年,他又在美国数学大联盟杯总决赛上收获个人金牌和团队金牌。
半年前,他去澳大利亚求学,在数学方面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他获得了澳洲AMC七八年级最高奖、九十年级最高奖,刚拿下澳大利亚国家队预选夏令营(相当于国内的国家队预选冬令营)最终测试满分。
10岁开始走上数学学术活动之路的叶丰硕,在数学上有着惊人的天赋。他说:“我不是江湖中的大侠,只是会几招武林秘技,让我混得如鱼得水。”对他来说,学术活动不是比赛,“玩不玩学术活动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学得尽兴,玩得尽兴。”
而要走好数学学术活动这条路,叶丰硕认为,最重要的是具备三种能力: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和自励能力。
“很多人都喜欢打游戏,最主要是游戏能让人实现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梦想。另外,由于游戏的刺激能使身体分泌多巴胺,让人兴奋。”他所认识的数学学术活动高手,基本都不玩电子游戏,因为他们不需要在游戏中认可自己,只要不断解决问题就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多巴胺,连游戏都无法超越。
叶丰硕觉得,一个人对时间的管理控制也是必备条件,最基础的是每日睡眠和学习时间的确保。“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睡眠是最重要的,我每天大约睡10小时以上。充足的睡眠有益身体,而每天的自我学习时间能充实我的心灵。”叶丰硕还对自己参加过的三个国家的数学学术活动做了对比:“中国的奥数主要在小升初、大学升学中起到作用,对中考作用不大;美国奥数则在知名大学升学中需要填报;而在澳大利亚,基本和升学无关,纯粹兴趣。”
学习奥数是为了升学还是兴趣爱好,这会导致根本差别,“越是为了升学,越得刷题,刷得越多兴趣越少,就更少去探索真正的知识。而为了兴趣爱好的人也刷题,但刷题是为了思考更深入,更放之于实践。”
“儿子学习速度飞快妈妈懂得慢慢来”叶丰硕很小的时候就显露了数学天赋。两岁左右,叶妈妈带他打车,下车前给了司机50块,他立刻喊起来:“妈妈,要找回26块!”妈妈吓了一跳,之前从来没教过他数学,居然自己学会了两位数减法。“他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摸索,有问题就会来问我们。”妈妈和爸爸都读理工科,于是充当起了儿子的数学启蒙老师。
叶妈妈说,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小叶会全神贯注地学,吸收很快。有时候,他看到前桌同学衣服上的五角星,会算起五角星的每个角是多少;学校足球赛,别的孩子去加油,他则密切关注球踢出去后落下的角度,心算球能踢多远……
看到小叶对数学很有兴趣,爸妈就想尽办法满足他。小时候,小叶听到要上数学课他就很兴奋,看到数学难题就欢欣雀跃。爸妈就轮流上阵,备课、找资料、讲课。
不过,叶丰硕直到四年级才开始读奥数班,“学奥数和上其他兴趣班一样,最重要是看孩子的兴趣。”
因为学习速度很快,叶丰硕有一个外号叫“火箭硕”,半年前,他学完初高中的数学知识,3个月前,学完高等数学。但他的成长却比很多同龄孩子要晚一些。“他从1岁半才学会独立行走,5岁开始逐渐认字,奥数的起步也是从四年级才开始。”叶妈妈回忆道。
叶妈妈认为,孩子的成长,“慢慢来”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她说,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陪读妈妈的段子,其实家长们没必要这么焦虑。叶丰硕从2岁到10岁,中间学过近30门兴趣班,有艺术类的钢琴、素描、硬笔书法,也有体育类的游泳、武术、乒乓球,还有学科类的作文、英语、奥数,最多一周要上11节课。但是,很多课,他后来就停掉了,从开始到结束,决定人都是他自己。
“我会将适合他的课程打印出来,告诉他这些课的特点和大致内容,由他自己决定。现在很多家长告诉孩子‘你要坚持到底’,坚持是好的品质,但没找到方向前,这种坚持是无谓的。”
来源:钱江晚报记者王毅 梁建伟、升学宝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