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共有大大小小20多个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校,有的是IB体系的,有的是IGCSE体系的,有的是某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有的是合作体系的(如新加坡本地教育体系与IB体系合作,或者法国教育体系与IB体系合作等)。除却特定国家教育体系的国际学校外(如日本人国际学校采用的日本的教育体系,目标是2-3年后回日本后与本地教育无缝对接),剩下的国际学校每年抢夺着近4万人的生源。
而在新加坡让孩子上国际学校的老母们每天都要应对内心2个小人无休止的争论:应该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不应该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上?不上?......
孩子不上国际学校的老母们是焦虑的:来新加坡上学跟在国内上学几乎是一样的(某种程度可能更糟,因为新加坡的本地学校1点多放学,放学后你以为孩子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Too young too naive! 新加坡14亿多新币的补习市场你以为是怎么形成的?),孩子又要面对没完没了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没完没了的补习;跟孩子的亲子关系又要咆哮式的、鸡飞狗跳式的了,真的对孩子、对家长都不好;本地学校3年级以后就分班了,如果进不了天才班或快捷班,除非真有逆转,不然人生差不多也就剧透了。
而孩子上了国际学校的老母们内心同样是焦虑的:国际学校的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教出来的孩子如果和国内的孩子在学业上比武的话分分钟被秒成渣。 每当看到我儿子做两位数加减的数学题都恨不得用手用脚时,我都得转过头去内心需要默念亲生的,因为多看一眼一口老血就会控制不住要喷出来。
国际学校在孩子上初中前几乎是没有家庭作业的,难得的、少量的阅读作业(纯阅读,不必写读书笔记什么的)或网上的游戏类作业纸上都得写上“非强制性”这样的字眼,而大多数孩子简直像拿到了圣旨或尚方宝剑,每每在老母们要求孩子去看会书或做点数学练习时,都拿出来怼你:学校都说了不是强制性的!感情学校和孩子是一头的,我们成了没事找事的,真想问问学校,这张纸上写“非强制性”的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
昨晚跟我儿子例行的睡前聊天时,小伙子跟我说:妈妈,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很多人在长大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都觉得很sad,我觉得我的童年很开心。我心里是有一刻赞同的,但一分钟以后我又开始在心里怼了:等你上初中以后就有需要做大量research的作业,看你玩野了的心怎么收回来?等你玩野了的心收不回来成绩很差上不了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开心的童年有什么用?
说了两种学校的不好后,得说说两种学校的优势才公平:新加坡公立学校跟国内的公立学校一样,教出来的孩子都基本功扎实,特别是数学和科学那简直秒杀国际学校的孩子;公立学校的孩子都很自律,耐力和自控能力那也是可以秒杀国际学校的孩子的;公立学校的孩子玩伴都是可以长成发小的,而国际学校的孩子最好的朋友明天可能就转去了别的国家,每学期结束都有几个需要说再见的朋友。
但国际学校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国际学校的孩子因为有这样一个没有作业每天就知道玩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每个孩子每天都有最灿烂的笑脸;
国际学校的孩子没有作业每天就知道约不同国家的同学play date见多识广、口若悬河,每天都超自信,有的没的都能跟大人扯半天,觉得你知道的还不及他们知道的多;
国际学校的孩子有大把的时间练习做research、写Project、做presentation,这些都是以后大学及职场需要经常用到的技能,现在我做什么英文presentation都需要我女儿给我修改文法错误,指导演讲技巧。
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如果把这篇文章的题目改成《到底应不应该让孩子上公立学校》也同样适用。说到底,老母们纠结于孩子应该上什么学校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不确定我们所做的决定是不是最正确的、对他们的人生最有助益的决定,可是谁能现在就能知道将来的事呢,只能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