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管弦,古色传承
——记七德学子参观闵行区博物馆
导语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宝库里,民乐文化是一首精妙隽永的诗。诗里有美妙绝伦的韵律,有无言深情的起伏,有细腻悠长的历史。这是一道永不褪色的亮丽的风景线,是一张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名片,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
在七德,我们虽然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但我们始终重视对美育的学习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浸润。11月8日,立冬时分,在学校党支部的策划组织下,在三位党小组长和生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来到闵行区博物馆参观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国乐风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做了精心安排,同学们体验了一次精彩的民族乐器文化观赏之旅。
一、“吹拉弹打”奏出华夏之音
五千年来,这片土地上孕育了56个民族及其文化,古老智慧的祖先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乐器,不同的音质汇成了一曲瑰丽的乐章。
01吹奏乐器
从河姆渡洁白庄严的骨笛开始,笛子就吹响了它的一片天地。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谿、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作笛的一大进步就这样诞生了。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笛子不断被改造、加工,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而后称作箫。在这里,同学们了解了笛子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见到了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还单独观赏到了笛塞、笛膜、笛孔、镶口等精巧的零部件。
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吹奏乐器是笙。笙属于簧片乐器组内的吹孔黄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清越高雅的发音极具中国民间色彩。有趣的是,讲解员姐姐特地向大家展示了竽与笙的关系:竽不如笙轻巧和清脆,逐渐被竽所替代。
同学们还在展馆里参观了箫、管、口哨等吹奏乐器,带着好奇和欣喜的目光走过每一个展柜,大饱眼福。
02弹拨乐器
在走过博物馆里设计精巧的一个转角后,一个巨大的3D动态屏幕映入同学们的眼帘。耳边响起古典灵动的旋律,眼前棕黄色的背景上点缀着石绿、赭黄、铅白色相间的纹样。飞天披着鲜艳飘逸的外衣,怀抱琵琶,婀娜多姿的身影正演绎着那一绝的反弹琵琶——大唐文化永恒的符号。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姿态雍容、摇曳生姿如游龙惊凤。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了不同琵琶的细节,一时间所有人沉浸其中,赞叹不已;并用相机捕捉风韵,留住瞬间。
还有阮、刘琴、筝与古琴,展馆里同样有“剖解”版的零部件和制作工序用来提供给同学们学习体验。
03打击乐器
编磬作为古老而神圣的传统乐器,它的音效响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音彰”,多用于宫廷雅乐和重大祭典。在闵博,同学们观看到了三十七音编钟的全貌,排列有序、色泽金铜,带着一抹神秘的东方古典色彩。虽然三十七音编钟被作为展物保存不可触碰,博物馆却制作了一块智能触控板,上面绘有各式的钟磬以及不同的音调,同学们点按钟磬,不同的音调谱出了特别的旋律,夹杂着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古老乐器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生动有趣的体验式学习。
一旁的鼓也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大家自发地围了上去,用手掌敲击鼓面,侧耳倾听不同大小的鼓所发出声音的细微差别。几位同学甚至分工配合,打出欢快的节奏来,皮制的鼓面同样兴奋地跃动着,其乐融融。
04拉奏乐器
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二胡,讲解员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特别的二胡模型制作课堂。大家分成三组,每组都分到了一副木制的模具。虽然大家刚开始还是毛手毛脚、不知所措;但是在讲解员的帮助下,大家先是拆分模具,接着学习了琴筒、琴杆、琴弦的分布及作用,很快就抓住了要领,通力合作,最终完成了木制二胡作品。在动手安装和拼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乐器的发声原理,更是惊叹古人的技艺与智慧。
二、七德学子收获满满
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文化自信、一种民族自豪!丝竹管弦,古色传承,愿未来中华民乐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不断地学习与传承!
