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见到Jay,已有半年之久。一身舒适的白色运动衫,一双NIke跑鞋,再配上一副细金边眼镜,眼前这位打扮随性的中年男子,你很难想到,竟是一位年流水上亿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老总。除此之外,JAY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著名的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PTA家校协力会执委之一。
这种“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涛汹涌”的家长气质确实和被称为“弄堂里贵族学校”的包校十分契合。而当天,约Jay见面的主题也正是:为什么当初会选择包玉刚?为什么会选择包玉刚?相信不少包校家长都能侃侃而谈一番,但Jay绝对是其中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因为作为包校PTA家校协力会的重要一员,Jay每月去都会去一次学校“赴约”:和校方共同探讨近期的活动、学生的课业安排以及在校生活问题等等。总而言之,这是一位资深的“包校观察员”。那么这位CEO爸爸为什么会让孩子走上国际化教育的路?重重筛选下,如何确定包玉刚就是那所“命中注定”的国际化学校?进入包校后,又出现了哪些问题呢?且听JAY娓娓道来。*下文以JAY第一人称讲述。
Part 01
作为公办小学牛娃的老爸
我为什么让孩子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当然一开始,我也没有笃定儿子就是一块天生的“国际化材料”,特别他从小还是别人眼中“公办牛娃”的前提下:
儿子小学就读的嘉兴实验小学,在当地是排名第一的公办小学。因为成绩突出,儿子曾被媒体采访过,也作为学校代表之一,接待过诸如乐高企业、丹麦女王这样的国际大咖。
试问谁家有这样的牛娃,大概都会笑地合不拢嘴,更别提会有给孩子转换教育跑道的念头了吧?
但事实上,从他很小时候起,我就一直有为他将来转入国际化学校的打算。首先,因为我一直和国外公司打交道的关系吧。所以在我看来,今后的孩子都会是世界公民。你看即使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价值观迥异的国家,在文化、科技、贸易上的合作也是越来越紧密,未来,这种全球化的交流趋势是不可逆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儿子从小国际象棋的痴迷。比起传统的围棋和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显然是更全球性的棋类游戏。特别是有一次,我们全家出国旅行,儿子竟然围观起了老外下棋,最后索性还上场厮杀了一盘,途中没有丝毫胆怯。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培养他的国际化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
四年级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就专门请了一位美国大学老师每周末对他进行英语口语和听力辅导。另外去美国体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夏令营,期间儿子寄宿在老外家中,朝夕相处之际还顺带了解风土民情;
五年级时,学完了新概念英语全套三册,抽空还报名了美国纽约青少年模拟联合国(MMUN)......
就这样,儿子小学毕业时,不仅“外功”英语听说能力突飞猛进,领导力、思辨能力、逻辑能力这些“内功心法”也是与日俱增。于是,我觉得现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替他物色一所合适的国际化学校。那么上哪儿找呢?很自然地,我想到了以国际化教育闻名且近在眼前的上海。
Part 02
“货比三家”后
因为三点,让我最终选择包校
来到上海后,我几乎走遍了当时知名的几所国际化学校,没能去的就通过一些教育展会来了解。最后,在“货比三家”后,我确定包校是最符合我理想中国际化学校的那一个。
原因有三:
1 细节决定一切
首先,我觉得包校最吸引我的是“细节”。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包校还是这么火爆的原因。比如说一个普普通通的门卫,很多国际学校对签字、参观时间都有严格要求,包校当然也不例外。但包校门卫会很亲切地对你说明原因,不会给你一种排斥感,让你觉得这是一所“不舒服”的学校。比如包校的硬件设施,高大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非常人性化。像餐厅里摆放的都是国外那种小圆桌,给人的感觉是精致又温馨;寝室则是一个个小套间,舍监同时也居住生活在同一楼层,学生有任何状况舍监都能第一时间处理。再比如当天接待我们的包校学生,那种自信阳光的谈吐,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儿子会是个什么模样,试问谁能不心动呢?
2 校长给我留下最深印象
其次,包校的招生说明会也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当时演讲的,是包校第一届外方校长,托尼校长。这位哈佛高材生激情澎湃的的演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这就好比去一家公司就职,首先看老板的理念和魅力怎么样;选一所学校,校长肯定是最佳的“形象代言人”。
3 招生面试不以成绩为第一
包校的面试也很有特点。和美国大学招生很相似,老师不会只对孩子的成绩提要求,而是在一定的成绩门槛上,更看中你的综合素质;招生老师和家长面谈,则会问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得,如何看待国际化学校,让人很放松。再通过在和其他几所国际化学校对比后,我也更坚定了这个想法:比如一所加拿大系的国际化学校,走进学校卫生间就像走进一家生产工厂,走道墙壁开裂,卫生堪忧等等;还有一些老牌国际化学校,管理模式更像体制内的学校,也不符合我的预期。最终,我们顺理成章地入读了包校,但初入国际化学校,也并非是一帆风顺。
Part 03
初入包校
公办牛娃如何克服衔接难题?
