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次阅读了梁皓玮同学的笔记心法之后,很多同学表示很有收获。这次,我们又邀请了陆正梁同学来分享一下他的笔记“极简主义”。
一、笔记两大分类:
正式笔记:
系统性地对某一章节或模块进行整理和归纳,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较为完整和全面。
随手笔记:
由于进度或时间的原因只能对一部分对内容进行总结,比较碎片化,通常在老师讲课进度较快,或者在自学过程中使用的较多。
二、两大要素
实用性:
笔记是知识点的浓缩和提炼,要派的上用场,记了不看,过于随意,或是通过大量抄写板书、课本原文而完成的笔记缺乏实用性.
美观性:
指的是笔记条理清晰,字迹工整,结构明了,比如使用简图,列提纲,思维导图等等,不过笔记不是美术作品,一些插图、符号只要能达到理解、方便记忆的目的即可,不要过于复杂或进行详细勾勒,否则就违背了实用性的原则。
三、核心观点
1、笔记不是抄写,不加思考和总结的笔记没有灵魂
笔记需要选择性记录,再归类,尤其是在数学、物理课上,我们有时会自己打草稿解决老师讲的例题,其中有些就包含了一系列核心思想和方法,不做归纳、总结,很可能导致知识的碎片化,甚至丢失掉。这就要求我们记笔记时把细枝末节去掉,保留主干,重新翻看笔记时,要达到知一得三的效果。
2、笔记不是一次性的,记不会再看的笔记没有意义
笔记要记给自己看,不要走形式,切不可盲目抄课本、抄板书,能够反复回顾的笔记才值得记下来,需要考虑实用性
3、笔记要与效率结合
记笔记的效率指的是速度快、质量高,速度快要求笔记进度跟得上讲课进度,质量高指的是只记关键点,起主干作用的点,如果是一些很碎的东西,或者结构暂时还不清晰无法整体梳理,建议先标记在书上、草稿纸上,有空再补笔记
四、正式笔记的一些具体方法 + 例子
1、简图+公式
简图加公式,笔记的基本方式之一,图一定要简略,公式也是要最核心的公式,再加上一个小标题就可以组成一个小模块,多个这样的小模块并列拼在一起,就可以使笔记结构一目了然。
如何画简图?画简图不需要很好的美术功底。简图可以是书本原图,也可以是老师黑板上画的示意图,还可以是纯属自己画的图,总之尽可能做到精简,最好是每一笔都有意义,例如下图:
够简单?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2、简图+解释说明
简图+解释说明,这个方法和第一有点类似,区别仅在于不局限于“一个核心公式”,除了简图以外,可以配上与之相关的公式,或者对示意图的解释说明,还可以是自己的思考过程。
3、对同类知识条目进行合并
在对笔记进行总结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性质高度相似的条目,如下图的x轴、y轴和z轴,所有的“rotation”和“reflection”条目可以直接合并,然后捆绑记忆,效率会高很多,通过捆绑,就可以更方便地去比较异同点,然后自己琢磨出一套记忆方法。
4、纯图像解释
确实,有些知识点难以用文字叙述,或者懒得浪费笔墨长篇大论去解释,纯图像解释就可以派上用场。例如左上electronegativity的图,一图包含多个知识点。此外, 对于理科笔记中的图,不能太“精致”。
5、制表
表格是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体,在作同类项的比较时特别管用,可以很好地避免知识点错位、对应关系不清晰的问题。但表格通常很占空间,所以我每次要画表格,特别是很大很全面的那种,宁可另起空白一页来画,这样就会清楚很多。
6、代表性模型的记录
模型是知识点的外在的、实际的体现,像物理、高力这种“图”比较多的科目,考试题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比如m1中的斜面模型,高力中的竖直圆周运动模型,这些模型都是一些核心解题套路的体现,书本上如果有相关例题,推荐直接抄在笔记本上,但数量不要多,一道就足够。
再比如下图,用5个点简单表明此类模型的解题步骤,越简单越好,前提是要让自己看得懂。
高数中也有类似的“模型”,准确地讲,应该叫“题型”,也是有其核心解题思路的,通常集中体现在课本给出的例题中,一般情况下会做例题就会做课后习题,必要时也可以用上述方法进行记录
五、随手笔记的一些具体形式+ 例子
随手笔记是指由于进度或时间的原因只能对一部分对内容进行总结的笔记,比较碎片化,通过后期整理可以转化成正式笔记,灵活度很高。
1、小概括、小总结
这一点是随手笔记相对于正式笔记最大的优点,这类笔记由于多数直接记在课本上,所以与原文对应性很强,一些不太重要,不值得记在笔记本上的零碎知识,都可以通过随手笔记解决,等到下次结合课本复习,就不用一段一段看原文,直接看当初记在旁边的东西。比如下图就简单总结出了熔沸点高低的三步走方法,还有giantmolecular结构的一些主要性质。
2、自我理解与思考
随手笔记的第二种形式,其实也算是概括总结,不过主动性更大。尤其是在自己看书或者自学的时候,你对某个点琢磨了好久,突然悟通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旁边记下自己的思考,即使到后来发现是错的也没有关系,回过来修改就行,同时你还会对这个知识点的认知有进一步的提升。
tip: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可以增强记忆效果,推荐用自己的话写
3、疑惑注解
对于一些对解题过程比较关键的小细节,又容易产生疑惑的那种,就应该着重标出,然后自己对此进行解释,避免回顾时再次二次疑惑,这种“疑惑注解”就好像是玩扫雷时在格子上插的小红旗,性质其实差不多
4、创造个性化的记忆方法
随手笔记灵活性的集中体现。正式笔记可以拿出去借同学看,因为写的都很官方,基本上看得懂;但随手笔记不一定,有些可能是自己的思路,可能是属于自己很个性化的记忆方法,概括就是,随手笔记要写给自己看。
最后一些话:笔记方法因人而异,上面分享的只是我自己平时的习惯,不过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理清思路、提取重点、巩固复习和整理框架。A1阶段是一个注重细节与基础的过程,有空就应该多整理下笔记,为A2的冲刺做铺垫。
从初中到高中,我不断琢磨出了一套最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越来越有感触,笔记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种形式,而更应该转化为一项长久的技能,学会记笔记,一生受益。
------------------------------------------------------
上实剑桥国际高中部
联系电话:021-65109758 或 65143776
学校官网:www.sefls.com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