10B 吕厚冶 《游闵行区博物馆有感》
闵行区博物馆坐落在闵行文化公园的西南角,出门便是一条河横在博物馆与大片绿地之间,视野开阔高远;对岸有着一群彩马雕塑,似在奔向远方。再回头整体看这博物馆的外观,是一座漂亮的现代风格建筑,宽阔的广场、抽象的轮廓、素色的外墙、宽大的玻璃,无不预示着博物馆内藏品之丰、内容之精、蕴意之深。作为参观者,还未进入,就已经期待满满,更想一睹为快。
《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是我们重点参观的一个展厅。中华民族的乐器品类繁多、源远流长。一直以来,我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乐器文化的了解程度仅限于二胡、琵琶一类,更不用说乐器的发展和制作工艺了。在参观过程中,解说员富有激情的专业性的介绍让我大饱耳福,也大开眼界。令我印象深刻的有竽与笙,此二者长相极像而音色有区别,源于竽较笙而言体型庞大,管数、管长也胜于笙导致气体进入后振幅,共鸣不同。除此之外,还有金石之音所指的是编钟与磬的声音,河姆渡先民竟会使用鹤的腿骨制作骨笛等乐器。
这些小知识趣味横生,更是我之前闻所未闻的。博物馆还为我们准备了制作乐器模型这一环节,在此之前我们在参观过程中已经观赏了乐器制作的视频,但终究理论归理论,唯有实际操作起来才有更真实的体验与更直观的感受。
展厅的最后一部分介绍了各个少数民族的特色乐器。作为一名来自新疆的学生,对新疆的民族乐器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时,展厅内的一张蛇皮手鼓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立刻确定那个展台内皆为维吾尔族的乐器,有我熟悉的热瓦甫(弹奏乐器,琴头常有各式民族图案)、艾捷克(弓弦乐器),还有我头一次听说的巴拉曼(一种吹奏乐器,音色厚重)、胡西塔尔(翻译过来叫做悦耳的弦乐器)。这部分展品顿时让我产生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能在异乡对家乡的乐器有更深的了解,这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
受限于篇幅,其余我就不再赘言,待大家自己前往参观,去发现,去体验,在此过程中更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11A 章叶阳 《游览闵行区博物馆之感》
闵行博物馆,作为闵行区刚开设的新博物馆,有许多在展品与多媒体技术运用上的闪光点。不同于以往,我并未因为博物馆中无数纷繁的展品而感到眼花缭乱;反之,精致而排列整齐的小件展品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它们背后的精良做工。
在参观活动中,我对于第一个展厅内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的感触尤其之深。博物馆按照演奏的差异,将国乐风华展厅分为传统的吹、拉、弹、打四个部分,不仅让我们看到许多具有历史感的乐器,同学们还可以在多功能配置上,自行运用电脑技术合成的打击乐器的声音去编排属于自己的乐曲,这也使参观的“沉浸式体验”更为深刻。在弹拨乐器的展厅,现代的多媒体投影技术更是将敦煌壁画上经典的反弹琵琶的艺术和优美的舞姿,以动态的画面生动传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神奇而美妙!
就个人而言,许多民族乐器,包括京胡、板胡、越胡等都是我之前只能在图片和网络上看到的,这次博物馆的参观让我有机会去真正看见不同形态的拉弦乐器,并且去关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不仅如此,我们自己用模块去“搭建”乐器的过程,更让我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与乐器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真的是一次极好的体验,获益良多。
在第二个展厅中,上海县七百年的对于老上海昏黄小巷中店铺的高度还原,也让看似传统意义上单调陈列展品的博物馆有了无限的生机。不仅如此,博物馆很好地从历史追溯到今时今日,真实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向人们一一介绍了上海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闵行最早的大宅院,到老旧的摩托车,再到从前的公交与公交线路,这些都让七徳的参观学生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以及深厚的文化历史。
这次参观活动虽有些仓促,但很有意义,颇有收获!