和很多体制内家庭刚刚转轨国际化学校一样,儿子在包校也经历过所谓的“磨合期”:
1 衔接难题一:
开放式管理,对娃的自控力要求极高
作为一所偏西式理念的学校,包校对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比方说,包校没有班主任,学生上课如果有任何疑问,只能靠孩子“自觉”去找任课老师答疑,老师是不会来主动过问的。这种“轻松氛围、自我管理”型的教育理念,可能对于很多习惯了体制内“保姆式”管理的家庭会不太习惯。但只要家长愿意多花时间,培养孩子善于自我管理的习惯,一段时间后就好了。而且从长远看,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对今后适应国外大学也是很有益的。但“不自觉”的娃可能就不太适合包校了。和我儿子同期的还有一个温州娃。他就是自控力较差,而父母平日又忙于工作,疏于关心。以至于后来当父母觉察出问题,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只能退学回体制内学校了。相较之下,我家儿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还好,所以适应一阵子就习惯了。
2 衔接难题二:
全外教授课,英语想跟上要下苦功夫
不过,儿子还是在英语衔接上吃到了“苦头”。虽然包校是一所双语学校,但包校的部分课程例如生物、历史课,是由全外教授课的。而且,这些课上所教的词汇大多是专业术语:像生物中的细胞核,血管壁这类知识;历史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迹等等。也还是幸亏儿子的自我管理强,课上有不懂的课后马上就找老师答疑,自己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背英语单词,再加上我前期给他打的英语底子在。所以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他也就渡过了这段难熬的“英语磨合期”。
Part 04
在包校的6年
每天都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我知道,很多人对包校都或多或少有些误解,例如会说“这是一所攀比成风,富家子女的学校”。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相反,在包校的6年中,我看到的是一个相互友爱又乐于分享的“大家庭”。
1 包校学生:有爱的袍泽之情
首先,判断一所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就是看“转校生”多不多,尤其是现在国际化学校学生“跳槽”的情况很普遍,但从包校离开的学生非常个别,之前提到的温州娃也仅是个例。这是因为包校国际化的氛围很容易让孩子能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其次,就是包校毕业生对学弟学妹的那份关心,也让我感到格外温暖。比如今年4月底,我们就参观了美国14所知名大学,其中有包校毕业生就读的大学,他们都会热情联系接待我们的到来。而且,你会发现他们是真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包括各所大学有哪些优缺点、如何选课不会吃亏、怎样和教授交流等等,总之都是切身经验分享给你。
2 包校家长:乐于分享的学校“超级大粉丝”
包校家长也真的都是一群非常有爱、乐于分享的人。像我家儿子现在10升11年级,我们同届家长只要有空,都会互相推荐有哪些好的补习机构、,学习资源、参加哪些活动学术活动等等。事实上,身为包校家长的想法都很一致:就是有好东西就会分享给大家,而不是藏着掖着,因为同学之间们都有出息的话,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相反,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进了某所老牌国际化学校,他就告诉我那里“竞争风气”激烈,别说是补课了,补什么都不会告诉你,完全是体制内的做法。最后,不得不提到的,还有包校强大的PTA家校协力会。作为包校PTA的一员,在这6年中我看到很多加入PTA的家长,虽然都是各自公司的大忙人,但他们都宁愿牺牲自己的工作,全情投入到为孩子为学校的服务的包校PTA。以2018年成立的“三果青少年交流发展中心”为例,就是一个包校中学部家长为孩子搭建的有助于学业、事业、人生道路发展的优质平台:包括组织企业访校、名师规划课、远程支教等等。为了策划这些活动,有家长甚至辞掉了工作,你能说包校这些爸爸妈妈不可爱,不热爱学校吗?
最后,JAY还对想要入读包玉刚这样国际化学校的家庭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1 英语一定要尽早规划,切忌临时抱佛脚
我认为,语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很多家长突然心血来潮想为娃报名国际学校,以为英语培训两个月就行了,这是不实际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准备了呢?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最早幼儿园就可以开始了。但要记住幼儿园主要是以玩带学,培养娃对语言的感觉和兴趣;而从一年级起,可以开始慢慢要求看小短文了;四-六年级,就要真的循序渐进语言的补习上课了。六年级前,把新概念三册全学完,那语言这一关基本就可以解决了。而最晚的期限至少不能低于一年,我有位朋友孩子初二升初三,也是用了一年准备,虽然最后进了但过程非常辛苦。
2 提升领导力和思辨能力
多参加学校活动,模联,辩论等等,这些活动对提升孩子的领导力和思辨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3 多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
最后,现在的国际化学校、大学申请对孩子的社会背景也很重视。像我儿子四年级开始就参加公益项目,援建学校,结对贫困生,这些事情不光是对今后申请有帮助,实际上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对社会的责任心培养都是很有帮助。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