12E 寿一蔚 《闵行区博物馆观感》
升入G12后第一次由学校党支部策划组织的关爱留宿学生的活动着实令我惊讶!这是第一次走出校门,参观博物馆的很有意义的活动。当日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进了闵行区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分两层,一层以传统乐器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一层讲述上海的发展历史。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只得以细细观赏第一层。海上丝绸之路的展厅设计得十分精巧,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其配色、氛围都蕴含着古朴厚重的气息。我们走在展厅内,感叹于文物之精美,感叹于古人之智慧;我们徜徉在展品前,似乎穿越了朝代与时空,从西汉到大明,沿路走来,看着交流的商品从单一的玛瑙玻璃制品到越来越丰富的水晶、丝绸、瓷器;我们一路参观,仿佛怀揣着一种探索世界的激动与神圣。在恰到好处的灯光照映下,榄形嵌花金珠熠熠生辉。这是东汉遗留的痕迹,即使经历了上千年的风沙蔓延,时代变迁,它沉寂已久的魅力还是在被出土后蓬勃地展现出来,动人心魄。
或许这便是博物馆的意义与价值吧!将一件件古物呈现,使世人深刻地体会到历史与现代的关系。文物是连接时代的媒介,它让所谓的穿越成为可能,它让人们在它的身上看到时光,看到智慧,看到自身。
同一层的传统乐器展示区,则多了好些趣味性的互动活动。我们亲手操纵了编钟编曲的软件,当我近距离接触这堪称最古老也是最巨大的传统乐器时,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声音似乎能穿透灵魂,直达人心最深处,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总而言之,此次博物馆之行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美妙,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12F 唐寓清 《在参观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
这一次留宿学生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们参观了闵行区文化博物馆,从中学习到、感受到很多之前不曾接触过、了解过的中国文化,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展馆里,我们见到了很多之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文物。从玛瑙、琥珀,到玻璃、水晶,再到我们相对熟悉的瓷器和铜器……我们像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历史的长河中行走。我们站在如今科技发达的现代,观赏着过去人们智慧的结晶。古物的精致程度无需论述,可以从细节和造型等方方面面来体现,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的工匠精神和中国文化,令我们惊叹不已。跟随着墙壁上的航海路线,我们也成为了航海者,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观看着、学习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物和他们的演变过程,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伴随而来。
紧接着,我们走进了传统乐器的展馆。在这里,我们有了更多的活动体验。通过互动的方式,我们可以在这个活动当中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震撼力。在打击乐的展区,我们更是可以直接上手,敲打从大到小的七八个鼓;我们也可以在大屏幕上创作属于我们的乐曲。在这个展馆,我们可以直接接触到传统乐器,直接听到美妙的节奏和旋律,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不曾接触过、未曾听闻的乐器。我们很多人从小都接触过西洋乐器,在这个时候也对中国民族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历史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它将我们和这个世界结合在了一起,让我们和他人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在拓宽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要勿忘初心,了解我们的世界,更要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民族的文化。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独特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只有了解了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走向世界。我们的根扎在中国,我们的魂在这片热土上,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就像不断摄入养分,才能有朝一日,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0A陈昌铭
闵行博物馆是一个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为一体的崭新的博物馆。在参观的时候,可以看见很多实物展品和科技互动,讲解的工作人员也特别有气质。然后在做手工琵琶的时候,也非常考验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博物馆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十七音的编钟,它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知识,我们还可以用当代的科技去制作自己喜欢的编钟曲目,很有意思;更是一次极好的体验。
10A 陈宁熙
今天我们一群留宿学生来到闵行区博物馆,它主要由马桥文化、中华民族乐器文化和上海县700年三个展览部分组成的。而我们主要参观了中华民族乐器文化的展厅。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姐姐对于展品的背景历史十分熟悉,而且也有许多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游戏。这些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文化,其中敦煌反弹琵琶的动画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出游的收获非常大,需要细细回味。
10C 顾菲阳
通过这次对闵行区博物馆的参观,我对中国民族乐器有了更丰富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也拓宽了对闵行区历史的认知,受益匪浅。
10C 徐霄扬
我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乐器肯定不是表达文化和故事的唯一方法,但它肯定是最浪漫的那一种。
10C 柳皓文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参观了闵行区博物馆,一个承载着中国人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地方。刚进门,热情好客的历史讲解员带我们一一介绍了博物馆里的文物和一些好玩的设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古代乐器拼图环节了,看着拼完后的作品,我们无不惊叹!从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古代乐器的历史,还有古时候天然的珍宝。希望学校可以多组织这种意义非凡的活动!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